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高精度定位进入量产冲刺阶段 | 造车进化论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按照“高精度量产上车或在2023年实现落地”的说法,目前绝大多数行业参与者都已经在路上。
编辑 | 鹿野
智能驾驶愈热,高精度定位上车愈发迫切。
2021年以来,各主机厂相继推出了10多款搭载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车型,如小鹏P5、蔚来ET7、哪吒 U Pro、埃安 V Plus、埃安LX Plus、长城机甲龙、北汽极狐阿尔法S Hi版等。
传统巨头开始焦虑谋变,但行动谨慎;新势力野蛮成长,有成为领跑者的趋势。
“从无智能到低阶L1、L2到高阶L3、L4等,高精度定位的渗透率、装配率逐渐上升。”导远电子总经理助理曾凯表示。
随L2+、L3自动驾驶功能装车率的增长,高精度定位市场前景也获得资本认可。自2021年10月份至今,高精定位服务商导远电子、六分科技先后完成数亿元人民币融资。
于2021年开始启动高精度定位路测的六分科技、时空道宇也在近期完成了高精度定位全国大规模路测,正奔向北斗量产上车元年。
而唯一确定的是,不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对定位精度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愈发明确。
拿捏市场需求
由北京出发,途经17个省,2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搭载六分科技自研算法技术的测试车辆在北京、大连、武汉、合肥、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全国15大重点城市进行深入测试。
“这是我们服务商用之后第一次做全国范围大规模路测,在技术、算法上进行了很大升级和调整。”六分科技市场总监孙雪佳表示。
从北到南,从沿海到内陆地区,从多遮挡到遮挡少的地方,路线融合覆盖了高架桥、树荫、隧道、单边桥、城市峡谷、低矮楼等诸多场景。
孙雪佳表示,车厂等客户比较关注公司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服务精度,以及覆盖情况。“基本上客户关注度高的城市,以及电离层活跃的城市都是我们路测主要考虑的方向。在设计路线时,我们也会或多或少考虑整车厂未来路测的一些城市及场景倾向。”
为主机厂提供高精度定位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导远电子方面坦言,满足汽车行业,尤其智能驾驶行业定位需求的方案并非易事。
鉴于汽车要产品满足恶劣环境,复杂场景下的高性能及长期(覆盖汽车生命全周期)稳定性的需求,当高精度定位企业希望能与主机厂合作实现量产时,主机厂自然也提出了很多具体严苛的要求:比如“主机厂对上游供应链的产品要求是零缺陷,这对供应商的整体能力的要求和挑战非常大”。
于企业而言,高精定位技术的量产需要满足一整套汽车行业的流程和规范,与主机厂的磨合不可避免。曾凯介绍称,“主机厂上线新产品和新功能是非常谨慎的。从前期接触开始,主机厂从产品、质量、流程能力等方面,对合作方进行详细的调研、考察、指导,甚至有的主机厂会亲自派人驻场监督指导,帮助供应商满足严苛的要求。”
毕竟,从车厂的视角来看,自动驾驶量产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如何保证绝对的安全。
踩过了前面的坑,开始有量产经验或者一定出货量,这对于高精度定位企业来说才是新的起点。“因为汽车行业客户很看重公司的量产经验,尤其是经过市场验证(比如有大批量出货的经验)的量产能力。”
曾凯表示,从目前的客户来看,目前绝大部分的新造车势力和传统车企,自今年开始将陆续推出高精度定位的新车型。
批量化,从L3开始
“我们所接触厂家的核心需求基本是一样的,做自动驾驶的车企这两年大都奔着未来的L3、L4开发新车型。”华测导航总裁朴东国认为。
至少从市场需求端来看,目前大部分乘用车自动驾驶车厂的共识,基本都要安装北斗高精度的定位单元。
令朴东国兴奋的是,去年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以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了20%。
