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 “清华卧谈会” ,某985同宿舍6位女生毕业15年后现状!
共 6203字,需浏览 13分钟
·
2022-05-22 14:58
背景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两则故事:
1. 北京某985高校同一个寝室6位女生,在毕业15年后,近40岁的生活状况
2. 《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 2001前后网传的清华大学一个男生宿舍和一个女生宿舍夜间“卧谈会”的情景——8个正值大学敏感时代(大三大四时期)的少男少女,在黑暗(熄灯以后)的寝室里畅快地交流自己的心声,尽情挥洒着激情——关于推研、美女、哈根达斯、腐败,还有爱情、婚姻……
看完后,确实还挺感慨的。我在原文的基础上,把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给予了删除。
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感悟。
985高校毕业15年后
近日,网上流传出北京某985高校同一个寝室6位女生,在毕业15年后,近40岁的生活状况。整体上还是不错的,但都有各自的酸甜苦辣。
最漂亮的成了阔太,成绩最好的成了工作狂……
哪怕19年前考上重点高校,也不一定意味着人生会一帆风顺,事业非常成功。
看了上面的内容,让人又想起了“清华夜话”。
清华夜话
故事再简单不过,甚至没有任何情节,就是平常生活的放大和再现。远离校园日久,渐渐淡忘了很多的事情,但是这样一部片子会让你想起一切和校园有关的情感。那样的一段生活是让人无法轻易忘却的。
纵观整个片子,虽然稍嫌零乱,但是很真实,很口语化,诸如“FT(Faint的简称,大概是虚弱、衰的意思)、我KAO”之类校园流行的口头禅不时在片子中出现。女生寝室里半夜做仰卧起坐练身材,男生寝室谈论“美女如云”的人大(人民大学)和“人间仙境”的深圳,不禁让人莞尔。
整个片子的架构极其简单,就是简单的镜头切换(男女生宿舍的场景转换),最多也是有一点推拉进行过渡,而一气呵成的长镜头中间夹杂着略显杂乱的摇移更是显出拍摄者手法的稚嫩,但是,也许正是这种稚嫩才是DV玩家所追求的那种完全原创的近乎粗糙的意蕴——带着草根味道的时尚。
但是我最关心的还是片子所传达的丰富抑或单调的情感。当代大学生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这个片子也许作为一个民间思想的研究范本的价值远远超过其艺术价值。
关于学问,在这些学生眼里业已变成为获取金钱美女的一条捷径,也许是“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的现代(或许是后现代)版本。他/她们解构了学术和学问的所有价值,而出国和读研更是他/她们实现自己“美女/发财”梦的最好途径。
出国已经不是目的,“在美国西海岸买上一栋别墅,种上几亩向日葵,在房前屋后养上些鸡鸭猪狗,白天干活(写程序?)晚上抱着媳妇儿睡觉”才是最终的归宿,把中国古老的小国寡民的理想被换了个国度和实现方式来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很有意思,不是吗?
其实,这部短剧还是有其他很多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其出现的时机和传播的方式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究,不是想批判或是褒扬,或是“解构”和分析,我只是觉得,有这样一个东西让人去品评,让人去发现其意义,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意味。
当电影和电视走下神坛(如果说它们曾经走上过神坛的话),已经成为一种人人皆可以把玩的“玩意儿”的时候,所谓的“文以载道”也就已经变得十分可笑。似乎人人皆可成仁成圣。
《清华夜话》满足了不少人的偷窥欲和好奇心,很多人看完会说一句:“连清华的学生都不过如此,如今的大学生啊……”我觉得这是好事!没有什么是可以用光环遮盖的,不管是学术的崇高或是一流学府的地位,以及其他一切曾经是“神圣”的东西,比如“电影语言”。
在一堆的充斥着极现代布置(电脑、巨幅影星海报)的镜头里,我看到了男耕女织的景象。你知道的,很多事情总是以各种形式在重复,在再现。
当年的大学生早已人到中年,消失在人海。
《清华夜话》是整个七幕剧《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孩》里的第六幕,原名叫“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在网络流传过程中自动生成了现在这个名字,并广为人们所喜爱。小电影的创作者来自清华大学1998级计算机系的本科生们,总导演焦可。
