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不思进取”

沉默王二

共 2956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0-11-18

沈世钧,一个我非常喜欢的知乎大 V。从他的一些回答当中,我推测出以下这些信息:

空闲的时候,我会反复刷他的回答,就像小伙伴们刷面试题一样。他的回答可以说,逻辑满分,有理有据,品不出半点鸡汤的味道,也没有任何营销,读起来就好像品一壶上等的好茶。

他最受欢迎的一个回答,点赞数 5.9 万,非常非常高的一个点赞数,所以很有必要推荐给大家阅读一下。对逻辑思维,对认知,都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这个回答的题目叫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工作没有动力、职业发展没有希望?”关注我的小伙伴应该都很年轻,尤其是那些敢叫我“二叔”的人,毕竟我也只有 18 岁而已啊!推荐给你们阅读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为了更符合我公众号的尿性,我对回答进行了一些细微的调整(比如说钧哥变二哥,变身偶像的感觉好好啊),以下是全部内容。


我手下有一个软件工程师,28 岁,参加工作 5 年,挺聪明的一小伙儿,但就是工作没“干劲”。

领导交代的事情,虽然也能够按时完成,但如果领导没有交代,也绝不多干一分,用管理学的说法,就是特别缺乏“工作积极性”。

早晨上班,小伙子基本上是踩点到,问起来总是说地铁人多,没办法。

小伙子挺聪明,我对他寄予厚望,也单独找他谈过几次,“晓之以利,动之于情”,告诉他要努力,要奋斗。当时小伙儿也答应的挺爽快,但事后还是老样子。

至于小伙儿是什么心态,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一时也闹不明白,只能感慨“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件事,我才算彻底弄明白了小伙子的行为。

那是星期四的上午,我正在和小伙子讨论一个新的设计,他突然去外边接了一个电话,回来后,面带急色的给我说:“二哥,我家里有点急事,今天下午和明天需要请个假!”

看他不安的样子,我关切的问:“这么着急,不会是父母生病了吧?”

“那倒不是。前段时间,我和女朋友在郑州看了一套房,定金也交了,明天开盘摇号,所以我得赶紧到郑州去!”他答道。

“啊!”我有些吃惊,“你为什么不在北京买房,而是跑到郑州呢?”

“二哥,您是真不知道,北京现在的房价有多高?这半年,我和女朋友都快把北京城跑个遍了,随便一个老破小区都要 400 万朝上,加上税费、手续费,首付没个 150 万根本拿不下来!”

"哦,这样啊,不过,你和女朋友都是做软件开发的,工作 5 年,钱应该攒的差不多了吧?"我问道。

“二哥,您说笑了!我不瞒您,工作 5 年,省吃俭用,我俩总共攒了 80 万不到,这已是极限了。”小伙子有条不紊地继续说,“而且,我们双方的家庭都是农村的,经济条件一般,即使再攒几年钱,到时候的北京房价不知道又涨成啥样了?”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而且,将来即使把钱攒够了,在北京买了房,也落不了户,将来孩子上学还是个问题。但在郑州买房就不一样了,能落户,而且郑州的 IT 环境也没有原来那么差了,将来我俩也准备到那里发展!”

听到这里,我沉默了一会,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该说些啥,只好说:“这是大事,不能耽搁,工作上的事情你不用担心,赶紧去准备吧!”

至此,我陷入了深思,似乎明白了小伙子以往的表现。

人们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前些年,房价虽然也不低,但刚工作的年轻人,努力奋斗,攒上几年钱,再借点,踮踮脚,还是能够到的。

而现在,这样的房价,年轻人,即使再踮脚,甚至拉长脖子,也只能望房兴叹。

因此,年轻人也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所以,在工作中表现不积极,得过且过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上面这个小伙的例子,我还想到我带过的两个实习生,一男一女,都是北京名校的研究生。

在公司实习的半年,俩人的表现都非常让人满意,聪明,认真。因此,当年 6 月份,当实习结束的时候,隔壁部门刚好在招人,就委托我问两位有没有留下的意愿。

于是,找了个时间。会议室里,我们三个人。

因为已经很熟悉了,简单介绍了职位后,我就开门见山地问他俩是否有留下来的意愿。

短暂的沉默后,两人相互看了看,女孩子先说的话:“二哥,不瞒您说,自打一开始,我就没打算留在北京,我妈想要我回老家当老师。”

“而且,通过这半年的实习,我觉得这不是我期望的生活,太累!”

为了劝服她,接着她的话,我开始讲“道理”,例如年轻时多经历一些,不要怕累,吃苦也是一笔财富等等。

等我讲完,很快,男孩子接住我的话,说:“二哥,您说的也许有道理,最近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留在大城市奋斗,还是进研究院?我真实的想法是,进研究院,可能会缺少您所说的奋斗激情,但轻松,有自己的生活!”

“我不知道您当年上学时是什么样子,但我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坦率的说,我感觉太累了。然后又经过这半年的实习,再参照同学们的情况,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停顿了下,男孩子接着说:“而且,如果我留下,就面临买房、落户等问题,想想都头大。所以,我也不准备留在北京,准备回老家进一个国企研究院!”

那天,我们三个聊了 1 个多小时,但最后还是没能说服他们留下。倒不是因为我的口才不够好,而是到最后,我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有什么理由劝人家留在大城市奋斗呢?

几个月后,两个实习生都主动联系我,女的如愿成为一名老师,男的去了洛阳的一个研究院。我真心替他们高兴。

从上面的例子看,似乎现在年轻人更“衰”了,更迷茫了,但我却不这么认为。相反,我认为他们是更现实、更清醒的一代。

我年轻的时候,信息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手头能看很多“励志”读物,比如说《卡耐基成功学》、《读者》、《青年文摘》等。

而且,年轻的时候,想起来挺中二,真的会为很多鸡汤文感动。

于是,高呼着奋斗的口号,拼命工作,想要在大城市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也确实有不少人能够如愿。

但是,现在的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阶层也越来越固化。

奋斗,在更多时候,变成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正如那个年轻的工程师所说,无论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在大城市落根。

那么,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大“干劲”呢?因此,尽管有人批评他们“不思进去”,是“迷茫”的一代,但细究起来,这背后更多的是无奈,是叹息!

如今,相对于过去,资讯更发达了,人能阅读到的东西更多了,遇到的价值观更多元了。

所以,年轻人自然就更善于思考,更容易形成独特的个性,清晰的知道什么是该追求的,什么是该放弃的。

而那两个实习生,来自二三线城市,小康家庭,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更多的选择,两相对比,追逐本心,自然就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大城市所谓的“奋斗”。

看起来,似乎是“不思上进”,但绝不是“迷茫”,反而是清醒,是独立的思考。


以上,希望能对小伙伴们的思考有一点点的帮助。由于公众号没法直接跳转到外链,小伙伴们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顺带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沈老师的回答,谢谢了。

PS:顺带公布一下昨天公号的中奖名单:

1:八点未晴,2:阿零,3:梦中斯文,4:陈斌,5:Murphy

PPS:今天和高中时期的同学约着一块出去玩,带着小朋友,有八九年没见面了,不知道看到我后,有没有觉得变帅了,哈哈。小伙伴们周末也要找机会约着一块出去玩玩,调整一下,开心点哦。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