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能行古人之事的镇东将军
张辽:步卒八百破贼十万,孙权恶梦
这之后,臧霸与张辽一同为先锋,讨孙权于濡须口。天公不作美,连日阴雨,水涨不止,东吴兵船不断迫近,曹军将士有些不安。张辽当时有撤军之意,找到臧霸商量。臧霸说:“将军放心,曹公对于局势一向看得分明,进退很有主张,岂能坐视我等受损。”张辽听了,心里安稳了一些。果然,第二天就传来曹操撤军的命令,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回军之后,张辽把臧霸当时的话告诉曹操,曹操大为称赞,拜臧霸为杨威将军,假符节。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臧霸升为镇东将军,都督青州军务,这相当于地方军区司令。曹丕称帝后,进封臧霸为开阳侯,与曹休一起参加过后来对东吴的用兵,被征为执金吾,位特进。每逢有战事,曹丕经常会向臧霸请教军务上的事情。魏明帝继位后,臧霸去世,谥号威侯。当年跟随他一起投靠曹操孙观、吴敦等人,也都各有建树,算是走了条正路。臧霸的故事我们便讲完了,以下是小方叔叔个人的一点儿见解。有的大朋友不太理解,说你为什么每回讲完人物故事都要发半天议论,这和人物故事也没多大关系啊。在这里,统一解释一下。历史不只是过往的事件,更是过往有血有肉人物留下的印迹,如果只读故事,如同任他人的马匹在自己大脑里奔跑。读史时,我更愿意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到历史人物的境地中思考,如果是我,我遇到这样的情境该如何处理。臧霸的故事中,很有特色的是,曹操让他杀徐翕、毛晖,他竟然抗命不从。他认为,徐毛二人是落难时来投靠自己,这个时候杀此二人,是为不义。他的这个做法,让我想起了战国时的燕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荆轲想让太子丹杀掉樊无期,以其人头为饵接近秦王。樊无期本是秦将,得罪秦王,投靠了太子丹。太子丹说:“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完整了解荆轲刺秦王之事,请点击查询。荆轲刺秦(上):最精彩的刺客故事需要一个长长的铺垫
荆轲刺秦(下):真正的勇敢是来自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这便是曹操所谓的“古人之事”了。春秋战国之时,封建贵族仍保留了一些君子之仪。臧霸算是依此而行,力图保全来投奔自己的徐翕和毛晖。在东汉至三国的乱世之中,这举动显得尤为难得,但也冒了极大的风险,万一曹操不吃这一套,眼睛一瞪,那就是人头落地。好在曹操是个明白人,一则他知道臧霸并无反意,只是有自己的原则,二则那时他正与袁绍在官渡开战,关键时刻队伍、人心不能乱,这才是要紧的。臧霸能行古人之事,唯曹操能成全之,这才是完美。我提倡人们行君子之仪,但也要注意对方是不是有此雅量之人,否则就是对牛弹琴了。好啦,我们今天的故事先讲到这里,让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