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两会提案:莫让研究生为拼凑SCI分数,发表多篇支离破碎的论文!
共 2850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3-14 22:09
极市导读
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提出研究生学位评定制度亟需改革,不要让“唯论文”倾向拦住学子的成才路。 >>加入极市CV技术交流群,走在计算机视觉的最前沿
一国发展之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之核心竞争力在于科研人才,每一位科研人才都不是一蹴而来,都必须需要经过长期培养方可实现。
近期正值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将目光投向了研究生学位评定制度。
她在《关于研究生学位评定制度改革的建议》的提案中提出,当前仍有部分研究生学位评定存在“唯论文”倾向,研究生学位评定制度亟需改革,莫让SCI指标拦住学子的成才路。
研究生学位评定制度亟需改革
当前,我国SCI论文数位居世界第一,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尤其是卡脖子关键技术仍显匮乏,制约了我国重要产业的发展,这与我们的教育培养制度密切相关。
陈赛娟表示,一篇优秀的高水平学位论文常常需要三至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探索与研究,而研究生面临三到五年的学习年限及毕业学位的压力,结果或是将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草草收尾,或是顶着身心的巨大压力无限延期,不利于高水平成果的产出。
同时,高水平、高难度的科学研究常常涉及多学科合作,不少单位硬性规定共同第一作者的IF(影响因子)分值,阻碍了协同创新的研究氛围。
根据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学生必须修完课程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盲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通过研究生毕业答辩,才能获得博士学位,其中起决定因素的是发表学术论文。一般学校规定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第一作者SCI≥3,重点学科第一作者≥5,共同第一作者≥10,一部分无法达标的优秀学生会被排除在外。
陈赛娟说,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学校排名、学科排位,把SCI文章作为不可逾越的指标,哪怕少了零点几分也不能过关;有的为了拼凑SCI分数,发表多篇支离破碎的论文,以求达到学位论文总分的要求;还有单位甚至将已入职的研究生因未及时获得学位而予以解聘…… 凡此种种,这样的案例在国际上非常少见。
为了破除研究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陈赛娟建议打破一些体制和管理上的桎梏,比如当学生达到以下条件也可获得博士学位:
1、研究生在研期间获得国内外专利或有成果转化项目等同于发表学术论文;
2、研究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 完成学术课题报告,包括开题、中期等各个不同时间节点 在学科、全系、全院范围内进行学术报告, 在本学科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报告等, 获得奖励者加分,导师及其指导小组应从多方面综合考察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且无学术不端等现象。导师有权对其指导的研究生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果上报上级学位委员会同意批准,研究生可提出学位申请;
3、研究生在重大攻关项目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但因特殊情况而无法发表或无法及时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可在相关协同攻关项目报告中注明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获得合作者书面认可,且无学术不端者,经导师同意批准,可向学位委员会提出学位申请。
此外,她也建议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研究生进行分流或退学处理。
探索更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
2019年两会期间,陈赛娟院士对《中国科学报》表示,现行的科技项目及成果评审评估答辩制度存在一定弊病, 呼吁进行相关体制机制改革。
当前重大科技项目或成果评审评估大多需要答辩或视频答辩。“往往一个半天就有6到8个人上台答辩,每个人仅10或20分钟。评审专家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打分,还是很有难度的。”陈赛娟说,“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辨别答辩人申报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拼凑性和科学道德性等关键问题; 其次,答辩人口才和貌相对评分的影响,可能超过了科学研究内容本身;最后,在网上事先公布评审专家名单的做法,也给个别人拉票提供了方便和机会。”
陈赛娟认为,答辩制度有即时反馈交流的优势,但弊病也很明显。比如评审结果容易受到“舞台表现”的影响。有些科研人员工作做得很好,但只是口才欠佳,多次答辩都不成功。
陈赛娟说,由于答辩过程中不易全面掌握答辩人的信息,造成很多评审专家很大程度上要依据答辩人曾经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项做出判断,这也加重了“唯论文”的导向,不利于准确评审科研项目或评价科研成果。
“科学家毕竟不是表演家,我们应该探索更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陈赛娟说。
陈赛娟院士介绍
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陈赛娟,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研所执行所长,上海市科协第十届委员会主席。
1975年陈赛娟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瑞金医院工作;1978年考取了上海第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得血液学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89年博士毕业后回国,担任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室主任、副研究员;2002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担任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2003年担任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0年获得法国文艺复兴金质勋章;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同年当选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特等奖;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研究方向: 陈赛娟长期致力于白血病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建立完整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技术。
推荐阅读
2021-03-11
2021-03-11
2021-03-11
# CV技术社群邀请函 #
备注:姓名-学校/公司-研究方向-城市(如:小极-北大-目标检测-深圳)
即可申请加入极市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工业检测/人脸/医学影像/3D/SLAM/自动驾驶/超分辨率/姿态估计/ReID/GAN/图像增强/OCR/视频理解等技术交流群
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求职内推、算法竞赛、干货资讯汇总、与 10000+来自港科大、北大、清华、中科院、CMU、腾讯、百度等名校名企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