a16z:不想当媒体的VC不是好爱豆
硅兔赛跑共
4364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1-03-05 11:42
当社交媒体与资本圈的关系愈发密切时,一家来自硅谷的风投,再次出现在镁光灯之下。
最近,Clubhouse很火,不过很多人忽略了背后推动它崛起的投资机构——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又称a16z)从Clubhouse成立到最近的融资,都能看到a16z的身影。Clubhouse的两位联合创始人 Paul Davison 和 Rohan Seth,曾带着自己还不成熟的Clubhouse找到 a16z。当时,这款产品就获得a16z内部多个部门的称赞。今年1月26日,Clubhouse又获得a16z领投的1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可以说,Clubhouse的成长离不开a16z的推动。当然,这也与a16z紧密贴合营销、打造属于自己的媒体版图的战略不谋而合。2009年,Andreessen和Ben Horowitz一起创立风投公司a16z。在此之前,他们的身份是网景创始人和总经理,以及硅谷投资界的风云人物。驰骋沙场几年后,两人决定创立a16z干一番更大的投资事业。Marc Andreessen 和 Ben Horowitza16z成立的时期,美国正在遭受金融危机的余震,经济持续萎缩,风投行业同样萎靡不振。当年第一季度的风险投资,甚至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a16z进行了最初的两笔投资:一笔投资于商业管理软件SaaS的开发商Apptio,另一笔投资于Skype,后者在两年后以8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微软,收益颇丰。真正让a16z声名鹊起的,是它对社交媒体公司的抢先布局。2011年,a16z以8000万美元投资Twitter,由此成为首家同时持有Facebook、Groupon、Twitter和Zynga四家当时估值最高的社交媒体公司股票的风投。凭借这几项布局,a16z在硅谷打出名声,被誉为“硅谷最牛的50个天使投资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a16z的高管在布局社交媒体之前,就已经密切关注这个赛道。2006年,Facebook正处在初创阶段。雅虎瞄中了它的潜力,提出以10亿美元加股票将其收购。当时,Facebook 还在因为推出的新功能不被用户接受而焦头烂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一些投资人表现出悲观态度,都在忙着退出变现。Andreessen 和Horowitz没有加入到行列中,反而鼓励扎克伯格并且帮助他出谋划策。后来Facebook挺了过来,a16z也参与了投资,并且获得丰厚的回报。不得不说,a16z在社交媒体上的布局是又出钱又出力。比起对外进行社交媒体上的投资布局,a16z对内的“媒体色彩”丝毫不逊色。打开 a16z 的官网,你会发现它完全不像其他风投的官网那般严肃,反而像一个生动有趣的科技媒体。在网站最显眼的地方写着:对技术的未来充满热情?借助a16z新闻简报,深入了解技术,商业和VC领域的下一步。另外,其首页实时更新着最新的科技新闻,还设置了播客和时事通讯频道,俨然一个媒体官网。在浓厚的媒体色彩背后,a16z拥有一个职能分工清晰的团队进行支撑。其官网显示,整个公司共有 209 名员工,分属于投资、市场拓展、运营等七个不同的职能团队。其中投资团队 55 人,剩下的都是跟投后服务有关的职员,其中就包括正在不断扩张的内容编辑团队。那时候,Andreessen参观了一家投资公司。该公司的一个顶级合伙人问他:“你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CEO?”Andreessen顿时哑口无言。这名合伙人随后告诉他:“CEO应该是能够设计一个庞大组织的人,应该是认识很多优秀高管并能带来最初客户关系的人,是每时每刻都清楚他们正在做的事的人。”从那以后,Andreessen一直提醒自己要掌握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于是从a16z诞生开始,它的气质明显与其他风投不同:传统风投公司,通常用合伙人的名声和成功的案例来打广告。因此,他们会用天价薪酬来聘请合伙人,但对于自身的服务却投入比较少。不完全统计,传统风投对服务团队的投入,仅占2%左右。并且,传统风投讲究“以和为贵”,尽量不在公众面前与竞争对手发生争执。在a16z成立之前,大多数风投都认为“没有媒体是好的媒体”,它们喜欢在幕后悄无声息地获取利益。这种传统模式,统统被a16z抛弃。它并没有去花大量心思在合伙人身上,反而成立庞大的服务团队和人际网络,直接为自己的投资对象提供支持。另外,它还非常擅长在媒体上制造话题,引发外界的眼球。Andreessen自身就是一个营销高手。他频繁地在社交媒体上露脸、发推特批评同行、自称硅谷VC前三,预言“软件吞噬世界”,仿佛“风投界的川普”。一位谷歌的高管曾评价a16z的这种行为:“他们就像是疯子,霸道地在每笔交易中都插上一脚。”2010年,被称为“硅谷公关一姐”的 Margit Wennmachers 的加入,为a16z的营销功力再添一把火。