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985高校院士儿子中学发表3篇SCI,学术也“传宗接代”!?

捷达

共 3468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3-06-28

最近知乎有个非常热乎的话题  “如何看待985高校一医院院长宋某某院士儿子中学发表 3 篇SCI,其科研水平如何?” ,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个事,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概的背景。


04303e039ded49f73952b13ca7e82a81.webp


以下均为宋院士儿子中学期间参与发表的文章:


2017年 中科院一区 单位为广东省实验中学

作者贡献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和回复。


2b7f6a5dd9dee8af2c0bcf24797962e9.webp


4b302908ab63210776015fa8d28e4bea.webp


2017年 中科院3区 单位为广东省实验高中

作者贡献为样本收集。


ca8f73ab46d8227aea55b4ef490e9c1c.webp


2018年 中科院2区 单位为广东省实验高中

作者贡献无


51f1b4c16f6d866ad056bbe00937c611.webp


目前,宋同学(宋院士儿子)现为同985高校医院2022级研究生。各方网友表示,这种学术“传宗接代”已见怪不怪。


3f4dc41086d6e2ddaf119eb861b74512.webp


b2d94d864580be9cb28af401b3e56084.webp


有一些网友也抱有不同的想法 ,认为大多数抨击其学术不端的人不能用一般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院士的孩子,那部分人只想发泄情绪,不管真相,他们会说院士培养自己的孩子就是错的,就是不公平,就是学阀。


9ab6c7fb81c6c5e3e67ed25aa8b18003.webp


目前只看这三篇SCI就去盖棺定论,这是不够理智的 ,SCI主要看一作、通讯,共一甚至只看排名第一的。而宋同学都是三作,属于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要是真的想要送他文章,按照宋院士的能力,给他几篇一作是轻轻松松的。


如果没有其他证据,靠这些说明其学术不端未免有失偏颇,不过这也引发我们对此类现象的关注。


「学二代」


2020年7月,一项名为《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引发广泛关注, 项目的完成人却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bbb021be63bd108794d524c7cf005c16.webp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小学生完成起码有硕士、甚至博士级别难度实验项目,这是神童吗?

巧合的是,小学生的父亲陈某某是高校的博导。后续,陈某某亲自向大赛组委会申请上交所获奖项。


其表示,孩子确实是在自己和课题组研究生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学习和亲自实验操作,获得了该项目主要实验数据。但在进行项目报告时,自己没注意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在此跟广大网友道歉。


虽然处理结果差强人意,但这种“学二代”现象还是在当时引起热议。


是合理利用资源?还是以自身身份为便利在弄虚作假?很难去下一个确切的定论。


唯一能确定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此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最新研究论文。结果表明,在美国学术界中, 近四分之一 (22.2%) 的教授表示他们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甚至3.7%的教授父母双方都拥有博士学位。堪称学术圈 “拼爹内卷” 518eca79c260f95099a6ea0cc6f348d5.webp


badfebf73dc636413e2fd6221f81423b.webp


在这篇名为《Socioeconomic roots of academic faculty(学术教师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中,研究人员调查了7204名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统计了他们童年时期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SES)和父母最高教育水平等信息,并与同一时期的一般人口模式进行对比。


父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更有可能从父母那获得学术生涯的支持和鼓励。 例如,他们对学术理想的认同感会更强,在学术界重视的活动中有更多、更早的经验等。数据显示,高达68.3%的博士父母会为孩子的学术生涯提供大力支持,而高中及以下的父母仅有35.1%。


2015年,韩国京畿道政府接到举报:有大学教授的论文著作涉嫌抄袭。检察厅花了4个月时间突击检查了全国110所高校。发现涉嫌抄袭的教授有近两百人,除了普通的抄袭外,有的人甚至是把封面换掉,就这样作为自己的作品出版。


6a7715091b1054a078119c9904cee674.webp


近一年的调查后,官方得出了结论:部分学者将自己和亲戚子女的名字,挂在了论文上。但其实那些孩子根本就没参与过研究。后来Nature也报道了这一事件,随即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


f7e6a5bbc5c2cdc0ae8f096249986445.webp


当大家削尖了脑袋竞争的时候,其实从出身接受的资源就千差万别了......


公众的监督权


利用自身资源去更好的对子女进行教育我们无从指摘。但如果涉嫌到学术不端和造假,公众应该拒绝做沉默的大多数。


就比如上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例子,该大赛的本意是孕育科技成果、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但如果缺乏基本的公开公正,难免会成为拼爹、拼资源人脉的名利场,也就是最大的教育不公。


科研工作者,更应该珍惜自身的羽毛。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不要踏错走错,越过不该越的那条红线。


如何形成良性的学术氛围,可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daf4c3c0a49ca869f1941108cdcda79.webp


    
      
                        --关注微信公众号“计算机基础与编程” --
                      
                    回复“031 ”,领取1000多套简历模板
                    
                        回复“035 ”,领取微信小程序项目
                      
                    回复“036 ”,领取超40G的安卓项目
                    回复“033  ”,领取前端学习路线
                    
                        回复“030  ”,进资源群领取免费资源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