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打响一场手机抗争战?

共 3986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8-22 15:20


©新熵原创

作者 | 芽郁

编辑 | 伊页


这是小吕的第3次周末手机戒断挑战。
 
她坐在桌前,百无聊赖地翻着很久之前买的书,仿佛坠入了一个黑暗的空井,空虚无聊,还有点缺氧似的闷。突然,熄灭的手机屏幕被一条微博热搜的弹窗点亮,她盯着眼前的手机,想伸手去拿,“看一下吧,就看5分钟,不影响什么的”,在经历一番小小的思想挣扎后,她最终抬起那一方小小的屏幕,等回过神,时间已经过去了40分钟。
 

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是看手机,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也是看手机,直到眼睛模糊、头昏脑胀,不得不放下。吃饭在看,走路也在看。这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常态。
 
可以肯定的是,手机的“万能化”仍将持续,这是其不可或缺的技术原因。
 
技术是无辜的,手机并没有“原罪”。但技术成瘾的长期后果可能是社会性的,会扰乱甚至破坏人们的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奥尔特在《不可抗拒:成瘾性技术的崛起和让我们着迷的生意》一书中,历数了社交媒体、游戏以及其他手机APP吸引并维持我们注意力的方式,得出“行为上瘾的生理机制与药物上瘾相同”的结论。
 
在与“手机瘾”斗争的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自律和自控,这个过程充满了挣扎。而当内生动力不足时,人们开始转而寻求外力的帮助,直接催生了一大批自律APP,甚至一个新职业——“监督师”的诞生。
 

01

“戒手机,比戒烟要难”
云丨23岁 平面设计

戒手机就像戒烟,戒几天,又宣告失败。但戒手机,比戒烟要难。
 
我是一个重度睡眠拖延症患者,早睡养生的道理听了一万遍,上班全靠咖啡死撑,依然会不自控地刷手机到深夜甚至凌晨。每晚睡前,拉上窗帘,关掉卧室灯,空调调到舒适的温度,躺在床上捧着手机,刷剧、看小说、逛淘宝、emo……似乎只有睡前时刻才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早睡一分钟都不甘心。
 
但残酷的真相是,我只是在以消耗自己为代价,制造短暂且虚假的快慰。
 
身体的反应也很诚实,由于长期熬夜玩手机,视力和免疫力急剧下降,皮肤状态变差,白天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下、身心俱疲。
 
有疾不能忌医,而这种病只能自医。
 
我断断续续看了很多有关自律的书,《自控力》《意志力》《心流》等等,但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对手机的反控制依然失败。王阳明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不但知和行,还知行合一。我等泛泛之辈,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02

“我把自律软件Forest玩成了QQ农场”
纱纱丨20岁 大学在读

作为一个国家级拖延选手和手机囚徒,为了战胜拖延和戒除手机瘾,我用过的时间管理类APP有不下10个,Forest、aTimeLogger2、番茄todo、远离手机……
 
其中,Forest结合番茄工作法的原理,设计了种树的游戏化场景,用户可以选择一种树,自由设置时长,然后开始“种树”,即开始专注。
 

在普通模式下,专注期间,用户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其他APP。而在深度学习模式下,一旦种树过程中离开专注界面去使用白名单以外的APP,小树就将枯萎死亡。
 
说白了,Forest就是利用用户不愿意“杀死”一棵树的仁慈之心,以及不想让自己的森林中出现枯树的强迫症,来帮助用户抵抗手机的诱惑。根据专注时长给予的金币奖励,还可以用于兑换新的树种和背景声音。
 
为了获得想要的树种,我开启了普通模式疯狂种树,吃饭也种睡觉也种看剧也种。
 
于是,Forest对我来说完全不起作用了。我仿佛把Forest玩成了QQ农场。
 
还有一些APP,相对来说更加简单粗暴和严格。可以设置手机使用时长,超时就会锁机,解锁方式有两种:罚金解锁和密码解锁。也可以限制指定APP的使用时长,在使用APP期间,会显示该APP还有多少使用时间。
 

市场提供了大量自律工具的选择,当然,也有人希望,在不那么冷冰冰的形式下,被见证改变和成长,贩卖陪伴、激励、共同成长与精神支撑的监督师补足了这个缺口。
 

03

“买的不是监督,是心理安慰”
芋圆丨21岁 考研党

每次因为沉迷手机而晚睡晚起、耽误了备考进度后,我都会陷入无边的羞愧与自我厌恶。而这些负面情绪,又让自律变得更加困难。越想自律,越无法自拔地放纵。
 
永远没有尽头的信息瀑布流让我感到焦虑和腻烦,但仍然停不下滑动的手指。
 
常常一边自责一边拖延,就像一场和自己的内战。学习计划越拖压力越大,越没有动力起手。很讨厌这样的自己,但就是没有动力改变。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刷到一条好友动态,内容是好友的妈妈监督她减肥的聊天记录,配文“我的减肥监督师:我妈”。我鬼使神差地打开某橙色软件,在搜索框输入了“监督师”这三个字。“决战拖延症”“考研上岸”“考证上岸”等热血slogan映入眼帘,夹杂在一些二次元头像的哄睡服务之中。

