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顾见
监制丨阑夕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想象中的画面都在变成现实。无所不能的手机,渐入佳境的车联网,由AI大脑提供决策的智慧城市...当越来越多的物质痛点在科技助力下迎刃而解,人们总会下意识去思考“科技的尽头”。
事实上,科技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创造之旅。但每一次科技发展到高光时刻,总会创造或激活一种文化印记,被后人们视为某种意义上的阶段性总结。曾在天文地理方面有所造诣的托勒密王朝,以一座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世界文明史亚留下了浓墨重彩。同样,15世纪因航海、建筑、人体解剖等基础科学的蓬勃发展,才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去魔化”和文艺复兴。
科技与文化相融的过程中,少不了一位或多位幕后推手。就像托勒密一世之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美第奇家族之于文艺复兴。放眼当下,国内同样需要类似角色来穿针引线。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86万个,接待观众达12.27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多人次。随着年轻人争相涌入博物馆,腾讯开始致力于成为连接文化现象与前沿科技的“关键先生。”
在年轻人的热情里,总是能找到创新的方向。有时是一门大生意,有时还能催生出比生意更重要的无形价值。近几年,在游戏、动漫、影视剧和相关文创产品的多番作用力下,年轻人对中国古文化的态度愈发“兴致勃勃”。《在数字生活中拥抱传统——2019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显示,受访青年中,有近9成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从故宫等文化IP衍生品到品牌方争相作为设计元素的国潮风,还有以此为契机崛起的“新国货”,皆得到了市场的关注和追捧。从无到有实现的商业价值固然喜人,但若想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还是要以新的创作方式激活动文化内核。近期,由国家文物局指导,腾讯联合10余家文博单位推出了“文物的时空漫游”主题展览,用一场科技与文化的互动展,从根源处回应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期待与热情。所谓互动展,本质上是一次从“看展”到“玩展”的新探索,经腾讯带来的三种创新完成了对文物展览的重新定义。通过展馆设计创新,让年轻人眼前一亮。为了呼应“时空漫游”这个宏大主题,展会现场以五个“时空舱”来呈现不同的文化主题。有探索青铜器时期礼制文化与人文色彩的“天人相合”舱,揭示秦王朝金戈铁马与秩序建立的“有典有章”舱,关注古人匠心造物和生活情趣的“美善合一”舱,还原古代文人诗词书法绘画技法的“翰墨文心”舱,重现丝绸之路辉煌时期的“文以化之”舱。除了百件有“故事”的国宝级文物外,各时空舱充分运用了数字媒体、影像技术呼应不同主题舱,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次次“时空穿梭”。这样的设计方式,有助于最大程度唤醒年轻人的猎奇心理:走进展馆,走马观花式的看展心态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以主人公的角色开启一场文化探险。现场体验创新,旨在提供游戏式的沉浸感。区别于演唱会、舞台剧等线下活动,文物展览的意义不仅仅是放松和消遣,还需要承担一定的文化传承任务。如何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展览过程中完成文化知识输出,是很多博物馆的长期任务。在本次展览中,“腾讯经验”的融入起到了意外收获:比如,在敦煌元素的展示区,观众可以通过小程序随意组合飞天、朱雀、百鸟等文化形象,定制自己专属的敦煌诗巾,还能领取到《王者荣耀》中专门为杨玉环打造的“遇见飞天”皮肤,截至目前该皮肤已经吸引了超4000万人的认领。再比如,让观众在互动舞蹈区穿上马王堆出土西的汉素纱单衣随心舞蹈,手操琴弦来一曲高山流水古琴和鸣,利用古代计时仪器“日晷”搭配32件国宝文物自主构建文物穿梭场景。正如索尼在线娱乐公司首席创意官拉夫·科斯特在《快乐之道》所说,游戏本质上是教育系统,人们在游戏时就是在循序渐进学习,并且游戏教育体系比现实教育的反馈更强。从静态的“看”,到动态的“玩”,腾讯走出的这一步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知识呈现创新,以科技手段回应了文物展览的初心。与传统文物展览“文物+文字介绍”模式不同,“文物的时空漫游”主题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以人为本”的全新视角,透过个人兴趣爱好或随身佩戴的小物件,解锁文物中的文化密码。比如,在腾讯云AI技术作为技术支撑的配套小程序中,观众随手拍摄身边物品即可通过图像识别发现最接近的文物。全新的连接方式,让欣赏文物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直观感受古代文物到现代商品的历史演进。举一反三,如果每次文物展览都能通过腾讯式的黑科技把历史带入“未来之境”,那么这样的“玩展”会变得像迪士尼一样有趣,潜移默化的提高文化输出效率。这可能是博物馆乃至文化界拥抱后浪的必经之路。时至今日,文化缺失现象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待解难题。马东说,世界上只有5%的人有愿望积累知识了解过去,剩下95%就是在生活。但“文物的时空漫游”的火爆出圈似乎证明了,那95%的人并非没有意愿去了解,只是缺乏与传统文化相遇、相知的契机。2017年,国家文物局与腾讯、网易、百度三大互联网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文物资源的跨界融合。坦率来讲,以博物馆、文物展为主体的1.0版本“文化连接器”,存在很多局限性。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打破文物的物理限制,重新梳理历史逻辑。其次是,不少“文物”与“文化”需要一定的知识门槛才能解锁。