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他的名字不再是机密!

卫星与网络

共 5090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2-08-02 12:22


作者:许晔


如果核弹是锐利的“矛”,

防护工程就是坚固的“盾”。

钱七虎就是为中国造“盾”的人。

7月27日下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

杜富国、钱七虎、聂海胜等获得“八一勋章”的同志依次上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他们佩挂勋章、颁发证书,同他们合影留念。

视频

对于杜富国和聂海胜,大家不陌生,前者是排雷英雄,后者是“英雄航天员”。但关于钱七虎,许多人或许并不了解。

解密之前,他的名字和地下国防工程一起,都是最高机密。

直至近年来,人们才知道,他用毕生心血,为中国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


01
“我有任务,走了”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临近上海的江苏昆山,百姓们也被日本侵略者逼得流离失所。

逃难途中,一名婴儿在小船上呱呱坠地。

家人期望他有颗英雄虎胆、驱寇降魔,又因他在家中排行老七,故给他取名“钱七虎”。

从小,钱七虎看到的就是:侵华日军杀死游击队队员后,将其尸体放在小学操场上示众;他们逼迫镇上理发店师傅下跪磕头,不从就砍头示众;上海租界的殖民者残暴打死三轮车夫……

“这是因为我们国家不强,军队不强。”

炮火和危难,激荡着少年朴素的爱国心潮。

·小时候的钱七虎。


1954年,新中国成立第五年,依靠政府的助学金,钱七虎完成了中学学业。

作为优秀学员,他原本有直接选派到苏联学习的机会,但这时消息传来:国家急需一批军事人才,新成立不久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准备招生,他被视为“好苗子”。

是出国还是留下?对钱七虎来说并非难题。

“我这个乡下的穷孩子,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全靠党和国家。组织叫我干啥就干啥!”

当时,哈军工有五个系,工程兵系报的人少,其中的防护工程专业更因要跟黄土铁铲打交道而没人选。但钱七虎被分配到这里,不仅毫无怨言,还愈发勤奋学习。

1960年,因成绩优异,钱七虎被选派到苏联继续深造。

·钱七虎在苏联留学。


第二年,周恩来总理赴苏联参加苏共二十二大会议,其间接见了中国留学生。钱七虎就是其中之一。

“我非常尊敬周总理。他鞠躬尽瘁为人民,毫无私情。他一生为党为国的高贵品质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

多年后,钱七虎一直在办公室里摆放着周总理的个人照片。

·钱七虎等人在苏联留学期间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


从苏联学成回国之初,钱七虎被通知到位于北京的工程兵科研设计院报到,但不久又被通知新成立的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急需教员,迫切希望他去。

那时,钱七虎正准备结婚,却二话没说,马上去了西安。直到两个月后,他来北京参加学术会议,才趁会议间隙赶去结了婚。

和很多从事绝密工作的科学家一样,由于参与核爆防护工程等任务,钱七虎不得不与爱人分居16年。

出发前,他只给家人留下短短6个字:“我有任务,走了。”


02
核弹是“矛”,他造的就是“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面临严峻的核威胁环境。而我们奉行的是积极防御战略,也就是说,不打第一枪。

“那如何确保受到敌人袭击后立即实施‘二次反击’呢?”

钱七虎想,只有铸牢防护工程这面坚固的盾牌,才能确保我国首脑指挥工程和重要战略武器工程的安全。

防护工程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

如果说核弹是军事斗争中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

·钱七虎组织教员研究讨论重大课题。


果然,钱七虎很快迎来科研生涯的第一个艰难挑战——设计一个能抵御原子弹爆炸威力冲击的地下飞机洞库门。

为此,他来到核爆试验现场调查研究。

当戈壁深处传来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人们欢呼庆贺时,他穿着防护服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现场。

他发现,飞机洞库的防护门虽没有被炸坏,里面的飞机也没有受损,但防护门发生了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开启。

“门打不开,飞机出不去,就无法反击敌人。必须找出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钱七虎(右)在分析数据。


那时,有限单元法刚刚兴起,钱七虎决定用这种方法解决飞机洞库门的计算问题,这属于国内首创。

然而,创新往往意味着困难重重。

他们团队从未接触过大型晶体管计算机,辗转多方协调,才能趁别人吃饭睡觉、放假休息的时候“蹭”设备用。好不容易借到设备,可面对“天书”似的上机手册,团队又傻了眼。

钱七虎关起门来啃这本“天书”。两天后,他再次站在团队成员面前,说的第一句话是:“可以上机操作了!”

