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晖的时代

亿欧网

共 5562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1-05-21 11:16

逝者安息,以此长文,回顾和纪念左晖创造过的时代。


全文5441字,阅读约需11分钟


文|大房

来源|间距

ID:yijianyiju

题图|Pixabay


关于左晖的身体状况,一直就略知一二。但当贝壳找房官宣左晖因病去世时,还是感到意外。


左晖创立的链家和贝壳找房,虽然有不少质疑,如果放大时间跨度来看,他们对于行业的贡献远远大于质疑。链家,奠定了房产经纪在房产流通领域的贡献;贝壳找房,毫不夸张地说,创造了房产经纪行业的一个新时代,它增加了房产交易双方的安全感,也为经纪人营造了一个全新的行业生态环境。


创造时代者,应当被敬仰。逝者安息,以此长文,回顾和纪念左晖创造过的时代。



 

左晖似乎没有失败过,但现在等着看他跌倒的人,比盼望他成功的人更多。


在北京1010公里外的合肥,一个链家的经纪人正在思考他下一份工作能换到哪个行业。


链家小伙:你觉得链家未来有发展么?


我:链家在体系上做得好,管控也好一些。


链家小伙:从自身角度看,我们做的事情和别人真的差不多,除了在房源端做得好之外,别的差距不大。


我:你自己最大的困惑在哪?


链家小伙:工资太低(坏笑表情)。真的低。


我:大家都说留不住有经验的经纪人,又都觉得经纪人很重要。


链家小伙:总觉得这个行业在中国地位太低,不像一些发达国家,房产经纪人和律师一个级别的。我知道在日本这一行做的很好,房主都是求着中介卖房子的。


我:这个问题,老左(左晖)他们也一下子解决不了。


链家小伙:老左现在不管事了。

我:你们自己觉得链家、我爱我家、麦田,哪个好?


链家小伙:我爱我家中介费才收1.5,链家3.5。


我:合肥入驻贝壳的多么?


链家小伙:合肥目前没看到有入驻贝壳的,这一波搞不好能把链家搞废掉。


我:仗才开始打。合肥除了链家,还有哪家大?


链家小伙:地头蛇辉达,在合肥干了十几年了,链家干不过。


我:你们店的流失率高么?


链家小伙:90%以上吧。


链家的自己人也看不懂为什么左晖要主动制造这么多敌人。明明一手好牌,为什么上来就放炸弹,冒然向58这个庞然大物动手,把一个已经赚钱的企业推进一条高风险的轨道。


难道左晖的好战就和孙宏斌的激进一样,改不了吗?


迷茫的链家人应该不曾记得,左晖曾经说过一句话:“链家如果想在中原之后扛起行业大旗,的确要做一个和中原不是一个时代的企业。”


“时代”也许是最让左晖迷恋的东西。时代能轻易成就一个人,也能轻易消灭一个人。


时代的力量在房地产行业有最好的例证。几十年前进入房地产创业的人,似乎都特别顺利。


施永青从一个左派教师进入房地产,做成了最大的房产中介;宋卫平从一个教师进入房地产,做成了口碑最好的地产商;吴亚军从一个记者转行到地产,成了最成功的女人;王石从一个外贸进出口商跨进地产,成了地产教父。这就是时代。


左晖,一个卖保险的,也照样成了21世纪最具威胁的中介头子。如果不了解时代,你就很难评价左晖的心态。



 

出生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左晖,比他的老乡张朝阳小了7岁。两家离得不远,但张朝阳是个学霸。两个人的学校生涯有相似的轨迹,先后从西安考进北京,只不过张朝阳读的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左晖读的是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系。


1992年毕业的左晖,踏上了一条去往北京郊区的路,十年寒窗换来的只是一个工厂工人的身份。他不想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就像26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许多带着梦想来北京的人,只能把梦想安放在北京的农村,距离真正的北京隔着15站地铁的距离。


带着向往而没有实现的人,都心怀不甘。学计算机的左晖很快辞去了铁饭碗,去了中国互联网的圣地中关村,走上了卖软件的道路。6年后,另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人走了同样的路,成为了阿里巴巴的威胁,人们都称他为“东哥”。那是另一个故事。


但是左晖去中关村去早了。1992年,深深影响未来中国的两件事处在不同阶段,一件是房地产开发热潮,大佬们纷纷去了海南朝圣;另一件是互联网,但它正还处在萌芽期,中国正在讨论跟世界互联网接轨的问题,进入其中的人,只能像左晖一样给国外的软件商打工。


这个时代给了左晖三年的落差。三年之后,比左晖大7岁的张朝阳衣锦还乡,出任美国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同样比左晖大7岁的马云做出了中国黄页。和左晖同一年出生的丁磊辞去了浙江电信局的工作,一个人跑到更南方的中国加入了美国Sybase公司。另一个左晖的同龄人是马化腾,1995年他第一次接触到了ICQ软件,QQ帝国从此窥见端倪。


