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缺Kindle,真正缺的是阅读
近日,亚马逊中国发布了一则公告,宣称将于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在此之后,将不能购买新的电子书,对于已经购买的电子书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载,并且可以在此后继续阅读。
从官方账号发布的公告来看,Kindle电子书店停止在中国的运营确为事实,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关于Kindle的微博话题更是冲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表示,手中的Kindle其实已经很少使用了,基本已经闲置,二次售卖也缺乏市场。但仍有少部分用户表示,对于即将失去订阅功能的Kindle感到可惜,更不知如何处置Kindle电子阅读器。
亚马逊官方还表示,将继续为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提供客户服务和质保服务。对于在2022年1月1日之后购买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并且符合相关退货条件的用户,亚马逊将提供非质量问题退货服务。退回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须购买于亚马逊中国授权经销渠道,且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
笔者以为,Kindle电子书店停止运营确实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短视频的兴起,改变了绝大多数网名的喜好偏向,相比其需要静下心来认真体会的文字,形式与内容更为直观丰富的短视频更能获得用户的青睐。据相关数据显示,仅“抖音”平台的日活跃量就高达4亿,电子阅读的用户完全没法比拟。
另一方面,平板电脑、其他电子阅读器等替代品的出现,让用户淡化了Kindle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乃至其他电子阅读器,衍生出了笔记、系统互联等功能,其内在的功能或内容,对比起Kindle来说,显然是更为多样化的。可以说,其他产品拥有着Kindle的阅读功能,又多出了它并不具备的功能,用户自然而然就会抛弃Kindle。
相比起Kindle落幕带来的遗憾,更为重要的是它带来的警惕性与传承性。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得晕头转向。尤其是关键领袖长期的议程设置,受众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活在自己造就的“信息茧房”之中,难以获得具备价值性的信息。
我们所欠缺的并不是诸如Kindle电子阅读器此类的工具,而是潜下来阅读的心,毕竟,文化的传承必定来自于真真实实的文本内容,只不过发达的科技提供了不同的载体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