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咋就卷成了这样?
共 2016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2-05-27 22:08
早上好各位,我是轩辕。
我猜,此刻的你也跟我一样,正在去往上班的路上,或者刚到公司,吃着早饭刷着手机。
昨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
文章中给我留下印象很深的一句话:
这里本来是东方的瑞士平替,来的人多了,就成了瑞士卷。
曾几何时,成都作为一座休闲之都、美食之都,集火锅、川菜、熊猫、美女等众多元素于一身,吸引着无数的互联网人来此就业置业。
但成都是怎么从一座慢节奏的休闲城市变成如今的卷都,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感受到的变化。
回成都
2017年,在北京+上海工作了近4年之后,我和女朋友选择回到了成都。
主要的原因,在当时看来,自己的收入要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买房,不知要熬到何年何月,然后买一套拥挤的鸽子笼,背上几百万的房贷,不敢生病不敢失业,一辈子被一套房子拴住,那不是我想要过的生活。
而在成都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在2015年,我们还没有回去的时候,就已经提前买了房,那时候中心城区八九千的房子遍地都是,一套三居室不超过100W就能拿下,这压力就小得多了。
差不多在2016年左右,“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就比较盛行了。北上广高额的房价劝退了很多漂泊的年轻人,差不多每年春节过后,都会迎来一波离职潮,其中有一些跳槽的,还有相当一些人选择留在了离家更近的二线城市。
2017年,我们刚回来的时候,成都可以选择的公司也不是太多,那时候很多大厂还没有在成都设立分部,或者有的话,岗位也少得可怜。更多的是软件园里十几二十个人的创业公司。
Java方向的选择相对还多一些,像我那时候技术栈主要是C++,能看入眼的公司可太少了。
那时候拿到了3个offer,最高的也只有18K,比我在上海的时候低了不少,但在当时的成都C++市场,已经算不错了。
抢人大战
2017年,全国各大二线城市爆发了“抢人大战”,成都也不例外,只要凭本科学历就能落户买房,那段时间办理落户的排队队伍,常常都要上热搜,火爆场面大家感受一下:
伴随抢人大战的还有房地产市场的暴涨,那时候房价一天一个样,成都均价基本都翻了倍,有些热门区域甚至翻了3倍。那段时间搞得大家都无心上班,辛苦干一年,可能睡一觉起来就被房价涨没了,奋斗信念都有些崩塌,还不如炒房来的快。
像我2015年嫌贵的成都高新区大源的雅颂居,当时只要刚一万,总价还有优惠。到2017年这一波涨价完,直接窜到了三万,给我肠子都悔青了。
抢人大战那几年,成都每一年都有几十万的新增落户,而且大都是本科及以上的年轻人。
内卷
来了人就要就业,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就是:
2017年初,我刚回成都的时候,别人看简历时:你是BAT的啊?
到2019年的时候,别人再看简历的时候:哦,又一个BAT的。
经过几年的人才虹吸,从北上广回来了大量的大厂员工,说BAT遍地走一点也不夸张。
人多了自然就开卷了。
腾讯、阿里这些本来就卷的大厂自是不必多说,连很多本土稍微好点甚至一般的公司,都开始卷了起来。
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卷这个说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招聘收到的简历质量普遍变高
先说社招。
2019年,我们团队要招一个中级Java开发的。岗位发出一天后,就收到了十几份简历,其中不乏有阿里、华为、京东、美团、携程、科大讯飞等大厂的经历。
这不禁让我感叹:成都等IT人才资源啥时候变得这么强大了?
不止社招,校招同样卷。
2021年,也就是去年,我参与了秋季的校园招聘。一个简单的后端开发岗,能收到几十个名牌大学硕士的简历,除了成都本地的电子科大和川大,外省的211、985高校生也比比皆是。
简历上一个个都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各种高大上的项目经历。
考虑到只是招聘一个简单的后端开发,怕硕士生来了待不长久,特意想选一个本科的,居然都选不出几个,一水儿的硕士,卷出了新高度!
2、工作时间向北上广看齐,996安排!
随着公司里越来越多从北上广回来的人才,成都很多公司的老板觉得之前965的模式自己亏大发了,纷纷提出要向北上广看齐。
晚上要加班!
周末也要加班!
996安排上了!
但奇怪的是,提到薪资,老板们就不提向北上广看齐了,而是说:成都房价比北上广便宜多了,薪资水平当然不能相提并论。
你说这是不是耍流氓?
现在,每年仍然有几十万的人流向成都,导致成都成为仅次于上海、北京后的第三大超级城市。去年底的数据,成都已经超过了2119万人,而且按照这个趋势下去,要不了几年就会超过北京。
人口是上去了,但就业机会却比北京上海差了太多。
成都这边看起来很多的大厂都有分部,但大部分都是些边缘性的业务,一遇到裁员季,这些边缘部门往往是最先挨刀的。
优秀的人越来越多,但坑却只有那么些个,这怎能不卷。
如今的成都,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互联网人可以退居二线的休闲之城了。
你不想卷,却不得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