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也开始着急了

唐韧

共 2259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3-02-18 12:06

昨天,前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发了英雄帖,宣布成立新公司打造中国版 OpenAI,首期自掏腰包 5000 万美金。


5000 万美金大概 3 亿多人民币,可能有人觉得这笔钱挺多的,但据说 OpenAI 已经累计获得了 1000 亿人民币的融资。


另外就是时间,OpenAI 成立于 2015 年,chatGPT 是在 2022 年 11 月发布,整整 7 年,这个赛道不是速成。


对于这个全球聚焦的领域,大厂们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国外的微软和谷歌已经开干了,国内的百度也在研发内测了。


但是有些追赶不是光形式上类似就可以的,底层技术的积累才是优势。


我问了一圈在大厂工作且跟 AI 业务挂钩朋友,想知道他们内部如今是怎么个反应。


不出所料,他们确实着急了。


百度不用多说,都知道,自从 All in AI 以来一直是砸重金和投大资源。


或许他们也没想到 chatGPT 能给自己带来一次机会,毕竟那堵墙让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体验过甚至不知道 chatGPT 到底是什么,更别提 OpenAI 了。


还有一个在某厂做 AI 产品的朋友说,他们部门已经暂停了之前的项目,现在全员研究 OpenAI 和  chatGPT,有一次领导拉着骨干开了一场时长 6 小时的会。


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外部,更多是来自于内部,从上至下,大家都不想错过,急了。


我还找了一个在某厂 AI 研究部门工作的朋友,他的反应也是一样,说内部现在很重视,已经放了多个 HC 招人,预算给得很足。


反观创业公司,其实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走向去看涌动。可以预测的是,接下来会有一批围绕 OpenAI 领域的创业公司出来。


如果说上一次有这样的集体激动,那应该还是元宇宙概念。


但这次不同,这次大家是实实在在体验到了 chatGPT,而元宇宙更多是一种意念上的想象。


我之前一直说,看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就一定得看技术的迭代。模式和产品的创新是上层应用,技术发展才是底层逻辑。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设备、芯片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就是典型的例子,而未来的逻辑依然类似。


我们可以说 chatGPT 是一个 demo,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产品形态的可能性,但目前它依旧不完善,这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按照技术迭代演进的路线,这种不完善一定会得到解决。


这里再多说一句,大厂为什么会开始着急?


在我看来,这是优势领域竞争的矛盾


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像百度这样的公司机会更大,一来是他们有搜索引擎这样的优势产品,二来是他们在 AI 领域的提前布局和深耕。


按照这个逻辑看,确实没毛病。


可是,或许真正的机会反而属于那些同样有一定储备的后来者。


举个例子,也是我在犬校看到的。


微软基于 AIGC 升级了自家搜索产品 Bing,而谷歌也推出了同类产品 BARD,虽然后者发布后出现了宣传翻车现象,但这并不会阻碍他们发展。


做同样的产品,你们觉得谁的成本更高?


一定是谷歌。


因为谷歌的基本盘大,任何产品推出后的资源消耗也一定大,而且大盘子意味着更高的出错概率。


前面提到了 OpenAI 的研发成本,还有一点没提的就是训练 chatGPT 的成本。


据说,训练 chatGPT 一次要 10000 块 A100 显卡,而单块显卡价格是 10000 美金。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烧钱的投入。


微软的 Bing 在搜索市占率和用户量上都落后谷歌很多,所以光脚不怕穿鞋的。


而谷歌市占率第一,如果不跟进 chatGPT 类产品,则自己的搜索业务可能会被侵蚀。


如果选择跟进,这又是一个高投入的业务,也会削弱优势搜索业务的毛利率。


左右为难,但再难也得上,这是优势领域竞争的矛盾。


当年 QQ 邮箱推出的文件中转站功能成了爆款,这为 QQ 邮箱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而作为当时国内邮箱市场的头部产品网易邮箱则没有及时跟进,并不是他们没发现机会,而是成本太高。


那时候 QQ 邮箱体量小,做文件中转站压力不大,可同样的功能放在用户体量更大的网易邮箱身上,就是一个极高的成本投入。


这么一来,高投入意味着原有收入被稀释,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这时候就真的考验定力与决策了。


所以,巨人转身难,也只有巨人自己知道。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机会呢?


其实细心的人应该已经发现了,机会通常来说是三类,一类是信息差机会、一类是先入者机会、一类是后来者机会。


关于信息差机会,第一波赚到钱的都是做知识普及和降低门槛生意的,比如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关于 chatGPT 的内容自媒体以及贩卖教程和账号的中间商。


关于先入者机会,通常是看好这个赛道并且准备投身的,比如王老板。先不说能不能做成,但资本和曝光率确实可以先赚一波。


关于后来者机会,其实是当技术稳定成型后的创业者和开发者,那时候会爆发出多种类型的产品机会。


不管是哪种,机会属于行动者。


我一直说,多接触信息,保持敏感性,积极拥抱变化并尝试,而不是做一个怀疑论者和评论家。


迭代还在继续,持续关注。


推荐阅读:《一年卖了 5 亿?为什么说这种热度难持续?
················· 唐韧出品 ·················

▲ 点击上方卡片进入发消息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关注唐韧,用产品思维洞察现象背后的逻辑

安可时刻

今天是西方情人节,于是我问了 chatGPT 一个问题,以下是它的答案。



有意思的是,它在没有收到我提示的情况下主动提了情人节。


对了,我们准备在星球搞线下聚会了,还没加入星球的同学扫描下方二维码上车。

浏览 4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