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货拉拉不踩刹车
文 | 阑夕
货拉拉跳车事故的警方调查通报出来了,一切都让这个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显得更加苦涩了一些。
苦涩在于去世姑娘为了节省搬运费用,前前后后自己一个人搬了15趟行李,让司机没能挣到这份体力钱。
苦涩在于司机为了「弥补亏空」,提前接了下一笔订单,然后为了赶时间而抄小路行驶,且不理会跟车姑娘的质询,引起后者的恐慌。
苦涩在于姑娘探身车外的过程里司机也没制止或是停车,因为时间就是金钱,每一单都要争分夺秒的去完成,最终酿成坠车事故。
追溯报告的每一个字都写着生活之苦,入不了口的那种苦。
很多在分类信息平台找过搬家公司的用户应该多少都踩过类似的坑,网站上的标价通常不会是实际上的成交价,因为在具体服务的流程里,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临场加价。
所以交易双方也都迫于加入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要事先就打电话反复确认楼层甚至详细到米数的距离,要搞清楚来搬家的带司机一共有几个人,要翻看平台上的历史评价并分辨哪些是水军哪些是真人,要……
的确,这么做真的很累,没有人会享受这种锱铢必较的核实手段,但是不这么做,你只怕会被宰得连妈都不认识。
讽刺的是,互联网平台们既可以精细到从你买了补锌维生素的日子推断在多久之后给你推送奶粉和婴儿车,同时又粗放到时至今日都无法在类似搬家或是维修这些市场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服务方案,以致于矛盾始终都在底下那些挣扎生活的人之间。
货拉拉的悲剧在于,斗智斗勇的结局是没人成为赢家,姑娘精打细算省下了很多收费项目,却意外的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司机以为可以赌气抢单换来下一笔收入,却料不到自己终将无法逃过牢狱之灾。
遍地是卷。
而在很多报道货拉拉跟车女乘客跳车身亡的稿子里,都提到了货拉拉对于接单司机缺少干预能力的问题:
在车内装监控,成本太高,司机不愿意。App没有录音权限,因为司机在接单后可以随时关掉App。所以在具体的服务场景里,平台只能把自己给摘出去,司机和乘客之间的纠纷,也往往只能由他们自己来解决。
这就是胡扯。
你找司机收会员费的时候,可是强势得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的,司机不交钱或者少交钱,都会影响他们的接单数量,司机对于平台的压榨,从来都是敢怒不敢言。
到了平台需要被迫担责的时候,就说管不住司机、自己只是信息中介平台,就差没把无耻两个字写在脸上了。
要知道,滴滴当年顺风车出事情的时候头都给冲烂了,下线整改时间超过一年,然后也是强行的把夜间车内录音功能给加上去了,司机当然也不是全都接受,有不少都觉得这是在把司机当潜在的罪犯看待。
但是滴滴还是把这个事情给推行下去了,这不是吹滴滴道德高尚什么的,实在是它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承受不了再一次的舆论危机,所以司机不管态度如何,不接受录音,就不能接单。
包括滴滴也在司机端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会给司机讲案例,有乘客喝醉了酒和司机发生冲突,事后因为有录音证据,可以保护司机的清白和权益,等等,最后到了现在,车内录音成了网约车的一个行业标配,所有人——包括平台、司机和乘客——都从中获益了。
所以像是货拉拉这样的平台辩称它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在恶心人,不是你们做不到,是你们懒得做,几百亿美金的估值下来意气风发,但是连服务过程的知情权都保障不了,出了问题,谁都不知道车内的那几分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最后也只能往最坏的角度去想象。
所有从事双边交易的信息撮合平台都要意识到,如果你不能把控服务流程里的安全隐患,那么你的生意距离被千夫所指只是一个时间和运气问题,公关团队是没法替你擦干净每一瓣屁股的,人们对于平台经济的要求标准,也早就不是过去那样的放任了。
挣钱可以,这钱上头不能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