历时两年多,他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但也接到一份“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医疗诊断书。

那年,他38岁。

此后数十年,钱七虎和团队时刻跟踪着新型进攻武器的发展。只要是敌核武器这个“矛”发展一步,他就琢磨和研究让保卫人民的“盾”如何更坚固一层。

他攻克一个个难关、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我国战略工程装上了“金钟罩”。

他说:“越是和平年代,越要重视国防工程建设。与撒手锏武器装备一样,坚不可摧的国防工程、完善发达的防护系统也是我们重要的军事威慑力量,可以给潜在的敌人以警告:一旦发动侵略,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


03
与你相关的大国工程,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1992年,珠海机场扩建迫在眉睫,却被炮台山拦住去路。

炸掉它,是最佳方案。

但一拨拨团队来了又走,都不敢接这个任务,因为难度实在太大:爆破总方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要求一次性爆破成功,一半土石方要一次性定向爆破抛入大海、一半要松动破碎,必须确保1000米内两处村庄的安全……

一筹莫展之际,钱七虎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七赴珠海。

·钱七虎和团队在室外爆炸试验现场。


12月28日,珠海三灶岛。在距炮台山3公里处的主席台上,诸多国内外媒体记者正等待着记录下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爆破。

时针指向13时50分。随着爆破工程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1.2万吨炸药在38秒内分成33批精确起爆。这场爆炸当量相当于二战时期美国投放广岛原子弹60%的爆破,成功了!

时至今日,它还被称为“亚洲第一爆”。

钱七虎认为,科学家要有胸怀、有担当,“国家的需要在哪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点就要瞄向哪里”。

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未来城市发展需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趋势,他就着手开展了相关研究。此后,他先后参与组织编制与主持评审了全国20多个重点设防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

到了2010年,人称“万里长江第一隧”的南京长江隧道全线通车运营。这项大工程的最终建设方案,也是经钱七虎提议并反复论证才确定的。

·2008年,钱七虎(左三)主导建成南京长江隧道盾构。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背后同样有钱七虎的贡献。他作为专家组成员,综合考虑洋流、浪涌、沉降等各方面因素,对施工中的难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最终,海底沉管顺利完成最后对接。

从黄河、青岛、厦门隧道,到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一系列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大国工程,都留下了钱七虎不知疲惫的身影。

2018年1月8日,年逾八十的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04
“我还有什么不能贡献呢?”


钱七虎的节俭是出了名的。

他绝不允许剩饭剩菜;衬衫穿到袖子开线也舍不得扔;为了节省经费,明明可坐头等舱的他也要坐经济舱,并告诫随行人员:科研经费都是国家的钱,能省一点是一点!

但他的大方也是出了名的。

荣获2018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后,他第一时间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在昆山成立助学基金,资助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让他们有学上、上好学。

江苏省后来又给了他800万元配套奖励,他也一分没留:100万奖励给年轻科研人员,50万捐给他的母校上海中学,650万捐给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

有人问他:“您就没想着给家里哪怕留一点?”

钱七虎答:“因为我感觉到我吃、穿、用已经够了。我不需要再买什么豪华的别墅,过奢侈的生活。”

“烈士把头颅鲜血献给国家了,我还有什么不能贡献呢?”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钱七虎就长期资助烈士子女和贫困学生。他成立了瑾晖基金——瑾晖二字是他母亲和爱人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由专人管理,每年都从他的奖金或工资中拿出3万元,2万元用于资助青少年学生,1万元用于帮助孤寡老人。

面对来自社会的赞誉,他说:“我总觉得党给我的荣誉太多了,我必须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继续为经济和社会建设作贡献!”

因此,在许多人早已退休的年纪,他还像“空中飞人”一般奔波。一天24小时,他基本不闲着,白天开会、钻研项目,晚上给学生上课、批改论文……

他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防护工程领域的中坚力量。

在他看来,培养人才是他的第一大课题。而他的育人理念就是一句话:“把更好的机会留给年轻人。”

在获奖排名时,他总是推让,不让将他排首位,有的甚至根本不让排上他的名;学生们有时写的文章要署他的名字,他也规定:凡是署他名的文章必须经他审阅,凡非他执笔的,一律不许署他第一。

而无论工作有多忙,钱七虎也坚持锻炼身体,散步、慢跑、游泳。3年前,82岁的他在接受采访时还透露,自己仍坚持每周游两次泳,每次游500米。

那天,他笑着说:“这是遵循毛主席指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资料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网、央视新闻、新华社、群众杂志、人民政协报、广州日报等。

环球人物微信公号是《环球人物》杂志官方微信,秉承杂志“以人物记录时代”的宗旨,以报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高端人物见长,兼具权威性、时效性和可读性。在这里,你能看到最传奇的人生,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也能读懂最有趣的灵魂。我们还有环环大家庭,陪你玩陪你嗨,就等你来!



>End

>>>                        
本文转载自“环球人物”,原标题《终于,他的名字不再是机密!》。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太空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往期推荐




Starlink系统分析及对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启示



遥感革命的威胁



不归零,不上天!——商业发射服务如何转败为胜?



“星链模式”能否抗衡星链?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之路如何抉择?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卫星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主任陈玉忠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编辑委员:曹志刚、陈嵩辉、邓中亮、荆继武、景贵飞、郎燕、刘进军、刘天雄、宁振波、秦智、汪春霆、吴季、徐小舒、阎丽娟、赵敏、肇启明、周建华、朱铎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

·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朝天椒、黑法丝、刀子、赵栋
策划部:陈红晞、杨艳
视觉总监:董宁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炜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18600881613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浏览 1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