这就是国内创业者的困境,出来得早,反而更容易死掉。


三年之后,左晖发现自己不太适合这个行业。互联网的战场太残酷了,能冲出来的人都是奇葩和学霸,这个领域的成功者主要有三种人:海归派(张朝阳、李彦宏)、程序员(丁磊、马化腾、雷军、刘强东、周鸿祎、姚劲波)、天才(马云),这些人的战斗力太强了。互联网的世界充满泡沫,但远没有人们以为的那么平静。


深深影响中国的两个行业,也产生了两次全民造富运动,但两者的本质完全不同,房地产吃土地红利,城乡二元化不平衡带来的金钱流动;互联网吃的是智商和信息红利,它在战斗中诞生,干掉了老一代的销售渠道和信息传播渠道。


一个是政策市,一个由于政府的管控体系跟不上,形成了一个超过20年的相对真空,让它有机会成为国内最像自由市场的领域,也更像一个真正的江湖,生死全凭手艺。


发现这一点之后,左晖退出了。高门槛的行业只适合高起点的人玩。懂得放弃和赌博,从此以后左晖就成了“战略家左晖”、猎手左晖。




从互联网科技退出后,左晖跨进了保险行业,成立了一家叫“北京天持商贸中心”的公司,把他的第一桶金都投入到了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这不是一个随便的选择。1995年6月30日,国家颁布了第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上海、北京、广州开放保险业试点。在这个行业的5年,给左晖带来了100倍的财富增长,让他成为王石之后,第二个史前房地产行业最牛逼的投资人。


左晖有了第一个人生500万,还有了另一个比500万更重要的收获。左晖摸到了一条“左晖式创业”路径。这条路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政策窗口期,二是从业人员素质足够低。


左晖曾说:“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素质不是很高,他们不可能对同行、细节了解得那么详细。如果我想比他们做得更好的话,就只有比他们更钻、更精。然后我们做到了。”后来,在链家的大会上,他对经纪人说了几乎一样的话。


保险业适合这两点,但保险业是资本的游戏,国家对资本风险的容忍度最低,这也意味着金融周边创业的政策窗口期会很短。


2000年保监会开始扫荡游击队、培育正规军,保监会以主持人的身份开了一场大会,台下坐的是各家保险公司的头子,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全员签了一份《中国保险行业公约》。当时的保监会主席马永伟说,这样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信任”。


在保监会“建立公正、合理、平等的保险市场竞争新秩序”之前,左晖走了——一个规范的行业不太适合创业。多年以后,左晖说,他不善于和政府打交道。


左晖很快进入了另一个处于政策窗口期,且从业人员素质足够低的行业——房地产中介。后来成为成为被政府盯得最紧的人。甚至有关部门放话说:调控就是调链家。


左晖善于站在政府的影子里做事。而房地产就是近40年来最大的影子。


2000年8月的一天,左晖坐在北京军博门前的台阶上等着天亮,门后摆放着他赌博的筹码——“房地产个人购房房展会”。“天亮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左晖的时代来临了。


一个月后,他的对手在另一个行业登上了舞台。2000年9月,姚劲波把他刚刚创办不到一年的易域网卖给了国内最大的企业网络:万网,拿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华平资本中国区联席总裁程章评价:“姚劲波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没有短板。”姚劲波不仅懂编程、产品、设计、上传服务器,他还懂化学。比起从化工大学毕业的左晖,姚劲波也是一个学霸。


姚劲波和左晖有一个共同点:都没有失败过。第一次创业成功三年之后,2005年姚劲波又做了第二个公司:58同城,比第一次更成功。




那时候,比左晖大三个月的周鸿祎还没有说出他的名言:“成王败寇的文化让中国出不来乔布斯。”姚劲波和左晖还看不到彼此会成为对手,但是他提前丢下一句:“‘剩者为王’的大戏即将上演。”


左晖成为了中介行业的“王”,而姚劲波的58同城也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虽然姚劲波更懂互联网和化学,但是左晖却是一个“哲学家”。在链家的战略层面只有两件事情:重要的事、对的事。重要的事是站在公司角度看问题,对的事是站在行业角度看问题。走出北京、并购德佑、改版链家网、分拆自如都是重要的事,推出“真房源”、上线贝壳找房,是“对的事”。


在“真房源”这件事上,左晖和后来的链家CEO彭永东都讲了一个相似但不同版本的故事。


左晖说:“2005年时我34岁,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子。当时被骗了很多次。”2005年是58同城成立的时间。


彭永东说,他要换房的时候,在安居客上筛选了几套房子,结果找过去问的时候发现全是假的。


彭永东买房的时间是2013年,从2005年到2013年八年时间里58同城在继续长大之外没有本质改变。但它的端口价格越来越高,和中介之间的战争越来越多,让内向的姚劲波更具攻击性。


