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攻特斯拉

亿欧网

共 2510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3-24


特斯拉需要更加拥抱中国的用户、供应商和相关监管。


全文2234字,阅读约需4分钟


文丨黄渊普

题图 | Pixabay


特斯拉(Tesla)CEO 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日前通过网络参加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论坛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不会向美国政府提供其车辆在中国或其他国家收集的数据。


在特斯拉最倚重的中国市场,马斯克急需这次露脸和表态。


进入2021年以来,几次事件中特斯拉对消费者表现出了一贯的高傲做派,被相关部门约谈后依然没有改观。在猜测今年"315"晚会谁会"有幸"上榜时,特斯拉成为了呼声非常高的品牌。特斯拉新成立的中国公关团队,胆战心惊地看完"315"晚会后,长舒一口气。


公关层面看起来十分被动的特斯拉中国,实际上在业务方面进展非常迅速。2021年的前两个月,特斯拉在中国卖出了超过3.3万辆车,这个数字远超去年同期,也远比竞争对手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的业绩更为亮眼。


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特斯拉的Show Time才刚刚开始。


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一共卖出了13万辆车,2021年大概率会有数倍的增长。业内把一款车型卖出10万辆当作重要里程碑,由规模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消费者认知加强将形成护城河。


规模增大,成本降低;然后再降低售价,进一步有利于增加销售。相比其它玩家,特斯拉中国已经正向转动起来。可以预见的是:特斯拉将继续以"价格屠夫"的身份,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玩家无路可走;在现有的上海超级工厂之外,特斯拉还得继续建设新的工厂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一众竞争对手,无论公关层面如何表态,都深知和特斯拉存在巨大差距。


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虽然2020年在股市上表现不错,但分别只交付了43728、32624、27042辆车,严格意义上还未跨过生死线。2021年,它们的核心目标之一都是冲击10万辆的交付量。


传统的玩家,无论是本土的玩家如吉利、上汽,还是外资的大众、丰田,实力都不错。但市场并不相信他们能够真正舍弃过去,巨大的历史负担会是最大的阻碍,就如同智能手机时代到来时,实力强大的诺基亚、摩托罗拉没法抓住机会一样。当然,也有三星这样跨过去的传统手机玩家,对应到中国汽车行业的老玩家,比亚迪可能最有希望。


跨界的玩家,如恒大、百度,和即将进场的小米,很可能只是被动的跟随者。从许家印、李彦宏、雷军那里,很难感受到他们对汽车有热爱、对新能源革命有热情。他们的动机,更多是考虑资本故事和股价。巨头公司做的副业,和全心投入的公司相比,显然后者更有戏。


这几股势力在名义上形成了围攻特斯拉之势。


从科技圈用户往外拓的特斯拉,会发现在特定的人群里比亚迪和上汽占据了不小优势。在一二线城市有较高品牌认知度的特斯拉,可能会发现现在的五菱宏光和未来的恒驰汽车在三四线城市做得不错。


同样,未来小米造的"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车"可能一开始质量一般,但价格肯定厚道,加上超强的营销能力,会有能力让很多人入手。而主打智能化的百度,也有可能以自动驾驶为亮点切到部分用户。


以亿欧智库的新经济企业竞争力分析模型来看,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目前是领导者,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是挑战者,其它数十玩家是跟随者。


从各方面来说,当前特斯拉的成绩已经称得上成功。但以特斯拉的愿景(使世界加速迈进新能源时代)和商业模式(软硬件结合)来说,小胜没有意义,也无法支撑其超过6000亿美元的高市值。


在中国市场,外资汽车品牌排在第一的是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2020年在华销售近350万辆车。特斯拉透露出的野心,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从软硬件结合的商业模式来说,如果量不够大,没法形成网络效应,特斯拉就只是一家汽车硬件公司,要按丰田和大众的逻辑去估值。


特斯拉目前是按苹果公司的估值逻辑。苹果的生态,建立在有足够终端的基础之上。在中国,有超过2亿的iPhone用户,加上笔记本、iPad等产品,数亿中国用户通过硬件+软件的方式,为苹果公司创造了巨大的营收和利润。


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500万-6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约1500万辆。对特斯拉来说,要尽可能地吃下最多的份额。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会继续下降,但其单价依然远高于手机。长远看,特斯拉在中国的营收有望超过苹果在中国的营收,但很难企及苹果在中国的利润。


苹果在中国是几乎难以复制的成功样板,产品质量和用户口碑好,其打造生态的做法让产业链受益,直接间接为中国解决了超过500万人的就业。而且苹果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犯过大的错误。即便如此,华为、OPPO、vivo、小米等本土玩家现在依然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中国的创新生态已经今非昔比,任何世界冠军级别的外资企业到中国,都会发现本土玩家有能力快速崛起,差距会被拉近。


对特斯拉来说,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依然有数年的领先优势。当下的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正开始进入最好的时期;如果不出意外,在2025年前,特斯拉始终会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意外可能会出现,由于汽车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特殊性,未来特斯拉要去协调的方方面面很多,是否有足够智慧去应对还存疑。特斯拉需要零部件国产化和扶持中国供应链,但这只是其中一方面。今天特斯拉享受政策红利,未来也可能碰到政策压力。


当然,即便特斯拉不犯大的错误,本土玩家的崛起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特斯拉先行有先发优势,在2021年和2022年大概率还会继续拉开和本土玩家的距离。但随着技术上的拉近距离,结合本土的各种优势,蔚来理想、比亚迪吉利这些玩家会逐步追赶上来。


群雄围攻,不确定特斯拉能维持多久的先发优势。能确定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需要更加拥抱中国的用户、供应商和相关监管。


本文由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