当时,a16z的名气还不大,而Wennmachers拥有非常多的媒体、记者资源,为a16z以及其投资对象拉到许多采访,对外打出了名气,还获得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例如,Andreessen 发表在在《华尔街日报》上的获得巨大反响的文章《软件吞噬世界》,背后便有Wennmachers在推动。另外,Wennmachers还促成过Andreessen与 Charlie Rose之间的一次采访。Andreessen在采访中向投资者暗示他正在赚钱。结果几个月后,他成功筹集了3亿美元。尽管a16z的营销打法备受争议,但在投资上取得的成功还是让外界心服口服:其第一和第三支基金预计投资回报将达到5倍,第二和第四支也将达到3倍。它已经跻身硅谷最顶尖的投资机构之一,投资范围涉及游戏、社交、媒体等多个行业。a16z 原合伙人 Benedict Evans 在2015年开玩笑地说:a16z是一家通过风险投资盈利的媒体公司。今年投资Clubhouse,可以说是a16z在社交媒体上的再度加码。这既是它利用媒体为自己宣传的老路子的延伸,同时也是它试图将发声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出击。种种迹象表明,在利用媒体为自己发声的同时,a16z逐渐显现出“反机构媒体、自己组建媒体”的倾向。最近,有报道称a16z在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培养和记者们的关系后,决定不再需要这一群体。它正在招聘一支属于自己的大型编辑团队,想用更为积极的基调报道加密货币、金融科技和其他主题的故事。另外,据The Information 报道,a16z正在计划自己成立一个媒体品牌,主打评论性质内容,绕开机构媒体。在为该品牌筹办团队的招聘帖上写着:我们希望大规模拓展内容业务,涵盖更多主题和媒介。事实上,近几年Andreesseen、Horowitz等a16z的高层,已经对机构媒体报道自己公司投资回报的负面新闻非常不满意。在 Clubhouse 上,他们索性直接对机构媒体的记者开怼,批评他们污名化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a16z与机构媒体之间的裂痕,是从2015年的“Theranos骗局”风波开始的。当时,Andreessen 等人力捧的血液检测公司 Theranos 被机构媒体曝出是一个骗局,整个硅谷科技圈哗然。这场风波影响深远,自此机构媒体对创业公司的态度从“赞扬“变为“评判、质疑”。这种态度的转变,自然也会影响到a16z的投资对象。果然,从那以后 a16z不断被机构媒体盯上。比如,它投资的HR 软件公司 Zenefits 由于巨额亏损遭到机构媒体的质疑,a16z不得不出面解释,表示烧钱换增长是被证明可行的商业模式。然而,这番解释并没能让机构媒体接受,质疑声仍然如潮水般涌来。于是,在a16z高层眼中,机构媒体无知又不公平。他们认为,记者总是轻松地去写负面新闻,却从不赞扬初创的科技公司,有时候甚至写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文章。由此,a16z认为应该把报道的权力让给真正懂行的人,比如自己的合伙人和写手。换句话说,a16z要自己做媒体,掌握发声渠道,与机构媒体展开对抗。过去很长时间,《纽约时报》、《财富》机构媒体垄断了报纸和杂志等新闻传播通道,硅谷企业需要依靠他们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Twitter、Facebook等新兴社交媒体的崛起,这种传统模式被打破,企业拥有更多直接与用户沟通、发布自己观点的渠道。a16z在很早就投资了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自然拥有更强的“打破机构媒体垄断”的底气。另外,它还在自媒体的布局上频频发力。比如它的合伙人和分析师都在博客上拥有非常高的人气,其投资的Substack ,甚至成为机构媒体人离职转型自媒体的热门选择。如今,a16z已经形成非常强的媒体矩阵,旗下有文章、视频等多种内容形式。此次孵化、投资的Clubhouse,便是它在机构媒体视线之外找到的一个新空白,并在那里建立起的又一个发声渠道。
当然,许多机构媒体、记者对a16z的“反垄断”动作相当排斥,称其进军媒体只是为了宣传,并不是真的拥有新闻理想,到最后会跟其他硅谷的媒体大亨一样沉浸在财富里,却不愿承为整个媒体行业负责。a16z倒没有去回应这些质疑,它就像是硅谷风投界的“坏小子”,依旧在打破传统,并在自己的媒体版图上添砖加瓦。利用媒体以及尝试自己掌控媒体,a16z的举动不免让人联想到最近国内“基金经理出圈”的现象。比如,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上,易方达基金的门面、千亿资金的掌舵人张坤成功拥有了一大批粉丝。微博上,爱豆标配的超话、全球后援会也一应俱全。如今,年轻人对于理财、投资愈发感兴趣。同时他们也是社交媒体的原住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大多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如果投资机构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多渠道、近距离地跟他们对话,无疑能让自己的投资活动获得更大的信任和更强的背书。这不仅仅是金融圈的现象,许多企业、品牌都在利用社交媒体掌握发声渠道,更加靠近年轻人。趋势与潮流,早已不可抵挡。
浏览
26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