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

共 7936字,需浏览 16分钟

 ·

2024-04-11 00:59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

基本思想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ItemCF):

  • 预先根据所有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性。
  • 然后,把与用户喜欢的物品相类似的物品推荐给用户。

举例来说,如果用户 1 喜欢物品 A ,而物品 A 和 C 非常相似,则可以将物品 C 推荐给用户1。ItemCF算法并不利用物品的内容属性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 主要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记录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 该算法认为, 物品 A 和物品 C 具有很大的相似度是因为喜欢物品 A 的用户极可能喜欢物品 C。

cd84cbf0a65842df3208a0291ed38299.webp

计算过程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很像,  所以我们这里直接还是拿上面 Alice 的那个例子来看。


如果想知道 Alice 对物品5打多少分,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会这么做:

  • 首先计算一下物品5和物品1, 2, 3, 4之间的相似性。
  • 在Alice找出与物品 5 最相近的 n 个物品。
  • 根据 Alice 对最相近的 n 个物品的打分去计算对物品 5 的打分情况。

手动计算:

  1. 手动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

    物品向量:

  • 皮尔逊相关系数类似。
  • 下面计算物品 5 和物品 1 之间的余弦相似性:

基于 sklearn 计算物品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4dd5a8158a50a48065eaf1b99e196f07.webp

  1. 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 可以找到与物品5最相似的2个物品是 item1 和 item4, 下面基于上面的公式计算最终得分:

ItemCF编程实现

  1. 构建物品-用户的评分矩阵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def loadData():
        items = {'A': {'Alice'5.0'user1'3.0'user2'4.0'user3'3.0'user4'1.0},
                 'B': {'Alice'3.0'user1'1.0'user2'3.0'user3'3.0'user4'5.0},
                 'C': {'Alice'4.0'user1'2.0'user2'4.0'user3'1.0'user4'5.0},
                 'D': {'Alice'4.0'user1'3.0'user2'3.0'user3'5.0'user4'2.0},
                 'E': {'user1'3.0'user2'5.0'user3'4.0'user4'1.0}
                 }
        return items
  2. 计算物品间的相似度矩阵

                
                item_data = loadData()

    similarity_matrix = pd.DataFrame(
        np.identity(len(item_data)),
        index=item_data.keys(),
        columns=item_data.keys(),
    )

    # 遍历每条物品-用户评分数据
    for i1, users1 in item_data.items():
        for i2, users2 in item_data.items():
            if i1 == i2:
                continue
            vec1, vec2 = [], []
            for user, rating1 in users1.items():
                rating2 = users2.get(user, -1)
                if rating2 == -1:
                    continue
                vec1.append(rating1)
                vec2.append(rating2)
            similarity_matrix[i1][i2] = np.corrcoef(vec1, vec2)[0][1]

    print(similarity_matrix)
                
                       A         B         C         D         E
    A  1.000000 -0.476731 -0.123091  0.532181  0.969458
    B -0.476731  1.000000  0.645497 -0.310087 -0.478091
    C -0.123091  0.645497  1.000000 -0.720577 -0.427618
    D  0.532181 -0.310087 -0.720577  1.000000  0.581675
    E  0.969458 -0.478091 -0.427618  0.581675  1.000000
  3. 从 Alice 购买过的物品中,选出与物品 E 最相似的 num 件物品。

                
                target_user = ' Alice '
    target_item = 'E'
    num = 2

    sim_items = []
    sim_items_list = similarity_matrix[target_item].sort_values(ascending=False).index.tolist()
    for item in sim_items_list:
        # 如果target_user对物品item评分过
        if target_user in item_data[item]:
            sim_items.append(item)
        if len(sim_items) == num:
            break
    print(f'与物品{target_item}最相似的{num}个物品为:{sim_items}')
                
                与物品E最相似的2个物品为:['A''D']
  4. 预测用户 Alice 对物品 E 的评分

                
                target_user_mean_rating = np.mean(list(item_data[target_item].values()))
    weighted_scores = 0.
    corr_values_sum = 0.

    target_item = 'E'
    for item in sim_items:
        corr_value = similarity_matrix[target_item][item]
        user_mean_rating = np.mean(list(item_data[item].values()))

        weighted_scores += corr_value * (item_data[item][target_user] - user_mean_rating)
        corr_values_sum += corr_value

    target_item_pred = target_user_mean_rating + weighted_scores / corr_values_sum
    print(f'用户{target_user}对物品{target_item}的预测评分为:{target_item_pred}')
                
