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一些想对上海说的话
阑夕共
131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2-04-13 13:31
昨天正好也是武汉解封两周年的纪念日,有些想法还是想对现在困于上海的朋友们说一说。如果说两年前在武汉经历那几个月的封城让我学会了什么的话,那就是无论何时,保持心理的健康和生活的尊严,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急着杠说难道食物就不重要了吗,当然重要,不过在长期的闭塞环境里,很多潜在的负面影响其实不止是饿肚子。临阵磨枪的背诵饥荒年代的生存法则固然可以,但没必要,上海现在的情况不在于物资匮乏,而是在静止了一切有生资源之后,单凭获得许可的人力,没办法解决分配的问题。所以最近看到普陀区有一个小区的业主把尸位素餐的居委会给踢开了,自己组织起来接管小区,给居民们发物资、测核酸,这肯定不符合抗疫规章,但是,只有田里的庄稼真的歉收才会饿死人,封条饿不死人。武汉封城期间有很多糟心事儿,但真的挨饿的在我记忆里不多见,这当然可以说武汉市管理有方,但我也觉得和码头城市的市民文化不太服管有关,街坊邻里都有各自的活络方法,不会让全家受委屈。在一时看不到尽头的压抑氛围里,最难以对抗的其实是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分崩离析之后,如何与满地黏稠的恐惧和焦虑共处一室。对我来说,保持记录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方式,这就像是我们在一些古旧电影里经常看到的情节,被囚禁在地牢里的人会坚持用石头在墙上刻下度过的天数,这固然没有意义,却能训练对于时间的感知,确定一个不会改变的客观单位,是维系人性的最好帮助。所以我当初写封城日记,不是为了别的,只想结绳计日,在一个不正常的特殊时期,努力行使一个正常人类的能力,纵使刻舟求剑,但求心志不熄。躺平很容易,而重新站起来是很难的,我有不少武汉的朋友,经此封城一役,整个后半年都是丧过去的,和我诉苦说不愿精神颓废,却也找不到重振机会,去心理诊所开了一堆药,吃了又睡不着觉,然后喜提肝损伤。而我观察到的恢复状态不错的例子,多半都是在大打折扣的生活质量下尽可能的保持了某种规律,该撸猫时就撸猫,打不了篮球就练瑜伽,在YouTube跟学Python,研究乐高的一百种拼法,林林总总,不让自己闲下来。就像上海之前总被人讥笑小布尔乔亚的作派,什么对咖啡的执念啊,什么一身潮流穿搭下楼做核酸啊,其实这种解构悲苦的精神气儿,才是一座城市不屈从于瘟疫的底色。我知道有些人很容易滑坡到战时思维,时常对生活里的那些美好诉求咬牙切齿,动不动就是诘问打仗时什么都能吃,现在的人怎么就娇气到要这要那的,以致于对集体苦难带有自我感动的情愫,一边歌颂调配的宏大,一边苛责个体的出界。不要理会这些唯恐没有斗争发生的鼓噪声音,他们就喜欢看人失掉体面趴在地上乞求慈悲的笑话。追求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从来都不可耻,而且愈是形势严峻,愈是要拥有追求的气力。也不要提前计算解除封控的时间了,现在谁也说不准,和四邻们共同做好合理的居家计划,从物资的获取分配,到个人的情绪管理,这都比日复一日的等待投喂重要得多。我还记得宣布解封那天,武汉满城街道的汽车都在鸣笛,单调的噪声聚在一起,隐隐生出苦尽甘来的味道,楼宇的影子在夕阳余烬里无限延伸,每一扇窗户,也都存放着一个疲惫不堪的故事。
浏览
16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