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钱学森就给VR取了个中国味特浓的名字

共 3718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11-30 19:15



  新智元报道  

作者: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张倩

人民日报责任编辑 肖玥

【新智元导读】元宇宙可谓是近期最火的一个概念了。不过你知道吗,早在30年前,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可能就预言过元宇宙了!


要说当下最火的概念,元宇宙当占一席。截至11月17日,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元宇宙」相关商标申请量已超过4400条,其中超过3000条当前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截至11月24日,有超过700家企业申请元宇宙相关商标。截至11月8日,元宇宙相关商标注册公司已有近400家。


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在原著中,元宇宙(Metaverse)是由Meta和Verse两个单词组成,Meta表示超越,Verse代表宇宙(universe),合起来即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运行的人造空间,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 由AR、VR、3D等技术支持的虚拟现实的网络世界。


可是,你知道吗,早在30年前,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可能就预言过元宇宙了!


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开始了解到「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立刻想到将之应用于人机结合和人脑开发的层面上,并给其取名为「灵境」。他认为,灵境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将扩展人脑的感知和人机结合的体验,使人计算机的结进入到深度结合的时代。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网友评论


突然想吃驴打滚:灵境这个名字好多了,元宇宙这词一股土里土气的烂俗味。


PlutoXQY:我就在想,好好的扯个宇宙干嘛?


Warlockoct:元宇宙诞生地-灵境胡同。


Trista是造物者:原来读书真的可以预知未来,从思维上实现延年益寿哇!


一个又丸几:这个解释真好,从生命的宽度和广度而不是时间的维度来定义,太浪漫了。


有问号不天真:灵境,学究气息没那么浓,但是遐想空间丰富。


西城大妈:明白了,A股赚钱少都是因为没读钱老的著作啊!


浣花疏影:灵境这个词甚妙,比元宇宙好太多。


一枚紫风铃:想到了太虚幻境,有种宝玉带着vr神游那味~


钱学森:VR直译作「虚拟现实」,太没有中国文化味了


钱学森先生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中国航天之父」。钱老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非常关注术语译名的大家。


2007、2012及2015年,《钱学森书信》《钱学森书信补编》、《钱学森年谱》先后出版,为后人研究钱老的学术思想提供了一手资料。从1956年归国到2000年之间写下的3000多封亲笔书信里,钱老留下了不少对科技名词规范工作的思考,其中术语译名的「中国味」无疑是被提及最多的。


其中,钱老13封有关virtual reality(现多译作「虚拟现实」)译名的书信,生动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化和汉语言文字的高度自信,以及对汉语科技译名「中国味」的不懈追求。


译名「灵境」的「中国味」


毫无疑问,「灵境」应该是钱老认为有「中国味」的词。但是这个「中国味」该如何理解?


就virtual reality而言,钱老认为,「以前人们直译为『虚拟现实』」,就「太没有中国文化味了」。「虚拟现实」是virtual(虚拟)和reality(现实)的直译,是词对词简单的对译,不是概念层面的词汇择定,没有考虑中国文化有没有更合适的词。钱老提到「传统文化正好有一个表达这种情况的词」,那就是古语的「灵境」。


据笔者考察,从词义上讲,汉字文献确可提供3种解释。其一指「奇妙的境界」。见唐代柳宗元《界围岩水帘》「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形容鬼斧神工的瀑布风光;其二指「虚幻的境界」。如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提到《纪梦十首》中有「灵境在何处,梦游今几回」(因此诗来历存疑,也可能指山西五台山灵境寺);其三指「少人的境界」。如日本圆仁《人唐求法巡礼行记》曾描绘唐武宗会昌四年毁佛后寺庙门可罗雀的凋敝景象:「四处灵境,绝人往来,无人送供。」


从钱老的论述来看,他并非锁定了某一种解释,而是选取了「灵境」中「灵」字的「虚拟、空灵」的含义。「灵境」是复合词,是汉字词汇的典型形式。「灵」的「虚拟、空灵」义与virtual的「虚拟」义恰合,而「境」的「环境、地方」义又与reality的「实际、实境」义恰合,因而「灵境」完美对应了virtual reality,而且二字格还符合术语构词的经济性原则,是朗朗上口的叠韵构词,因而可能成为钱老心中virtual reality译词的不二之选。


