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本科生发14篇SCI”,文章被学校官网悄悄删了,你怎么看?

数据管道

共 3729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0-07-28 15:50


点击上方数据管道”,选择“置顶星标”公众号

干货福利,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转载自:科研大匠


前段时间,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的95后本科毕业生王子恒火了:


本科期间发表14篇SCI论文,成为10余本SCI杂志的外审专家,还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生物样本库的研究成员,同时还创办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100%控股,目前正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这么多光环加身,想不火都难,其母校通大杏林学院也将他作为榜样放在官网宣传。但热议的同时,质疑之声不断,近日,学校官网已将该文章删除。


图源:南通日报


为此,有人花了一上午的时间,专门将王子恒发表的14篇文章作了整理,其中9篇是一作,3篇通讯,并称看完后的初步感受:“文章应该都没大问题,就是挺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生信分析和meta分析”


图源:聊点学术


不过也有人质疑:王同学在本科期间不仅专业知识过硬,各种癌症肿瘤研究信手拈来,还能在短短18个月的时间内,快速转换研究目标,这个月研究胃癌,下个月研究肺癌。同时,还能有精力开公司,同时担任10余本期刊的外审专家,审稿50余篇。参加江苏省“创青春”、“挑战杯”等各种科研项目和比赛并获大奖也着实难免让人心生怀疑。


天眼查显示,王同学的创办的公司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实际认缴出资额50万,王同学100%持股,为公司实控人。




23岁本科生发14篇SCI

任10余本期刊外审专家


根据官网的文章介绍,王子恒来自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肿瘤154班。今年刚刚毕业的他已经顺利考取南通大学神经外科专业的研究生,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未来,他打算继续读博,在医学研究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


据悉,2019年1月15日,他的第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署名的SCI论文在 Molecular Genetics & Genomic Medicine(《分子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杂志上发表,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外审“直接通过”的四个字给了王子恒很大的鼓励。这是一项关于肾透明细胞癌的研究,王子恒和他的同学们组成的团队半年内共完成了6篇论文,其中4篇顺利发表。


图源:南通日报


学术的大门开始向这个新手敞开,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从大四开始,王子恒陆续在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国际免疫药理学》)、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细胞生物化学》)等杂志发表共14篇SCI论文中包括9篇为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3篇为通讯作者,论文“高产”也使他逐渐受到了学术圈的关注。


大五时,王子恒第一次收到了SCI期刊的审稿邀请。“收到这个邀请邮件的时候,我还是很惊喜的。外审专家还是以教授为主,很少有本科生参与的。”从成为外审专家至今,王子恒审稿约50篇。在他看来,受邀成为外审专家是对自己科研成果的极大肯定,花5到6个小时阅读需要审核的论文,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提出意见,高质量的审核意见也使得很多杂志成为了王子恒的“回头客。”


文章介绍称无锡恒衍生物科技公司是王子恒和团队的小伙伴一起开展的“副业”,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28日,主要以生物信息的技术开发、咨询和培训为主要业务,公司利润逐年上升,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小编查询天眼查显示,
王子恒为该公司实控人,独家控股大股东,100%持股,公司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实际认缴出资额50万。


图源:天眼查


 “经历和经验比效益更重要!” 在校期间,王子恒多次参加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中心的培训,并投身各项比赛和科研项目,先后荣获江苏省“创青春”省赛铜奖、江苏省“互联网+”大赛二等奖、江苏省“挑战杯”二等奖,获院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表彰,主持并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两项,获软件著作权五项。

目前,今年刚刚毕业的王子恒已顺利考取南通大学神经外科专业的研究生。“大概准备了6个多月吧。”王子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考研之路并不艰难,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时,他适当减少了一些做科研的时间,但仍发表了4篇论文”。



争议不断

灌水还是作假?


文章发出来以后,迅速引起热议。


有人认为不可能,直接表示:



也有人认为这就是在“灌水”。



从时间的跨度上来说,王同学相当于在18个月完成了13篇文章。而且大多为第一作者,差不多一个多月一篇,可谓是神速。


这个发文速度,直接秒杀99%为发一篇SCI掉一把头发的硕博研究生!没有争议才怪。


不过,这在医学领域也并非不可能。前段时间我们报道了同样因发文章数量多备受争议的华西博士。

但有网友认为,虽然华西的那位同学发了46篇,但人家毕竟是华西八年制的博士。王同学是本科生,且学校为普通三本的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该专业领域并非十分突出。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从王同学发表的文章看,主要是生信分析和meta分析,且多为共一和通讯,很多文章中,他的贡献并不是最大的那一个。王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在考研备考的6个月中,在团队共同的努力下,仍发表了4篇论文。”


如此来看,王同学18个月发14篇SCI并非不可能。但文章质量和贡献的确需要另议。




要数量还是质量?

路还有点长


虽然王同学的文章被质疑为“灌水文”,但平心而论,作为一个本科生,如果没有弄虚作假,也没有学术不端,王同学确实是个优秀的本科生。


大家对这个话题敏感,本质上其实是对学术不端、弄虚作假和学术灌水问题的警惕和无奈。


现实中,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的情况司空见惯,但归根结底,还是在当下的学术评价标准中有利可图。


高校的人才评定标准过于倚重论文数量,就难免让一些学者大量制造“垃圾水论文”来满足要求,但这,对那些真正潜心学术、甘坐冷板凳的学者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2月20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对破除论文“SCI至上”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指出高校不发布SCI论文相关指标、ESI指标的排行,不采信、引用和宣传其他机构以SCI论文、ESI为核心指标编制的排行榜,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科研人员、学科和大学评价的标签。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删除文章是否基于此的考量?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由“量”转变到“质”鼓励发表“三类高质量论文”提高高质量论文考核评价权重。明确指出不允许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等与奖励奖金挂钩。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

刷论文、灌水的会不会以后不好过了?……


  • 科技部重磅:实行代表作制!鼓励发“三高”论文,国内期刊不低于1/3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要改变积重难返的现状,靠几个文件肯定远远不够,路还长着呢。你怎么看?


参考信息:

http://www.zgnt.net/content/2020-06/28/content_3015350.htm



版权声明

本文由科研大匠综合自南通日报、中国青年报、知乎,仅用于学术分享

浏览 2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