长达三小时的七幕剧《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孩》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98级学生的集体创作,涉及童话、梦幻、人生、社会、想象、回忆、爱情、理想,尽管形式上尚有不可避免的不足,但内容宽广扎实,少有矫情造作,在融合现实、幻像、浪漫主义、隐喻、联想、暗示等诸多舞台元素方面充满创造性,成功地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当代青年青春的激情、自由的人格、无拘的想象力和开放的心灵,既有严肃的人文思考、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失机智敏锐、嘻笑怒骂、幽默滑稽,为校园戏剧奠定了新的里程碑,在青年学生中激起了极大反响,具有相当的启发性和煽动性。
它在全剧中只占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全剧三个小时),如实记录了两个男女生宿舍的夜间卧谈,内容丰富博杂,意蕴恣肆横陈,涵盖了当代青年学生对校园生活、读研、出国、爱情、未来和某些社会问题的思索,有些相当尖锐和露骨(关于腐败、金钱、男女等等),对当今的大学生、中学生及其家长具有不可低估的启发意义。
内容是两个男女宿舍的卧谈会,后来在传播过程中,被人加上了《清华夜话》这个更易于传播的名字,从此风靡网络。
以如今的眼光来看,《清华夜话》没有特效,毫无技巧,只是单纯靠一个小DV拍满全场,实在是寒酸得很。
但《清华夜话》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
她完美再现了当年大学生们的所谈所想,每个大学生看了以后都会说,这就是我们的宿舍,我们的卧谈会。
也正因为此,即使远没有很多百年校庆节目的隆重豪华,《清华夜话》依然穿越时空,成为经典。
先看演员。
男生有的上身赤膊,下身短裤,聊着前途,出国,挣钱,爱情这些现实话题。
女生全部素颜,面容清秀,比现在P图过度的网红脸不知道漂亮多少倍。
这才是真正的真人秀。
再看对话。
当我再一次回看时,不禁惊叹于台词的大胆,竟然丝毫不掩饰男人真实的欲望。
比如谈到毕业以后去哪里工作时,他们对深圳充满憧憬,原因是据说深圳男女比例1比7,大街上就可以看到一片波涛汹涌。
此时现场的鼓噪也达到了高峰。
各位,这不是低俗,谁的内心深处还没点恶趣味呢,不过是《清华夜话》把它直白地表露出来了而已。
但如果你认为全片都是这样的黄段子你就错了。
另一个男生马上就对此做出了解释,因为男人追求女人,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他说:
男人白天奔波,夜里操劳为的啥? 还不是直接或是间接的,有意或是无意的, 为了他梦想的但在现实中还没有找到的, 或是他梦想的而且已经在现实中找到了的, 或是他梦想了很久但是在现实中却不一样但是他也喜欢上了的, 或是为了不知道什么样在哪里会不会存在的漂亮或是不漂亮但是他自己以为很漂亮的女孩子或女人, 可以吃得更好,穿得更好,睡得更好,走得更少,住的更宽敞吗?
再比如关于男人自己,一个男生把北京的男人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是建国门的男人,人长的帅,又有钱,还会玩
第二类是中关村的男人,帅,有钱,可是不会玩,关键是没时间玩
第三类是三里屯的男人,长的帅,又会玩,但是没有钱。
此时结论已出:男人长得帅是最没用的,是个男人他就帅啊。
另外,和女生们的京片子相比,男生这边虽然好几个来自南方,普通话很不标准,却贡献了更多广为流传的金句:
美国全额奖学金2万,GRE单词也是2万,看看,一个单词就是一dollar!
这程序员跟钳工,简直就是一个工种啊。
最有前途的开发工具绝不是什么java, C++,而是PPT!
你看,虽然将近二十年过去了,这些台词是不是毫不过时?
最经典的一幕来自影片末尾,伴随着动力火车高亢苍凉的歌声,一片灯火辉煌中,四个男生并肩站立,面对镜头,随即慢动作转身,朝着主楼走去,走向未知的未来。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晚现场的整部戏剧最后结束时,镜头摇向演出现场的天花板,流星映射之下,出现了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微笑的脸。
那是98级计算机系每个人的头像,他们由远而近地飘来,又慢慢地消失,演出在此刻达到了最高潮。
这是所有人的高光时刻。
随后他们就各自奔天涯。
我最在意的,或者说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一个疑问是,将近二十年过去了,他们现在哪里?
我想起一部英国纪录片《7 up》 (人生七年) ,导演每隔七年就用影像忠实记录一个人的种种变化,贯穿他的一生。
而对这些学生来说,都快3个7年过去了,他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了吗?