                用户 Alice 对物品E的预测评分为:4.6
协同过滤算法的权重改进
  • base 公式

    • 该公式表示同时喜好物品 和物品 的用户数,占喜爱物品 的比例。
    • 缺点:若物品 为热门物品,那么它与任何物品的相似度都很高。
  • 对热门物品进行惩罚

    • 根据 base 公式在的问题,对物品 进行打压。打压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在分母再除以一个物品 被购买的数量。
    • 此时,若物品 为热门物品,那么对应的 也会很大,受到的惩罚更多。
  • 控制对热门物品的惩罚力度

    • 除了第二点提到的办法,在计算物品之间相似度时可以对热门物品进行惩罚外。
    • 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参数 ,这样可以通过控制参数 来决定对热门物品的惩罚力度。
  • 对活跃用户的惩罚

    • 在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时,可以进一步将用户的活跃度考虑进来。

    • 对于异常活跃的用户,在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时,他的贡献应该小于非活跃用户。

协同过滤算法的问题分析

协同过滤算法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泛化能力弱:

  • 即协同过滤无法将两个物品相似的信息推广到其他物品的相似性上。
  • 导致的问题是热门物品具有很强的头部效应, 容易跟大量物品产生相似, 而尾部物品由于特征向量稀疏, 导致很少被推荐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d8c37f580717272d12a6da283d938506.webp


  • 左边矩阵中, 表示的是物品。
  • 可以看出, 是一件热门物品,其与 、、 的相似度比较大。因此,推荐系统更可能将 推荐给用过 、、 的用户。
  • 但是,推荐系统无法找出 之间相似性的原因是交互数据太稀疏, 缺乏相似性计算的直接数据。

所以这就是协同过滤的天然缺陷:推荐系统头部效应明显, 处理稀疏向量的能力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增加模型的泛化能力。2006年,矩阵分解技术(Matrix Factorization, MF)被提出:

  • 该方法在协同过滤共现矩阵的基础上, 使用更稠密的隐向量表示用户和物品, 挖掘用户和物品的隐含兴趣和隐含特征。
  •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协同过滤模型处理稀疏矩阵能力不足的问题。
课后思考
  1. 什么时候使用UserCF,什么时候使用ItemCF?为什么?

(1)UserCF

  • 由于是基于用户相似度进行推荐, 所以具备更强的社交特性, 这样的特点非常适于用户少, 物品多, 时效性较强的场合
    • 比如新闻推荐场景, 因为新闻本身兴趣点分散, 相比用户对不同新闻的兴趣偏好, 新闻的及时性,热点性往往更加重要, 所以正好适用于发现热点,跟踪热点的趋势。
    • 另外还具有推荐新信息的能力, 更有可能发现惊喜, 因为看的是人与人的相似性, 推出来的结果可能更有惊喜,可以发现用户潜在但自己尚未察觉的兴趣爱好。

(2)ItemCF

  • 这个更适用于兴趣变化较为稳定的应用, 更接近于个性化的推荐, 适合物品少,用户多,用户兴趣固定持久, 物品更新速度不是太快的场合
  • 比如推荐艺术品, 音乐, 电影。

2.协同过滤在计算上有什么缺点?有什么比较好的思路可以解决(缓解)?

该问题答案参考上一小节的协同过滤算法的问题分析

3.上面介绍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有什么优劣之处?

cosine相似度计算简单方便,一般较为常用。但是,当用户的评分数据存在 bias 时,效果往往不那么好。

  • 简而言之,就是不同用户评分的偏向不同。部分用户可能乐于给予好评,而部分用户习惯给予差评或者乱评分。
  • 这个时候,根据cosine 相似度计算出来的推荐结果效果会打折扣。

举例来说明,如下图(X,Y,Z 表示物品,d,e,f表示用户):

5650bda376474615720586a69d1b4aca.webp


  • 如果使用余弦相似度进行计算,用户 d 和 e 之间较为相似。但是实际上,用户 d 和 f 之间应该更加相似。只不过由于 d 倾向于打高分,e 倾向于打低分导致二者之间的余弦相似度更高。
  • 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性关系。

4.协同过滤还存在其他什么缺陷?有什么比较好的思路可以解决(缓解)?

  • 协同过滤的优点就是没有使用更多的用户或者物品属性信息,仅利用用户和物品之间的交互信息就能完成推荐,该算法简单高效。
  • 但这也是协同过滤算法的一个弊端。由于未使用更丰富的用户和物品特征信息,这也导致协同过滤算法的模型表达能力有限。
  • 对于该问题,逻辑回归模型(LR)可以更好地在推荐模型中引入更多特征信息,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浏览 2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