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电报说三个感谢

共 136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3-20 20:30

04948efc8830576619cdc3f19eb726ad.webp

今年乐山广播电视报创刊30周年,与我的高中母校乐山市更生学校同岁。1993年的乐山,民办学校和都市周刊的诞生,内里表外都充盈着一种改革开放和创新创业的精神,在那个年代极为不易。 “内伙子”都喜欢喊上一声广电报,我也当仁不让,因为和她结缘已有24个年头。第一次阅读广电报,是2000年9月进入高一在更生学校的报刊栏。时至今日,我要对广电报说三个感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广电报肯定了我当年的文笔,坚定了我写作的信心。2004年,我进入由广电报具体承办的乐山市首届创新作文大赛决赛,现场限时手写作文,最终获得高中组最高奖(全市2名)。颁奖典礼,还被安排上台发言,在写作上备受鼓舞。 尽管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每学期作文都有被老师当作范文全班宣读,高中还负责火凤凰文学社和创办校内刊物,但大赛作文被刊登在正式报刊,还是人生第一次。广电报推动了我在文字上的继续努力摸索,2005年在山东省优秀报纸《山东理工大学报》9月第一期的4个版面各有我一篇文章,我在写作上的尝试愈发不可收拾。 也要感谢广电报多年来为我这样的写作者提供了发表与传播平台。我最喜欢广电报的两个内容:调查报道和专栏随笔。家乡的很多社会现象和热门焦点问题具体到地市区县演化的案例,被广电报的记者编辑们抽丝剥茧甚至顶住压力报道出来,对推动舆论监督和社会进步,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专栏随笔堪称广电报30年来另一个亮点。乐山从苏东坡到郭沫若再到杜道生……文脉相承,从来不缺文人。乐山也不缺廉政谏诤的爱国爱民人士,著名的安磐、徐文华、程启充、彭汝实“嘉定四谏”和李拔等乡贤为官从政,往往针砭时事。或许就是有这些地缘基因,广电报兼容并包,汇聚了一大批本土历史文化学者和各行业精英人物,每一期报纸都能看到精彩的观点评论和思想随笔。我大学和工作后,也曾有一些观察分析和思考看法随着几篇文章被广电报刊发。如今我成为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应该要从广电报这里循迹。 我有缘认识相当一批乐山当代的媒体人、作家、学者和文化名人,更要感谢广电报。我记得创新作文大赛后采访过我的刘嘉异、戴闲云,编辑过我文章的张成忠、李静、谭莉,还有熊春鹰、熊燕、游昌学、薛梅、紫兮、杨莹等名字熟悉的广电报人。我和总编徐燕平先生有过几次喝茶和聚餐聊天,有幸得到过他亲笔签名的赠书。也在峨眉山脚下和老社长李承茂老师相聚过,现在我们还是同一个小区的邻居。更难忘和当年编辑部主任张成忠遍寻全城美食,喝酒冲壳子,一起看蓝光大碟国内外大片的日子。 乐山市作协主席周纲(已故)、媒体人康鉴、作家黄德彰、嘉州画派代表人物卜敬恒、历史专家马琦、影评人王寒……都因广电报的每期内容和各种活动,得以结识,拓展了我当年的人脉与眼界。人,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靠着广电报我变得富有。

c68d826dbe564e3bc4aef854caf1a41a.webp

广电报春风化雨,给予很多,我能回馈的却很少,深感惭愧。愿这份乐山的“南方周末”继续传递温暖与力量,或许未来某一天广电报以其他适应时代的载体形式存在,我对她的记忆会一直带着满满的谢意。 (本文首发于2023年10月19日《乐山广播电视报》30年特刊) 我的新书《为人处师》已于2023年10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在京东有售,优惠价40元/本,敬请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单:
每日一荐:全是肉嘎嘎,根本吃不完
浏览 2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