是在美国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还是去了深圳创业成为上市公司新贵?又或者心怀天下,在为了改变世界而不懈努力?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知乎上也有夜话的忠实拥趸在提问:
因此各位,以下就是绝对独家的全网首次披露:
《清华夜话》的演员一共是男生四人,女生四人。
我们先看男生。
张某:
《清华夜话》拍摄中同时还负责了女生宿舍部分的灯光工作。
其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MBA学位,和网红旅游博主“谢谢和菜菜为爱走天涯”中的菜菜是同班同学。
他大概是八个人当中唯一一位和网红还有点关联的人了。
此后他转行进入投资行业,先后就职于雪湖资本与Prime Capital两家对冲基金公司,目前在IDG担任资本董事总经理。
专注于企业服务以及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等领域的投资,参与并主导了多个企业服务类项目的投资。
平时爱看《三体》,并且搞笑本色不改,微信上和人说话不超过三句必发表情包。
2002-2009 一直在清华的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连续读完了硕士和博士,专业为软件工程。
李某:
邹某:
他可能是八人当中唯一一位没有读研的。
某儿童编程教育网站显示,创始人之一的邹涛先生担任CTO。
他2003年在空中网从事技术工作,2011年创立游戏公司,研发多款游戏,具有丰富的游戏开发经验。2015年又用深度神经元网络研发APP,准确记录人体运动数据和姿态,屡次获得APPStore推荐。
不过这个网站的内容已经许久没有更新,似乎并未正常运营。
看来创业之路颇为坎坷。
接下来再看女生。
庄丽:
高中就读于北京人大附中,当时就是同学眼中的学神,她们那届高考全北京市一共4个数学满分,她是其中之一。
影片中没有想好要读硕还是读博的她,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口中的清华“第三种人”。
2002年本科毕业后,她继续攻读,并在2007年以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的身份毕业。
毕业后她华丽转身,又回到了母校人大附中,成为第一个去中学任教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现任人大附中初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海淀区学科带头人。
同样于2002-2005间在清华读研。
硕士毕业后进入IBM中国,已经在IBM工作了15年,目前担任SaaS Operation team的技术经理。
女生四人中成绩最好,2002年本科毕业时荣获“优良毕业生”称号。
2005年计算机硕士毕业后,吴贝贝进入央行工作,目前担任清算总中心开发部副总经理。
2016年,她参与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项目荣获2016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之后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而最后一个吴某,网上几乎找不到她的任何信息。
但我也去FACEBOOK搜索了所有叫YANNI WU的人,一无所获。
最后,我只找到了这篇2006年发布于《计算机工程》的论文,吴燕妮是第一作者:
至此,和女生们在影片中谈论最多的就是读研一样,她们四人全部愿望达成。
以上就是这八人毕业后近二十年的人生,我相信TA们一定经历了很多,但外人总结下来,无非短短几句话而已。
但当我一遍遍回顾TA们的前半生时,心情却有些纠结。
高晓松曾经在《奇葩说》里怒斥清华博士毕业生梁植:
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而是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 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很显然对于这八个清华毕业生来说,本来也是头顶光环,万众瞩目,可现在似乎也就是一个个普通白领,最多是本职工作中的优秀者而已。
改变世界?省省吧。
但是,我依然为他们感到高兴,平平淡淡波澜不惊,不正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吗?
很多时候我们拼尽全力,也不过是让自己能够停在原地而已。
无论现在过着何种生活,至少,TA们共同拥有了一段闪亮的日子,同时还照亮了更多人的心灵。
曾被多少学子向往的“酒井生活”,彻底成为历史。
对他们,以及我们来说,当年那些坐在操场上彻夜畅谈,一起疯狂迷恋West Life的歌曲,一起开心地逃课打游戏的日子,注定一去不复返。
现在摇着扇子扮演人生导师的高晓松也许早忘了曾经的白衣飘飘,但我还始终记得他在《恋恋风尘》里淡淡的忧伤:
当岁月和美丽
然而就像《清华夜话》的真实结尾并不是四个男生的经典转身,而是来自一个女生轻轻的一声“唉”一样,辉煌固然如烟花般绚烂,可烟花易冷,最终只徒留一声叹息。
我怀念《清华夜话》,怀念那个无比青涩的自己。
同时向创作者致敬,然后更好地前行。
因为人生没有终点。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过是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其次是事业金钱。
— END —
声明:本文转自:程序员石头,来源:科研菌、秋日么么茶 、新浪博客、3D实验室,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文章仅作分享,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