 
作息监督、学习监督、减肥监督、喝水监督……这些监督服务的价格大多在5-10元每天。按照监督力度的不同,超强力的人工监督可达数千元每月。我心里犯嘀咕:这些电话、微信远程监督真的有用吗?但看到如流的好评,我还是决定体验一下。
 
在选了一家销量和评价都比较靠前的店铺下单后,很快就有匹配的监督师加我。我把日程计划表发给她后,我们便开启了无限拉锯战模式。
 
除了出于礼貌和仪式感,我按时起床摊开了书,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依然涣散,依然忍不住刷微博、刷抖音、看剧和打游戏。
 
自律不是消灭怠惰,而是意识到及时行乐的欲望和实现目标之间的冲突后,主动做出的选择。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内因驱动。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买这种监督服务,更像是买心理安慰。
 
《加缪手记》里有句话:“忧伤者有两种忧伤的理由,要么他们无知识,要么他们抱希望。”
 
监督服务就像“焦虑安慰剂”,给了我一种虚幻的掌控感,告诉我:我有变好的决心,还不算差。
 

04

“你可能需要两部手机” 
木棉丨25岁 企事业单位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手机里的那些廉价快感信息流APP拦截,并长时间沉溺其中。
 
从微博到贴吧,从豆瓣到知乎,从抖音到B站,新鲜的热点八卦,事件的来龙去脉,我门清,“瓜田里的猹”说的就是我。
 
过剩的碎片化信息,让我很难在一件事上保持专注。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起居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那可怜的意志力,总会被娱乐信息、短视频生产的廉价快感轻松打败。后来我意识到,只是在心理层面有所警醒和克制,很难解决手机成瘾问题,毕竟人非圣贤,人性的弱点就是猎奇、享乐。我必须想办法在物理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我又买了一部手机,将一部设置为工作学习用机,另一部设置为社交娱乐用机。
 
工作学习手机,只有常用的办公、学习、效率和时间管理的软件,经过一番设置,立刻焕发出极简之美,拿在手里就像拿着一件上好的武器。
 
如果要做的工作不需要连接网络就能处理,我会把手机里的无线局域网和移动网络全部关闭。
   
这样的区分设置,起到了一种类似于仪式感的作用。每次当我拿起工作学习手机,都有一种类似于使命召唤的感觉,比较容易进入专注的工作状态。
 
亚当·阿尔特在《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一书中,引用了设计伦理学家特里斯坦·哈里斯的观点,大意是:我们之所以玩手机成瘾,问题并不出在我们缺乏意志力上,而是因为在手机屏幕的另一边,“有数千、万人正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破坏我们的自律。
 
这是一个成瘾时代,一个成瘾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社交媒体、短视频、游戏、直播……这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鸦片,被源源不断生产出来,填补现代人心灵的空虚。看小说能成瘾、玩游戏能成瘾、逛淘宝能成瘾、刷抖音能成瘾……任何让人愉悦的事物,都有令人成瘾的风险,如同吸食海洛因般无法自控。
 
除此之外,没办法戒掉手机,也不只是因为我们平时所认为的意志力薄弱、自控力不够,更因为手机满足了我们某些隐秘的内在需求。当我们的需求只有通过手机才能得到满足,自然就缺乏改变的动力。
 
但手机并不是满足我们内在需求的唯一途径,认清这一点,意味着新的自由。
 
美剧《超感猎杀》中有句话,“造就瘾君子的不是毒品,而是逃避现实的需要。”
 
无论是沉迷游戏、短视频还是社交媒体,对虚拟世界的高度依赖都反映了真实生活的某种空虚和缺失。
 

从短期来看,手机的确能帮助人们避免或暂时摆脱无聊、孤独、焦虑、悲伤等感受,获得愉悦和安慰,但长期来看,逃避面对真实的问题,将面临更深刻的生活困境。
 
最好的戒断方法是投入到真实生活的洪流中,用真实的行动,获得真实的快乐和成就感。
 
小说《Eat, Pray, Love》里,女主多年信赖的婚姻轰然倒塌,陷入绝境之后,她对自己说,要“take baby-steps”去慢慢变好。拥有一个美好的目标,然后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一点一点变成更好的自己,发展出真正健康的、可持续的自律,或许才是拖延症和手机成瘾症的唯一解药。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往期好文推荐




「新熵」

新浪科技创事记年度作者

网易科技态度风云榜年度作者 

WeMedia年度十大影响力自媒体

百家号百家榜、优选计划、鲲鹏计划获奖者


浏览 1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