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拷问:我是如何踏上代码之路的?
这几天的话题恐怕离不开高考了,高考后最头疼的就是报志愿,可谁能想到,其实若干年后会发现,真的学啥都行。。
上次写了自己的「我的大学四年」之后,很多学弟学妹都来问我后来“转行”的心路历程。那今天就和大家系统的聊聊我踏上代码之路的来龙去脉,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当时高考报志愿的的时候自己并没有什么想法,所以就听取了父母的建议,进入了一直都比较热门的金融行业,来到了经济管理学院这个三分之二都是美女的地方。。
在之前那篇文章里我也写过自己每年的“玩”和“学”的重点,而「编程」对我来说,是神秘遥不可及的,以至于去了伯克利这个 CS 圣殿也偷懒不选他家的计算机课。。让如今的我后悔莫及。
所以整个大学四年里,我都和编程无缘。
后来来美国读研究生,美国的金融工程项目基本都会有编程相关的课程,有些学校甚至直接把这个项目开在计算机学院下。
而我们项目最火的一门必修课是关于 C++ 的,所以我也只能硬着头皮去上,却发现老师真的讲得非常的好,开启了我对编程的热情。
毕业的时候我也没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就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投简历、面试、找工作。
之后很幸运的拿到了一家投行的 offer。
一切的一切都按照剧本发生,走上了金融学子最向往的道路。
我在投行的工作是 Quant 相关的,如果有小伙伴不是很清楚这些岗位的区别的话,可以移步 B 站看我的【年薪 200 万的】视频,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直达。
所以工作中也是需要编程写代码的,那我就想系统的学习一下。
之前在学校里学的哪怕是 C++ 的那门课更多的是讲 C++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比如如何计算 option,如何做 Monte Carlo simulation,对于数据结构只涉及最基础的几种,完全不涉及算法和计算机底层的内容。
于是就问了我身边学 CS 的朋友,根据他们的建议然后就开始看书、做题,慢慢的我发现,自己对编程尤其是算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而且是那种由衷的热情。
比如在自己闲暇的时候会想今天做过的某个题有没有更好的解法;看到别人还能用这种方法就特别激动,然后赶紧记在小本本上。
那是一种整个人都在发光的状态,而且我也会把平时所学的用到工作中,上班的时候也会去想工作中的这些代码如何去优化、如何改进。
在这段时间里我也完成了工作中的一个大的项目,去参加了一些相关的活动,认识了某些大厂的大佬,networking 到一些特别的机会。
在和大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给我的反馈是我对科技行业有很强的兴趣。大家知道人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而这些阅人无数的大佬是一眼能把你看穿的。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职业发展道路,也发出了如题目般的灵魂拷问。
其实当时也是很纠结的,一边是我过去的六年青春,一边是我所热爱所向往的。
在迷茫中我想起乔帮主当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他讲了 3 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就是他从大学里退学之后,跟着自己的兴趣去听了一门书法课,以致于十年之后在设计第一台 Mac 电脑的时候把这些全部应用进去了,所以我们现在才有了如此优美的字体。
所以我想,在人生前期尽可能自己追求所热爱的,因为你并不知道这些经验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连成一条线。
更何况金融和科技已经有融合的趋势了,比如现在很火的 Fintech 概念,那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新的突破,而我作为这两个行业的资深专家,期待着参与其中。
回顾我整个心路历程,我总结了 3 点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
多和前辈、大佬交流,他们的经验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要勇于尝试新的东西,因为你不知道你的真爱是否在其中;
认真对待本职工作,感谢 Quant 的 coding 需求让我在 leetcode 上刷 200 道题足够应对面试,否则大佬给了机会也抓不住啊。
那如何获得科技公司的 offer?
只刷题,肯定是不够的。
但,不刷题是万万不能的。
那零基础的我们如何才能达到科班的要求?想知道我如何高效的学习,如何高效的刷题,如何准备面试,就继续关注我吧!
python爬虫人工智能大数据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