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快速脱颖而出?

程序视界

共 5201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0-02-24 23:22



本文约5000字,阅读需要10~12分钟,读完可能有如下收益:

  • 理解什么是个人作品

  • 理解个人作品中知识的四个层次

  • 理解个人作品的四种形态

  • 具备规划自己个人作品的基本能力,为赢得他人认可奠定基础


1
假如你想让别人认可你信服你,你会怎么办呢?请选择:
  1. 对他说,“我是部门最厉害的,真的,你相信我!”
  2. 拿出自己的某某资格证给他看。
  3. 拿出自己的作品给他看。

给自己10秒钟时间,想一下你的答案。
好了,请继续往下读。
除了刚刚的三种选择,你知道哪些获得别人认可的方法吗?请在本文后留言,分享给大家。
获得别人认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想要的,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成为专家》中是怎么说的。 
相声演员岳云鹏经常说他的成名曲是《五环之歌》,这当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许多人的确是通过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认识他的。“事实胜于雄辩”,说一万遍自己是最有才华的作家也没有人相信,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作品展现出来,作品自己会说话。基于你的作品,自然有人会来判断你是不是有才华,是不是好作家。成天叫嚷这个时代的人太势利,老板“眼瞎”发现不了你的才能,那么,你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来证明你“有才”。前面例子中的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就是一个典型,通过他的作品《追求卓越》,几乎让全世界的管理学者都认识了他。 这个片段说,作品是展示我们自己,获得别人认可的绝佳方式。
一个好作品,自带说服力。 那对一个人来讲,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成果,才称得上是他的作品呢? 原文片段中提到的《追求卓越》,是汤姆·彼得斯的作品,这个作品,主要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同时,这个作品,还拥脱离汤姆·彼得斯的载体——纸质书或者电子书,还有,这个作品可以被传播。 原文片段还提到了《五环之歌》,这是岳云鹏的作品,这首歌,是由岳云鹏操刀创作并演唱的, 同时,这首歌,也可以被制作成数字版本,脱离岳云鹏,传播给普罗大众。 由此看来,一种工作成果,能被称为是一个人的作品,应该具备三个特点:
  1. 这个人为这种工作成果付出了主要工作