已有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3.4%,从销量来看,12月销量达53万辆,市占率为19.2%,已接近20%,而1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为20.6%。
这也意味着,相对低廉的使用成本、颠覆性的智能科技配置、可升级拓展的空间,吸引了大批量的用户为其买单。
虽然每个车厂的发展程度并不一致,但在朴东国看来,瞄向L3、L4阶段布局,已是大部分车厂共同的战略选择。
落地不难,但量产很难。从高精度定位领域来看,奔着全自动驾驶或者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去量产,更需要遵循汽车行业的规律,“精度做高,成本降低,质量要高还得更可靠”。
相对来说,曾凯认为,乘用车对产品各种细节的要求比商用车更高、更严,这意味着高精度定位上车乘用车也更难。
此前,高精度组合定位技术成本相对较高,一套解决方案价格甚至可以超出一台汽车的价格。曾凯表示,“汽车行业的客户希望未来组合导航产品能够做到千元以下,并且要满足汽车行业的性能和质量等严苛的要求。若市场体量提不上来,成本控制也很难满足客户需求。”
截至2021年8月,导远电子前装交付量已累计完成超10万套,乘用车客户的消费者各种场景的实际道路安全使用里程已累计超过了千万公里。
“市场会比大家预期的要快,量也更大。”朴东国表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深入,后续将不断衍生高精度定位的新模式及服务,包括高精度地图、位置服务等。”
先前,有业内人士表示,整个地图行业有几十家做高精地图的公司,这只是达到了准入的政策门槛,但没有几家企业可以提供量产化数据。
目前已经有车厂从硬件入手开始布局L4阶段。据朴东国透露,“从今年年初小批量到年底的大批量,先把硬件装了。至于车内的软件,后续可以通过升级实现。”
量产订单在手,仍需打磨产品
目前真正进入到乘用车高精度定位领域的厂商还不多。
“公司车载高精度定位产品应用在小鹏P7等车型上,目前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北斗企业中海达公开称。
毕竟,有业内人士指出,“汽车领域开发一款新车型,需要近3年的开发周期。这也意味着,参与到车企开发周期的企业,三年内将没有新的业务收入。”
不过早在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前些年,市场参与者在其他领域的卫惯导航组合算法等方面沉淀了太久时间。朴东国介绍称,“前几年,市场还没起量,大家都在做前期研究。华测的卫惯组合导航技术已经批量应用在农机自动驾驶、无人机、无人船,以及轮船码头、矿车等相对封闭、半封闭场景的自动驾驶。”
车厂开始大面积规划自动驾驶后,高精度定位服务商对市场的跟踪开始密集起来。
从整车厂的视角,孙雪佳认为,“高精度定位服务是一块需要与高精度定位终端相结合的业务”。
正如同智能驾驶萌生于传统行业,孵化于相对传统行业的高精定位,开始从原先拼技术,向拼质量、拼成本的发展趋势靠拢。
首当其冲的是改善相关的硬件产品。孙雪佳认为,高精度定位服务与终端硬件的性能息息相关,如芯片、模组、整机等,基于车规级标准生产的硬件终端,六分可以从服务的角度更好的支持高精度定位落地。
近日,中海达方面也表示,其车载高精度卫星定位产品已应用于上汽、小鹏等多家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自动驾驶方案商相关的智能驾驶量产车型或测试项目上,并开始定点逐步批量出货。
即便很多自动驾驶公司仍然处于“商业模式不清晰,疯狂烧钱”的过程,但资本圈对自动驾驶的关注度并无下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因为很多人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和蓝海,像入局的龙头宁德时代也只是刚刚开始。这个市场的空间和容量已经完全被国内硬件厂商看到。只不过大家仍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学习国外的经验,以及与国内厂商磨合,从而做出更好的产品。”
当然,自动驾驶的方案,与融合定位的结合,还有很多需要验证的过程。后续,六分方面表示,正计划发布新的高精度定位服务产品,随着服务的不断升级迭代,公司也会筹备更广阔范围的大规模路测。
华测导航总裁朴东国表示,今年是北斗真正意义上进入自动驾驶应用量产的元年。
倘若按照“高精度量产上车或在2023年实现落地”的说法,目前绝大多数行业参与者都还在路上。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