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咨询跳到甲方,我们缺的是什么?

数据工匠俱乐部

共 2788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9-13 09:58

咨询的一条出路:甲方


在咨询行业,内部人士聊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Exit - 出路。


好像上了条高速公路,有小部分人会一直向前,但大多数人还是得在某个时间点选择一个合适的出口,右拐,出公路,到达一个目的地或者中转站。


毕竟在圈子里,有能力最终走到最后升到合伙人的是少数,愿意长期在这个高压行业继续沉浸下去并以此为终身奋斗目标的也是少数,所以不可避免地大家都会很早就开始思考 - “咨询之后,路在何方?”


出路的大方向不多,简单可以归为跳到甲方,到PE等金融机构,自己出来创业,或者走其他的非主流路线 - 比如从政,做研究,等等。


比如前BCG咨询师Alexander de Croo在离开咨询后第一站选择了创业,最近又刚刚当选了比利时总理


今天我无意拆解这个话题,只想聊聊和甲方相关的一个很小的侧面:咨询出身跳到甲方,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有提过一些甲方和咨询工作方式上的一些区别:当年那个从甲方跳槽到咨询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两者基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其中文化,节奏,关注点,等等因素都大有不同。所以从咨询到甲方,自然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也需要适应这些差异。


说到“咨询到甲方的不适应”,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

战略咨询出身,做了太多高屋建瓴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工作,这些都太理论了,纸上谈兵容易实操难,实操经验的缺乏会战略咨询师将来入驻甲方时的一个致命缺陷。


但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讲,“缺乏实操经验”并不是一个大问题:

咨询师们早就在项目中习惯了快速学习一个全新的领域,修炼出了一手神挡杀神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且到了一定级别 项目管理,期望管理等软能力也一般不会差。


所以在甲方,即使是进入一块前所未闻的业务,给一些时间,也多能凭借在咨询中修炼出的基本面快速上道。


反倒是在咨询中被带迟钝的情绪感知能力,可能会对刚从咨询到甲方的朋友带来很大的困扰。



咨询和甲方里的情绪感知


体验过的朋友能清楚地了解,咨询是一份极端结果导向的工作,尤其在团队内部,项目中所做的一切都在为最终给客户的deliverables(交付物)服务:
为了做好项目,确保团队有足够的投入,在deadline前有高质量的产出,项目经理习惯了做大量的push,常常为此牺牲自己和团队成员的休息时间;

如果有不同意见,对方比你高多少职级也得直接指出,表达自己的看法;

平级之间遇到分歧据理力争更是再平常不过;

在和上级或者和客户的会议上,如果队友表现不佳,你有把握的话也可以直接take the lead;

...


在这些过程里,驱动咨询师行为的,是“解决问题”,“确保交付”,和“提升交付物质量”。

至于以下这些因素:
你是否以足够nice的方式否定了对方?
你在和你上级的老板发表和上级不一样意见的时候是否造成越级?
你是否在交流给对方留够了面子?
你作为项目负责人让组员周末赶工是否会造成对方不快?等等。
可能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因为在大方向上,“是否对项目结果有利”是一个行为的黄金评判标准 - 在这样的文化下,周围的人都和你类似,重视逻辑和道理,却常常忽略了对周围情绪的感知。

但如果咨询师们习惯性地把这个工作方式和节奏带到甲方公司,却很可能让前路漫起迷雾。

比如有从Top Tier咨询跳到某TMT行业大厂的A,在第一次会议中就发现了同事分享中诸多的逻辑漏洞,习惯性地在会议上直接进行了反驳,结果闹得不欢而散。

比如习惯了MBB节奏,刚跳到某互联网公司的B,在项目进行中因为看不得其他部门缓慢的进度而直接开怼,后来屡屡碰壁。

还比如,我在甲方前司战略部的老板S,同样出身MBB,刚转到了一个业务部门做head,一个月前和她通电话聊一个和咨询相关的话题,她随口提到:
甲方和咨询的管理真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后者,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要想着带人做好事就好了,而在甲方 那才是更真实普遍的工作场景,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和同事及上下级的长期关系。

所以,对于跳到甲方的咨询师来说,可能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抛开优越感和“过分的结果导向和理性”,去更多地理解周围人的情绪,去思考:
怎么样在团队内部把控正确的节奏,不过分push,给下属以成长的时间;

怎么样在会议上用合适地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来说服对方又不伤其情感;

怎么样抛开完美主义,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去包容一些小的瑕疵;

怎么样在和上级有不同意见时,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提出...

等等。



3 尾声

这几天看了皮克斯新出的动画电影"Soul"。

动画里所有的灵魂在跳入地球转世投胎之前,都会进入一个叫“Great Before”的驿站,被那里的培训师赋予各种各样的个性:
比如说,Tom,情绪化,易激动;Jennifer,理性,爱思考;David,nice,有强包容心;Lily,敏感,又意志坚强...等等。

这些和性格相关的情感因素,很大一部分在一个人出生之前,就在“Great Before”被打下的烙印,影响着我们方方面面的行为和决定。


但这些情感因素,一不注意,又总在快节奏的日常工作里被我们忽略。

我们总是在谈道理,在谈逻辑,在谈技能:这些后天可以修炼的方方面面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

而和情感相关的一些琢磨似乎没有得到它们应有的关注:我在会议中为何会突然激动,同事A在合作时为何会突然消极怠工,客户对于一个合理的提议为何如此抗拒,等等,总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没有沉淀。

但在大多数时候,这些非理性的因素似乎才是决定事情走向的关键。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能力出众的咨询师跳到了甲方却遭遇了大量的碰壁。

脱离了咨询项目的大环境,失去了对情感因素的洞察,有逻辑有道理,有时并没有什么用。

所以,2021年,希望自己少关注一些道理,多感受一些情感。

(欢迎大家加入数据工匠知识星球获取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SZH9543
邮箱:ccjiu@163.com
QQ:2286075659

热门文章


华为对咨询顾问的价值定位


管理咨询十大禁忌!


如何说话显得像一个咨询顾问


永远的ERP咨询


ERP咨询项目 | 甲方的自以为是


你是如何进入咨询行业的?


咨询顾问十大强迫症


顶级咨询公司:如何对待离职顾问!

我们的使命:发展数据治理行业、普及数据治理知识、改变企业数据管理现状、提高企业数据质量、推动企业走进大数据时代。

我们的愿景:打造数据治理专家、数据治理平台、数据治理生态圈。

我们的价值观:凝聚行业力量、打造数据治理全链条平台、改变数据治理生态圈。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数据工匠俱乐部

微信号:zgsjgjjlb

专注数据治理,推动大数据发展。

浏览 7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