值得注意的是,当钱老1994年5月注意到译名「临境」,并认为灵境「可能太『文』了点。『临境』音同『灵境』,但更通俗易懂,有其优越性」,并就此诚恳地听取汪成为的意见,虽然汪的回信不得而知,但从钱老9月21日的回函可以推知,汪显然给了钱老信心。认为「灵境」优于「临境」,因此钱老称「很高兴」。以至于对戴汝为在文章中使用了「临境」(非他与汪成为共识的「灵境」)还专门于1997年9月去信表达不同意见。直到1998年给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写信,他特别阐述了「灵境」比「临境」的优胜之处:这临境感不是真的亲临其境。而是感受而已;所以是虚的……」的确,VR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能使人在虚拟世界里获得如临现实的真切感受。因此,「灵境」要比一字之差的「临境」更为确切。


也许是因为「临境」也语出经典(如成语「身临其境」),同时也是典型的二字格,还符合术语构词的经济率,所以钱老虽然没有最终选择「临境」,但显然也没有将其归为没有「中国味」的词,这也使得「临境」与「灵境」的对决颇有瑜亮之争的味道。虽然两者都含「境」字,但「灵」与「境」构成偏正结构,语义上一虚一实,构词巧妙;而「临」是「靠近」义,不如「灵」的「虚拟、空灵」义能令译名的语义丰富饱满。


——摘自《从钱学森对VR的译名看科技译名的「中国味」》,刊于《中国科技翻译》2020年01期,作者张晖


激光、航天、航空,这些词都是钱老定创造和译定的


钱学森院士未曾担任过全国科技名词委的任何职务,但他在名词工作方面贡献颇多。他的名词工作体现出他炽热的爱国情怀、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学术思想。


钱学森先生通晓中西文化,博览群书,这使得他在给科学技术名词定中文名时既能表达原文概念的要义,又能展现汉字的灵韵。1985年4月,他在名词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在我们科技名词定名时,不要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最好用汉语精炼地表达出科学技术名词的涵义。


对于汉语名词的命名,他说「要根据汉语习惯定名,要让人一看就有中国味」。「激光」一词即为意译词的成功典范。


钱学森(左)和钱三强(右)


laser由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首字母组成,因而在引入中国时有人根据全称译为「激射光辐射放大」、「光受激辐射放大」、「受激光辐射放大」、「光量子放大」、「受激发射光」,或音译为「莱塞」、「镭射」、「雷射」等。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钱学森先生的意见,将音义皆佳、简洁明了的「激光」作为规范名,这一名词很快被相关各学科和社会接受,实现了名词统一。


「航天」、「航宇」等词也是钱学森提出的。他在1987年9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会议上说:「laser这个名词,我曾建议订为激光』,被接受了,我很高兴。space这个词有的译为空间』,给人感觉是空空洞洞的。我根据毛主席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建议把它订为航天』。『航天』连同『航天飞机』,一并被接受了。我考虑在太阳系飞行叫『航天』,在空气中飞行叫『航空』,将来在银河星系以及大宇宙中飞行可叫『航宇』。」



钱学森先生关于两个名词定名的来信


钱学森先生一直工作在科技一线,担当重任,身兼数职,繁忙程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他一直心系我国的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


1998年,他身体状况不佳,仍亲自撰文参加virtual reality译名的讨论。钱学森虚怀若谷,对于未被采用的科技名词,他十分尊重科学家们的名词审定成果,「我在这方面的经历,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经验「,钱学森坦然地说,「天文学上的『black hole』,我建议叫『陷光星』,现在我看到这里公布的还叫『黑洞』」。


在浩瀚的太空中,有一颗以钱学森命名的小行星。钱学森先生在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中创造的一个个简洁、生动的名词以及他的卓识远见正如那夜空中的星光,永不磨灭。


参考资料:

内容综合自术语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方百家号)、《中国科技翻译》、微博等



浏览 5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