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行案例,映射出了大部分“转行拖延症患者”的心理
今天在知乎上写完文章之余,逛到了一个回答,这个回答真的非常符合人性,这种东西有时候用语言是无法描绘的,而只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经历才可以描绘得出来。问题如下:
我们来看看这位答主的经历,看看他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两条结论。大一的时候,从结果来看,当然是这个时候转行损失最小。然而答主怕累,为了拿奖学金,专心学习本专业知识。放弃了计算机学位。实际上确实是他还没有感受到未来的惨淡,还没有挨捶。如果挨了锤,他就不懒了。可惜我们每个人的锤都是在未来某一天给我们致命一击,并不会在当下来锤我们。
这其实也是在说认知的问题,当我们认识里面不知道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不会自我驱动的做出改变。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去认识这些事情,提前去想到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只去想着当下,那么我们的认知首先比当下先跨出了一步,然后从这一步开始实践,接着再去进一步提升认知。提前认知,即使探索的道路可能是错误的,但是也好过原地踏步。
第二次转行,令人生厌的保研来了,大多数材料专业都会有这种东西出现,他在你不想考研的时候,仿佛帮助你开发出来了一条捷径一般,如果能够顺利踏上这辆车,那么就不用加入令人头疼的考研大军了。然而实际上这东西需要你付出的时间成本要大过考研。因为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你要全身心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了。而此时因为你本来就是这个专业的,你心理也会默默认同你自己当下的做法实际上是最符合常理的。
这个时候确实如题主所说的,现在还不算太惨,所以也就没有多想后来的事情,也不会想着去提前询问已经工作三五年的学姐,学长他们到底现在怎么样了,对于这个专业是什么样的想法。
第三次,他心里的转行之音又出来了,不过确实现在还能将就活着,而且已经拿到了好大学的保研名额,已经比大多数人优秀了,可以歇歇了。这次转行的声音很快的消失了,因为他当前的状态非但不惨,可以说是很幸福。这种状况下人是不太可能自我驱动的。
第四次,这下够惨了,人只要碰到自己很惨的时候,自我驱动力真的是强大到爆表。因为再这样下去自己感觉人生就要完蛋了。不变不行了。
其实,即使我们提前认识到某件事情的时候,并不代表我们的认知也达到了同样一个层面。因为大多数认知的提升是伴随着实践而产生的。当你的同学在你的耳边苦口婆心劝说你赶快跑路的时候,如果你内心不认为这件事情是正确的,那么你就不会因为他人的言论而采取改变的行动。我们大多数人往往都要亲身去经历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玩意就是不行,原来当初不早点转行,将来就是会变得这么惨。原来那玩意儿就是个骗局,现在我懂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个东西根本无解。该撞南墙的还是会去撞南墙。不过有一个解法,我们大多数人如果能够提前认清自己是个普通人,那么就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过来的评论来判断大多数声音是怎么样的,如果大多数声音是这个东西不好,那么我们还是不要认为自己会是那个特殊的人。例如当初在铸造业的回答下边,有一个学铸造的人在国内开工厂,东南亚开工厂,这种情况下,他沿着铸造的方向走,我们看上去反而是正确的,转行去敲代码,相比之下反而会变得比较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