实际上,58同城也很“无辜”。它只是一个分类网站,对C端免费、向B端收钱的模式和淘宝相似。结果,中介经纪人发了一堆假信息上来,中介公司的老板们又喊着58太假了。姚老板一脸无奈。但他控制不了这些戏精们,有钱没文化的人太难管了。


进入一个野蛮的行业,就必然会带上原罪。姚劲波干不成的事,必然会有人去干。2010年之后的链家一直在努力摆脱原罪,“真房源”一招险棋让链家甩掉了“黑中介”的帽子,华丽转身成为了“打假斗士”。


真房源让链家在中原地产之后扛起了大旗,但贝壳找房的上线又把它推向了所有大中介的对立面。左晖的对手们,时时不忘提醒人们链家的原罪:北京中介史上最大的一单差价是链家制造的,最高的中介费是链家保持的,他们干过的事,链家都干过,而且干得更“漂亮”。


但左晖说,他已经不把他们看作竞争对手,因为链家领先了一个时代。线上成为消费链条的首要环节就是这个时代的奥义。而房地产将是最后一拨正在完成消费者向线上迁徙的行业,如果链家不做,会有别的人来做,那个人可能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是政府,但对链家都没有好处。




从链家网到贝壳找房,左晖已经等了4年。这一次,左晖没有冒然行动,他吸取了早年在中关村的教训,等着第一波冒头的人来“教育消费者”。然后,爱屋吉屋、房多多们跳出来成功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左晖说,2017年有着“近年来最平静的市场,但在我们眼中,却孕育着巨大的变革”。说这句话的时候,左晖和他的高管们正在紧张准备贝壳找房。


彭永东说,:“这个行业是缺条路的”。地产中介行业,前10年是香港派代表着先进,但香港人太守规矩,而且港派二代们比他们的父辈更加保守,接下来的10年,港派逐渐失去阵地,进入内+外+互联网的乱战,到现在是链家领路的时候了。


贝壳找房是不是哪条路?左晖觉得是。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链家内部反对的声音和外部一样强烈,链家的经纪人也很不解:现在我们买58的端口费,未来买贝壳的端口费,除了我们变成了“散兵”,还有什么不同?


在贝壳发起的这次“海洋大战”没有波及的地方,也人心惶惶,左晖名声所过之处,同行们都把他视为对手。唐山的一家中介说:“我们不愿意加入贝壳与贝壳共享房源。一旦加入贝壳共享数据,肯定竞争不过链家。”


中介们明面上给贝壳找房扣上“裁判、运动员一体”的不道德帽子,暗地里在寻找链家ACN体系的漏洞。因为他们知道,在“成王败寇”的商场上,道德的屏障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打破ACN体系,挖掉链家的墙角才能赢下战局。




现在,左晖能讲得最好得故事依旧是七年前推出的“真房源”,他想讲的第二个故事是“合作”。


ACN体系就是一个合作的故事,不过以前它只是在链家内部讲,贝壳找房要把它讲到链家外部,讲一个和淘宝、Uber类似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每一家中介门店就像Uber系统中的一辆车,平台负责收集信息,技术负责派单,经纪人负责接客,最后大家一起分钱。


最不愿意听这个故事的当然是各家出租车公司。究竟是裁判员,还是运动员,并不是核心,司机、乘客最担心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如何收钱、分钱,会不会被黑。


表面上看,大家都是从公平角度出发,实际上都已经默默站了边。


在这个时代,左晖的赢面更大一些。因为链家有一条哲学:群体利益至上。当你满足了大部分经纪人的利益,你就是这个行业的大旗。


链家中介费不打折,是为了减少经纪人之间的恶性竞争,让内部合作网络变得更稳固;推真房源,是为了把经纪人从第三方的流量泥潭中拉出来,少被人掐脖子,一致对外;推贝壳找房则是一个更宏大的想法:联合世界所有中介兄弟,不打价格战,不被互联网平台或者政府切断产业链,所有兄弟安心地挣钱。


贝壳找房是把合作网络平台化,背后则是左晖的雄心:再造中介行业的供应链。左晖把它称为“我们发起的新经纪将会代表这个时代……我们的使命和宿命必将是团结产业中所有积极的力量”。


在左晖看到的时代,今天还在的对手们有一半都会消亡。我们经常会忽略,人类的记忆只比猫长一点。


很多人已经不记得,某年十二月,姚劲波做东的一场饭局中,左晖还是座上客,两人中间只隔着知乎周源、极客公园张鹏,左晖的校友程维也在。


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1971年,左晖出生的时候,姚劲波的老家还背着建成模范工业省的指示,中原地产施永青所在的香港仍在实行一夫多妻制。


这就是时代。


本文由间距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