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法,法无常法——小鹏汽车访学笔记
iamsujie共
2291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3-17 17:15
3月,广州,和嘉宾大学的同学们一起拜访了小鹏汽车、美的、荔枝三家公司,都是创始人或董事长分享,收获满满,先整理一下小鹏汽车相关的内容。
以下混杂了何小鹏的观点 & 我的理解,分4部分。先说一下对未来汽车的理解,然后从三个角度切一下题——创新之法,法无常法。现在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只是智能的前站。出行很快进入准无人驾驶时代,越来越多的场景、里程可以由AI接管,引起出行场景的巨大变化。第三个关键词是交通工具,而不是汽车,只要能把人从A点移动到B点就行,而小鹏想做的是未来交通的探索者、引领者。想象一下,也许有个交通工具,在城市走路面,到了郊区就飞上天,何小鹏小时候喜欢看《变形金刚》。小鹏在探索的飞行汽车,已经迭代了好几版了。A到B的出行变革,继而会引起A、B点的变革,住居、办公场景跟着改变。举几个例子,可以思考一下:将来会有大量的,一直在路上跑的共享汽车么?或者因为出行需求变多(老人小孩可以自己出行),需要个性化空间,私家车也会更多?因为在车上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汽车是否会演化成一个移动的多功能空间,替代家里的卧室/书房,替代部分办公空间?汽车的发展,我一直觉得可以类比手机,目前是从功能机向智能机发展的阶段,而中国企业在这一波中,必有比燃油车更大的机会。2020年,北上广深杭电动车销量占比超过10%,社交心理的效应开始起来。数据显示人们换车的速度在加快(手机已经进入新阶段,换的速度又慢下来了),只不过因为产品的复杂度增加,整体的演化要更久点。图书《启示录》里有一句话(意译)叫做:硬件服务软件,软件服务体验,体验服务情感。这是苹果公司的思路,简言之,对于软硬件都有的产品,比如车、手机,应该为了软件设计硬件,而不是反过来。对比一下纯互联网软件产品,有些产品逃不过硬件部分,他们有什么差别?何小鹏做过UC、做过汽车,很有发言权。他说:互联网要做长板,一两个点做到极致,打透;而硬件要补短板,做平衡。长板短板,无论如何,所有方面都要先做到不扣分、达到品类平均/及格水平。满足这一点,软件互联网产品相对容易(比如3个月就达成),站在1年的时间尺度上,更多时间在做长版,最终显现为长版思维,而硬件做到这一点已经要竭尽全力了(生产、制造、销售……可能需要3年补齐),同样站在1年的尺度上,更多的时间补短板,就表现为短板思维,这里面的差异就是硬件比软件时间尺度长。拉长到几十年,比如宝马(驾驶)、奔驰(豪华)、奥迪(科技),我认为还是各有长板的。所以,似乎有个统一的理念?先把各项做到不扣分,再追求加分项(也有点像“先有用,再好用”、“先功能、再体验”的依次实现)。然后,越快越好,倒不是要让硬件快过软件,而是快过竞争对手,快过用户需求的变化就好了。如果跟不上变化,就不断会出现新的短板,就只能一直补短板了。比如,线下越来越多的网红店,在快销化,开始比拼低成本快速装修、翻新的能力,不停变换场景。大实体/高价品:深度高度(非广度)的品牌逻辑,重决策,社会(社交)品牌力。品牌要在一开始设计产品的时候就考虑,“小鹏”两个字,不知道和P7的剪刀门版本、飞行汽车有没有关系。车主大部分90后,关注潮流、设计、品价比(品质/价格)、差异化,用多元化的年轻化设计师来服务他们。更关注女性看法,相对而言,女性个性化,男性统一化。也有妥协,案例:某个版本的座椅很好,但太大,安装复杂,需要在装顶棚和车门之前吊装进去,对制造流程改动太大,最终放弃。稳定业态追求定位、精准切入,规模化(资本、团队),偏市场逻辑,用户需求驱动,团队相对被动适应,去满足需求。变化业态追求前瞻,需要基础能力,强研发、技术驱动,主动出击,去引领用户。变化时更要抓住不变,培养长期竞争力——组织基础、技术基础,然后催生各种外显的能力。中国新一代的企业家,不只是卖菜、直播,还有一批理想主义者,追求星辰大海,用硬科技引领人类。小鹏汽车接下来每年都要招几千研发。联想到创新的两大风险,稳定业态更多去解决市场风险,而变化业态要更多去搞定技术风险。总之,产品创新的做法,法无常法,要看市场类型(稳定业态、变化业态)、看产品类型,等等。苏杰(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共4本书,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也是产品创新独立顾问。
浏览
51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