  2. 这种工作成果可以脱离个体而存在

  3. 这种工作成果可以被传播


以这个标准来看,在我们的工作中,就有很多个人作品。 比如程序员写的代码和文档,是他的作品;讲师开发的课程,是他的作品;行政专员整理的会议室使用流程,是他的作品;人事经理撰写的新员工入职手册,是他的作品。 同样,也有一些工作成果,即便某个人参与了,也不能算是他的个人作品。 比如小美参与了微信这个软件产品的测试工作,但微信并不是她的作品。 但如果小美在完成测试工作的基础上,整理出了一篇测试指南文档,那这份测试指南文档,就是她的个人作品,因为这份指南,她付出了主要工作,而且可以脱离她而存在,还可以被传播。 现在,你理解什么是个人作品了吗? 
那么,请你回想一下你过去的工作,找出一项属于你个人作品的工作成果。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个人作品,也可以从同事、朋友身上找。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你找到的个人作品,在文章后留言发出来。 2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发现自己没作品,的确,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作为一颗螺丝钉参与到项目中,所做的工作在项目中占比不大,项目无法当作我们的个人作品。 那如何创造我们的作品呢? 《如何成为专家》中给出了答案。 按照知识管理的理论,知识是分层次的,最基础层次的是你在项目过程中的记录和表格,这里面有知识的成分,但主要还是工作过程的记录;在其上的知识,则是经过抽象出来的能够直接指导下次工作的内容;在工作指引之上的是更抽象并且可以显性化和规范化指引未来工作的步骤和流程,为什么是这样的步骤和流程背后也蕴含着更可复用的知识;最上面的是更抽象的策略性知识,这类知识通常描述的是更加宏观和抽象的知识,譬如任正非讲的企业管理的“灰度”,也是一种适用范围更广,但更需要与具体管理场景结合的知识。
3b77b091367ac5c51405b36bb1ae9bd5.webp
刚你看到的这个片段,介绍了知识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工作过程记录、工作指引、步骤流程和策略,原文片段用一个类似金字塔的图片展示这四个知识层次,我接下来就叫它们知识层次金字塔,方便讲述。 知识层次金字塔,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它给了我们一个评估的标准,让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工作结果本身是不是知识性作品;第二,它可以指引我们思考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够转化为哪些知识性作品。 参考知识层次金字塔这个框架,不管是刚入职场的新人,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都能找到可以创作个人作品的机会。 举个名人的例子。 傅盛,他在2003年的时候,加入了周鸿祎的3721公司。有一次周鸿祎开会的时候,让傅盛做会议纪要。那场会开了大概两个小时。傅盛做会议纪要做到半夜三点。他都做了什么事情呢?他不仅记录周鸿祎讲了什么,还琢磨他为什么要这么讲,然后为了让会议纪要形成纲领性的东西,他还把内容写成一行一行的,关键地方标黑,大的要点底下有小要点,让人一眼就能看完。同时他还针对自己的会议纪要又写了摘要,让不方便看完整会议纪要的人看完摘要也能知道会议的主要内容。 周鸿祎看到傅盛的会议纪要,大为赞赏,从那以后,周鸿祎所有的会议既要都指定傅盛来做。 傅盛就是把会议纪要当成了自己的个人作品,凭借这个作品,获得了认可。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怎么运用知识层次金字塔,来指导自己创造个人作品呢? 我们来举个工作结果本身不是知识性产品的例子,看怎么创造自己的知识性作品。 小张组织了部门的月度例会,时间安排、人员协调、会议流程,都做得很好,会议效果很好,会后大家都对他点赞。 那关于这次会议,小张可以创造什么个人作品呢? 小张回顾了自己组织会议的过程,把自己怎么和大家约时间,怎么确定人员,怎么安排流程,都写下来,形成工作汇报,那这份工作汇报,就是小张在记录与表格这个知识层次上的作品。 那小张能不能创造工作指引类的作品呢?也可以呀,小张基于这次月度例会的实践,总结了一份月度会议组织指南给大家参考,下次有人要组织月会,照着这个指南,能够提高效率。那这份月度会议组织指南,就是小张在“工作指引”这个知识层次上的作品。 使用“月度会议组织指南”开了几次会后,小张发现,指南中的一些做法,也可以用到其他的会议中,比如项目启动会议、项目回顾会议、需求分析会议等,于是他进一步抽象,总结出了一份“会议指南”,可以帮助各种会议顺利实施。这份会议指南,就是小张在步骤流程这个知识层次上的作品。 假如小张更进一步,反思、萃取开会中的经验,提炼出了一些工作策略,比如“优先使用工具降低人犯错的概率”,那他就创造了策略这个知识层面的作品。 我们都可以像小张这样,在知识层次金字塔的指引下,对自己的工作成果、经验,进行抽象和提炼,创造知识性作品,用来指导更广泛的工作。一旦这些知识性作品帮助他人在工作中提升了效率、取得了效果,他人就会对我们更为认可、信任。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哎呀,完成本职工作就够累的了,哪还有时间琢磨这些分外之事呀。 其实,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时间,而是“态度”,也就是说,你觉得创造个人作品这事儿对你是否足够重要,重要到你愿意为之付出更多努力。态度到位了,那时间就不是问题,你肯定会挤出时间来的,晚上、早上、周末,都可以挤出时间,像前面我们举的例子,傅盛,他就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的会议纪要。 
练习:好了,现在请你来回想一下,在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你完成了一件事或一个项目,本来可以总结一些经验,指导下一次的工作,你却没那么做:比如你给部门员工做了一次岗位技能内训,比如你面试时成功识别出一个经历造假的应聘者,比如你完成了一次你原本以为自己不可能完成的销售……
有吗?
有的,那假如你现在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过去,重新经历你刚想到的事情,结合我们刚刚学习的知识层次金字塔,你会怎么做呢?
 

