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到科普,需要“说人话” | 浑水视频

蓝鲸浑水

共 2367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6-26 11:59

编辑 | 胡铖怡

内容总策划 | 郭楠


“怎样让科普内容更深入人心?我们在平台上与大众交流要换位思考,学会话语重构。”
2021年6月16日第八届蓝鲸财经青年传媒人论坛 · 清华站如期举办。


以下内容整理自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生部副主任成蒙。

从图文到短视频,中科院物理所的新媒体矩阵构建


中科院物理所的前身中研院物理所成立于1928年,走到今天已经有93年历史。从2013年开始,我们开始加强软实力的建设,如何让大众对物理所产生认知,是我们做新媒体的一个初衷。我们做新媒体工作的另外一个目的,还是做科学普及。
  
科学家也有很多比较有意思的想法,我们也会经常收集这些东西,展现科学魅力。

微信公众号

中科院物理所2014年11月份入驻微信平台,当时中科院大概有20家单位有微信公众号。

我们知道新媒体在微信生态传播,观众点不点开看,主要取决于这个内容能不能吸引他。
 
尝试之后,我们定位做一些物理所科研之外的内容,因为科研内容距离大家的日常生活比较远,真正能转化成容易被理解、被传播的内容,还是要从基础的知识内容切入。


不同年龄段的用户,我们做了不同的知识栏目。针对低年龄段,我们每周末会发一个小实验,希望家长带着孩子动手做。

针对高中、大学以上我们有一个问答的专栏,每周大概选8-10个问题作答,目前这个专栏是黏度最高的。
 
结合我们的问答专栏,后面整理出版了一本《一分钟物理》,这是线上内容转化为线下的出版物。
 
公众号的运营想要达到百万级粉丝和流量的时候,一定要出圈、破圈。
 
 
这是中科院物理所一篇破圈文章案例,2018年发布的《物理知识告诉你天下有情人终将分手》,文章发布后一天粉丝涨了两万多,这个过程本身是做知识的传递,但切入点是大家感兴趣的趣味点。
 
抖音

2018年7月份我们开通了抖音账号,8月5日发布第一条15秒视频,并发起 #谁说科学不抖音# 的挑战;8月16日发布第二条1分钟视频,粉丝数、点赞数猛增。
 
在此之前,我们在今日头条的账号已经有接近30万的粉丝,就这样发了几条短视频之后,粉丝慢慢的积累起来了。

 
2019年1月21日,我们推送了曹老师的“物理爱情观”,用正负电荷比喻异地恋,距离大了,控制率小。用物理去比喻生活,用知识解读日常,这期视频获得250万点赞,6500万播放量
 
B站

我们在2019年3月14日入驻B站,发现在B站直播效果不错,尤其是大事件的直播。

 
 
  

从科学到科普,需要话语重构

科研人写的内容,会用到很多术语,而且语言简练。


上图是我们所里的科研进展,“多价态钴氧化物薄膜体系B位阳离子迁移驱动的多态拓扑学相变”,这个术语对于大众来说明显就比较陌生。如果去谈这件事情,就要用大众理解的语言进行解读。
 
因此,科学家要去换位思考,重新思考自己的内容之后,才能给公众讲清楚。

大家知道,做科普,知识传播和做科研不是完全等价的。


我们在平台上跟大家交流的时候,要学会话语的重构,简单来说就是“说人话”,不要用术语解释术语。

 

科学传播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我们追求普及知识其次展现科学魅力,让大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让大家爱上科学。最后传递科学精神。

科学传播不能厚此薄彼,过分重视科学性,而忽略了传播性。

— END —

【蓝鲸浑水】聚焦泛互联网行业 
 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2020哔哩哔哩流量生态白皮书》,提取码: qa3b

浏览 3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