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半导体“小巨人”实力盘点,解决“卡脖子”难题哪家强?
2021年初至今,多家半导体小巨人股价表现突出,其中4家市值翻番,明微电子涨幅近300%。
全文3507字,阅读约需7分钟
文丨林泽玲
编辑|张宇喆
中国芯片行业再次遭遇来自美国的打压。
当地时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 (BIS) 以“从事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为由,将位于中国、日本、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的27个实体和个人加入到了实体清单中。
其中有12家是中国企业,包括了国科微、新华三半导体技术、嘉兆科技、杭州中科微电子、苏州云芯微电子等多家知名半导体企业。
自2019年以来,美国频频发布实体清单限制中国科技企业发展,半导体等核心技术面临美国“卡脖子”的情况,也加速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本土化发展。
2021年初以来,中国从政策、资本市场等多个维度,加大力度支持半导体等与“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问题”相关的产业发展。芯片半导体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点关注领域,近两年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在政策支持层面,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工信部先后共发布三批近5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重点扶持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各个科技细分领域中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发展。
在资本市场维度,北交所的设立成为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资本化发展的重要通道。
上市半导体小巨人们代表了该领域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他们的发展动向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本土化发展进程的关键缩影。
亿欧EqualOcean统计发现,截至12月2日,工信部发布的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已在A股上市的半导体(注:根据申万行业分类)小巨人共有17家,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产业链条上的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封装测试等环节。
那么,17家上市半导体小巨人们实力到底有多强?其业务布局又透露出行业怎样的发展趋势?
七成市值超百亿,4家股价年内涨超100%
截至12月2日收市,上述17家半导体小巨人上市公司市值总和接近3254亿元,平均市值191亿元,与A股半导体板块(注:申万行业分类)83支成分股平均市值424亿元相比,尚有不小差距。
其中,12家半导体小巨人市值超百亿:圣邦股份以近785亿元市值位居首位;其次是艾为电子,总市值388.4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圣邦股份和艾为电子均为模拟芯片设计赛道的头部企业。紧随其后的是主营半导体芯片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的长川科技,总市值为331.41亿元。
从股价表现来看,除了欧比特之外,其余16家企业上市至今股价都实现正向增长,其中13家企业股价翻倍。圣邦股份自2017年上市至今,股价上涨超10倍;至纯科技上市近5年时间里,股价上涨超30倍。
此外,2021年初至今,多家半导体小巨人股价表现突出,包括明微电子(288.09%)、艾为电子(205.58%)、神工股份(115.19%)、芯源微(107.69%)。
其中,芯片设计企业芯导科技在12月1日登陆科创板。该公司上市首日迎来开门红,截至当日收盘涨幅接近40%,成交额19.71亿元,总市值113.17亿元。
不过,也有部分小巨人表现不够理想,比如捷捷微电2021年以来股价下跌了22.67%,易天股份股价下跌35.82%。
从总体市场表现来看,无论是已经登陆深圳主板多年的圣邦股份、富瀚微、长川科技,还是2021年刚在科创板上市的艾为电子和芯导科技,半导体小巨人们普遍受到资本热捧,特别是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芯片设计的企业。在12家市值超百亿的企业中,就有8家企业主营业务领域属于芯片设计环节,如圣邦股份、艾为电子、富瀚微、明微电子等。
半导体小巨人们受市场的欢迎程度,从机构资金持股比例也可窥见一斑。
截至2021年上半年,17家半导体小巨人平均机构持股比例22.04%,A股半导体板块83支成分股机构持股比例均值26.97%,两者基本持平。其中,2021年上半年圣邦股份机构持股比例合计达到80.17%,居于83支成分股首位;富瀚微机构持股比例54.35%。
过半公司营收不足5亿,毛利率均值41.85%
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17家企业的年营收平均值仅为6.34亿元,归母净利润平均值为1.11亿元。A股半导体板块83支成分股2020年营收平均值接近30亿元,净利润平均值超3亿元。
对比来看,17家半导体小巨人总体营收、净利润水平尚不突出。营收方面,过半公司2020年营收不足5亿元,仅有4家企业年营收超过10亿元。其中,营收最高是艾为电子的14.38亿元,其次为至纯科技的13.97亿元、圣邦股份的11.97亿元和捷捷微电的10.11亿元。
营收增速方面,有15家实现营收正向增长。其中,长川科技2020年营收增速达到101.54%。另外,芯源微(54.30%)和圣邦股份(50.98%)营收同比增长均超过50%。
净利润增速方面,4家企业2020年净利润增长翻倍。其中,长川科技净利润增长高达610.99%,欧比特净利润增长146.25%,至纯科技136.36%,芯海科技108.68%。
不过,利扬芯片、力合微、易天股份、阿石创4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阿石创2020年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接近60%。
盈利能力方面,17家上市半导体小巨人2020年销售毛利率均值达到41.85%,销售净利率均值为18.80%,均超过A股半导体板块对应均值,销售毛利率为35.99%,销售净利率为12.35%。
其中,神工股份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均居于首位,分别为65.23%,52.20%。截至12月2日,神工股份总市值为150.53亿元,股价涨幅高达334.15%。
总体上,虽然营收净利润水平较整个A股半导体板块而言并不突出,但从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来看,17家企业表现均超过半导体板块的平均值。
平均研发占比13.66%,长川科技专利数第一
从技术实力来看,17家企业2020年研发支出占比均在5%之上,平均占比为13.66%。这一数据虽然相对其他行业已然很高,但尚未达到A股半导体板块研发占比均值15.14%。
研发支出占比超20%的企业共4家,分别为长川科技(23.90%)、欧比特(23.19%)、力合微(21.32%)、芯海科技(20.51%),研发费用分别为1.87亿元,0.58亿元,0.46亿元,0.74亿元。
2020年,17家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为0.78亿元,与83支半导体板块成分股平均研发费用为2.97亿元相比尚有不小差距。
此外,研发费用超过2亿元的企业有两家,圣邦股份2.07亿元,研发占比17.31%;艾为电子研发费用2.05亿元,研发支出占比14.29%。
从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17家企业中,已获专利数超过200件的企业共有5家。其中,长川科技以375件位列第一,其后是至纯科技(252件)、芯海科技(246件)、明微电子(243件)、艾为电子(232件)。
17家企业所获专利主要集中在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比如长川科技375件专利中,就有283件为发明专利,92件实用新型专利。芯海科技、明微电子的专利也主要是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主。
从产业链条来看,半导体行业主要是由芯片设计(具体包括集成电路、分立器件、传感器、光电器件)、代工制造(硅片制造、晶圆加工)、封装测试三部分,以及产业链外部的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组成。
17家企业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分布,包括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四个环节。其中,芯片设计企业有10家,另有半导体设备企业4家,半导体材料2家,封装测试1家。
结束语
进入2021年以来,“专精特新”也成为了市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先后出现在“十四五”规划、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高层文件和会议中。
推动具有科技实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重点内容。而在细分领域已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引发了政策和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由于受限最为明显,半导体行业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整体来看,17家上市半导体“小巨人”优劣势明显。在毛利率、技术实力等方面,这些公司的整体表现较好;但在市值、营收、净利润等方面,这些新公司距离行业“老大哥”尚有差距。
当然,由于政策利好叠加北交所这一资本市场配套设施的支撑,这些半导体小巨人们的未来发展态势仍然可期。股价的大涨,就是外界对于其展现信心的最好证明。
对于小巨人们而言,政策东风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继续坚持对内功的修炼。
本文由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