3


刚刚我们讲了知识层次金字塔,说我们可以基于工作成果创造知识性作品。那有的小伙伴就表示他好难呀,因为他连一篇600字的作文都写不出来。 怎么办呢? 《如何成为专家》这本书中还有一个片段,给出了解决办法。 
从载体角度上讲,如果你将自己的微博或者朋友圈、个人空间发给更多的人看,也便于别人了解和认识你。但这些内容都是比较碎片化的,能写好一段话的微博或朋友圈感言,却不一定能够写好一篇文章、一本书。从提高你的作品系统性、完整性、结构性的角度而言,你应该不满足于仅仅写朋友圈、微博,而应该去追求生产出更有系统化的作品:写本书、做成产品和服务。
机械工业领域很知名的“倪志福钻头”是工人出身的倪志福的作品。1953年,在北京永定机械厂当钳工的倪志福,经过研究反复试验发明了高效、长寿、优质的“三尖七刃”钻头,解决了当时完成紧急任务的关键难题,其先进性得到世界公认。这项发明立即被命名为“倪志福钻头”。机械工业部、全国总工会于1956年联合做出决定向全国推广。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倪志福,又根据生产实践的不同需要,使“倪志福钻头”发展成适用于对钢、铸铁、黄铜、薄板、浇水、铝合金及毛坯孔、深孔等不同材质、不同加工要求的系列钻头。好玩的是,据倪志福说:“我在工厂时写过几本书,《倪志福钻头》是其中的一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美国有个叫吴献民的教授,是台湾人,他搞金属切削技术的,拿到了我们这本书,并研究了这个钻头,在美国的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文章,赚了不少钱。”从这个角度看,你的作品形态可以按照图5-2的层次进行分类。
eac0ae5f952a2346eff2026af9786279.webp
刚你看到的这个片段,讲的是,作品可以根据其系统性、完整性、结构性进行分类,我根据几种类别的特点,重新给它们起了名字,分别叫它们碎片化、模块化、单一功能产品和系列产品。我把原文片段中的作品形态图,叫作作品形态金字塔。 碎片化的作品,主要指零零散散的感言、感悟、灵感,比如一句话、一段话、几秒钟的视频,通常你可以在微博、朋友圈、微信群、钉钉群、抖音等社交渠道上看到它们。 模块化的作品,指较完整阐述一个观点、指南、经验等等的作品,比如文章、论文、长视频演示等,通常你可以在各种专业网站、公众号、WIKI、B站、爱奇艺等渠道上看到。 单一功能产品,指围绕着某一个相对较大的主题创作的产品,比如求职、演讲、PPT设计等,这类作品的常见形式有图书、专利、课程等。 系列化产品,指的是一个产品或服务体系,往往是由多个单一功能产品组合出来的,比如原文片段中提到的倪志福系列钻头,比如富爸爸穷爸爸系列图书,比如几门相互关联的课程等。 那这个作品形态金字塔,有什么用呢?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小兰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招聘专员,她想把自己工作的经验分享出来,慢慢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但不知道怎么做,就来向我请教。 我就问她,你写过书吗?她说没有。我又问她,你写过1500字以上的文章吗?她说没有。我又问她,你写过300字以上的朋友圈吗?她说自己只发图片和表情。 于是我就知道了,她目前适合先尝试碎片化的输出,我就告诉她,每次想写的时候,就先写一段话,三两百字,就说清楚一个点。 她问我,在哪儿写呢? 我就告诉她,发朋友圈或者工作的微信群,都可以。 我用作品形态金字塔,很快就帮小兰找到了适合她的作品形式。 作品形态金字塔,不仅适合原来没有创作过作品的人,也适合有较多经验的人。 比如我,刚出版了新书《副业赚钱之道》,那我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比照作品形态金字塔,我就发现,我处在单一功能产品这一层,那我接下来就应该去开发系列化产品呀,比如围绕着《副业赚钱之道》这本书,开发一门基础课,再开发一门入门课,再开发一门进阶课……这样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系列化产品不是?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就能看清楚这个作品形态金字塔的作用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定位自己当下处在哪个层级,让我们找到接下来该创作什么样的作品。 知道了作品形态金字塔的作用,那具体怎么使用呢? 刚才的两个例子,其实已经体现出来了,归纳一下,只要按照从塔尖到底座这个顺序,问四组问题就行了。 
  • 第1个问题,你创作过系列化产品吗?比如一套书、一套系列课程、一组长视频。

  • 第2个问题,你有单一功能产品吗?比如一本书、一门课、一个长视频。

  • 第3个问题,你创作过1500字以上的文章吗?你围绕一个主题创作过三篇以上的文章吗?

  • 第4个问题,你发过超过300字的朋友圈吗?

 
这里要补充一点,作品形态金字塔,最适合的对象,是知识工作者或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体力劳动者。 
4
好啦,现在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今天,我把《如何成为专家》这本书中的三个片段组合在一起,讲了什么是作品,提出作品是证明自己的有效方式,进一步,指出知识层次金字塔能帮我们发现自己可以在工作中创作的作品内容,作品形态金字塔能帮我们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两相结合,能够组合出为自己说话的作品。
有了能自己说话的作品,就可以获得别人认可,日积月累,似慢实快,脱颖而出。

下面是这本书的链接,里面有更为丰富的内容,教我们在创作作品前如何学习、修炼,让自己成为胸罗锦绣的人。
◇◇◇END◇◇◇

浏览 3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