而最令年轻人感到困扰的,是官方提供的文物信息过于原始和简略,叙事方式还停留在“书本化”阶段。猎豹用户研究中心的《博物馆观众调研报告》显示,年轻人在博物馆遇到的痛点之一就是:展物的介绍信息太少。调研进一步显示,除门票外,观众会选择通过雇佣导游、机器人、无线讲解器等额外付费服务来获取信息。针对这些文化领域的连接盲区,“文物的时空漫游”引发了腾讯及各界合作伙伴的全情投入。在近2年的策划备战,最终沉淀出一个样板工程。通过对时间、空间到内容的全面重构,完成了对文化连接器的“场景革命”。具体而言,过去的文物展览多是以“文物”为核心,而腾讯却把“内容优先级”放在最上层。以五大时空舱作为故事线,对11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文物进行资源整合与“填充”。小到一件文物,大到一整个时空舱,都在故事线里有清晰完整的表述。有了完整的故事框架,腾讯的数字化和科技互动能力就能有的放矢:微信、微信极客、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腾讯优图、腾讯云图像分析、众创空间、全民K歌、腾讯游戏学院、QQ、阅文、王者荣耀等业务线,均在展馆中贡献了相应的能力和资源支持。每个细节的惊艳互动,都是建立在明确分工和跨界协作的基础之上。为了确保整体严谨性,腾讯还组织了横跨文博、艺术、科技领域的权威策展专家团,实现科技互动与严肃知识的紧密结合。当观众走出展馆,带走的不仅仅是有关某件文物的只言片语或照片,而是一段跌宕起伏、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化记忆。这才真正意义上让文物的价值得以发挥,让观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果说,各种文创商品和优质国货为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披上了“铠甲”,那么腾讯的“文物的时空漫游”就是为他们点开了大历史观和大文化观的“技能树”。助力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更多动力去拥抱传统文化,并把这种连接效果向自己的朋友圈扩散。腾讯把抽象问题具象化、把文化痛点转化为文化触点的独特解题思路,也值得其他致力于推动科技、文化相融的互联网公司借鉴。一场“文物的时空漫游”,让观者们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也让外界重新审视腾讯新文创战略里无法被财报统计的价值。过去提起腾讯新文创,第一反应就是那些不断刷新记录的影视剧和动漫作品,从《三生三世枕上书》、《庆余年》、《龙岭迷窟》到国漫之光《一人之下》。现象级大作屡屡引爆C端市场的同时,新文创战略也在腾讯内部发生喜人的化学反应。先是阅文集团换帅后迎来了股价的大幅提振,阅文在版权运营方面收入潜力也被进一步激发。据阅文集团CEO、腾讯影业CEO、腾讯动漫董事长程武介绍,腾讯动漫已经拥有3万部在线漫画,其中1500部点击量过亿;阅文拥有超过890万作者和1340万部作品,平均每年以100万部作品量递增。这些优质IP的价值正在被腾讯新文创以更高效的影视创作能力加速“开采”。不久前,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还在“合光·向融”2020年度发布会上,首次以一个整体的影视生产体系亮相。这意味着,腾讯新文创在内部整合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从内容的上游制作,到影视宣发与播放,IP衍生品授权,再通过整个腾讯应用生态进行“内容放大”,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种种迹象表明,腾讯新文创正逐渐成长为腾讯新的增长引擎。但新文创还在着手解决一个超出商业范畴的课题:让沉睡的中国传统文化苏醒并迸发出生机,在年轻人的参与和共创中,产生新的文化价值。就像腾讯新文创研究院副院长罗施贤所说,“新文创是让文化更鲜活地流淌进我们的生活。”2019年,Next Idea腾讯新文创大赛联动九大国家一级博物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征集中国青年围绕九大博物馆文物的创意作品17万件,其中有酷炫小程序、趣味小游戏、专业的文物朗诵、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设计等。这些“造物”中都蕴含着中国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践行,“文物的时空漫游”为其提供了与顶级文物同台呈现的机会,也让公众看到了现代视角下传统文化重新发扬光大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尚在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代表着古典、现在与未来的全新组合方式更符合他们的趣味审美,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后浪与文化的心理距离。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会通过年轻人的创作灵感,从博物馆、文物走向社会各个角落,与丰富的线上线下场景相结合,成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谈资。而这,就是“文化的生机”。许知远对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曾有过一番解读,他认为:“科技越进步,人类文化就更先进。人对自我的认知,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就会更强。”这么来看,腾讯新文创以“文化+科技”为年轻人提供的创作和欣赏舞台,正是在修建一条“通往幸福之路”。在这次展览中,一位年近七十的爷爷,在展厅里看到很多小朋友和文物互动,不禁对工作人员说:“这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次传承”。隔代人之间,博物馆的形式变了,但文明,却种了下来。11月15日,“文物的时空漫游”即将结束。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抓住最后机会,与这场“行走的传统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