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福利丨被马斯克送上天的《银河帝国》和互联网江湖

共 2677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0-11-06 20:20


热点追踪 / 深度探讨 / 实地探访 / 商务合作


当年的《三体》热,炒火了“降维打击”这个词。但在科幻领域,刘慈欣坦言自己只能算是个后起之秀,对业界真正的大神阿瑟·克拉克和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是望尘莫及。

 

这两位在科幻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克拉克和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了经典影片《2001:太空漫游》。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则不仅获得“雨果奖”史上最佳科幻小说系列,更是打败《魔戒》,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



还有人为了表达自己对《银河帝国》的崇拜,作出震惊世界的举动。2018年,马斯克将当时人类现役运力最强的火箭“重型猎鹰”火箭送上太空的时候,就把一套微缩版的《银河帝国:基地》一同送入太空,因为正是这本书启发了马斯克的太空梦想。


痴迷《银河帝国》的不止马斯克,NASA的科学家们也深受其影响。极端人物本·拉登建立的基地组织,就跟《银河帝国》里的基地组织同名。“9·11”恐怖袭击之后,本·拉登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他认为自己做的事,跟小说《银河帝国》里的主人公干的事一样。可见《银河帝国》的魅力和影响力是有多么巨大。当然,本·拉登的基地组织跟与他崇拜的阿西莫夫所描绘的基地组织南辕北辙;阿西莫夫从来不主张靠武力一统江湖,他信奉“暴力是无能者的最后一招”。

 

《银河帝国》凝结了阿西莫夫一生的心血,其中《基地》三部曲的创作跨度足足长达50年。

 

《银河帝国》的创作受到了《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影响,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并将整个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银河帝国崛起。

 

虽然在地域上人类还没办法像阿西莫夫的故事一样打造一个“银河帝国”,但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实际上当代人类确实开创了一个发展潜力无限大的虚拟空间领域。

 

深受《银河帝国》启发的马斯克,运用科技和想象力正在做两件改变人类的事情,一个是研发商用载人飞船探索火星,一个是通过特斯拉重新定义了汽车,你以为他是一家汽车公司,其实人家是一家科技公司,特斯拉不仅是车,更是一台装上轮子会跑的电脑。


 

万事万物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在《银河帝国》故事中,处于鼎盛时期的强大帝国其实暗藏危机。有一个叫谢顿的天才数学家发明了一门“心理史学”学科,预测到银河帝国很快会迎来一段长达3万年的混乱期,好日子结束了,宇宙将再次进入战争期,到那时又要生灵涂炭,科学也会退步,第二银河帝国将应运而生。为了避免悲剧发生,谢顿展开一个秘密的大计划,把十万科学家带到无人问津的银河系边缘地带端点星,建立起一个叫“基地”的组织,启动拯救银河系行动。

 

基地在首任领袖赛佛·哈定的带领下,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技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合一,坚持对外开放)开始了复兴之路,依靠跟其他星球之间贸易往来获取资源,很快发展壮大起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世外桃源的宁静总有被打破的一天。蓬勃发展了几个世纪后,银河帝国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一切弊端开始在基地重演,人类的惰性、强权的傲慢、资源分配不均等危机此起彼伏……但此时的人们却沉湎于自我狂欢之中,如温水煮青蛙般丧失了最初的进取和警觉。

 

《银河帝国:基地》这部著作的最终,讨论的是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话题,大多数争论分两派,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会是我们的好帮手,悲观派认为,人工智能是我们的敌人,他们会发动战争,或者杀掉我们。但《基地》的结局表达了另外一个观点,就是:人工智能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它只会顺应趋势埋头赶路,至于人类在干嘛,根本不重要。是打击你,还是安抚你,这个根本不是人工智能该干的事,一切精力都应该用在修正自己的路线,提升和趋势的贴合度上如果人类不顺应趋势,那不用别人来对付你,你自己早晚都被败在趋势之下。

 

所以说无论做什么,要想取得成就一定要顺势而为,《银河帝国》里的大势是万物互联;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连网络都没有的时代,这种思想是非常超前的。万物互联带着故事里的银河帝国走向新生,互联网下半场,万物互联是大趋势,智能互联网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将信息转化为行动,给企业,个人和国家带来如虎添翼的新赋能。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知先觉,带领海尔率先跨入进入物联网的新赛道首倡人单合一。所谓人单合一模式是顺应互联网时代“零距离”和“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时代特征,从企业、员工和用户三个维度进行战略定位、组织结构、运营流程和资源配置领域的颠覆性、系统性的持续动态变革,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并迭代演进的互联网企业创新模式。如同《银河帝国》中的无边界组织一样,2020年张瑞敏提出“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将被生态覆盖”。产品要从原来单纯的物理性能实现一个质的改变,要变成一个网器,所有的产品都变成了一个网络节点。小米科技CEO雷军也提出,下一个互联网的风口是IOT也就是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的时代,所以小米有意识地及早布局,迎接物联网爆发的浪潮。

 

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因为我们看到大量现实社会的投射,阿西莫夫创造的故事如此迷人,不仅是宏大的构思、炉火纯青的文学技巧,还有他对未来世界的前瞻性、预言性,他也打破了科幻小说的边界,令故事常读常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能够带给读者新的启发和深度哲学思考。



好啦!接下来又是我们的赠书福利时间!你认为万物互联的时代何时能够到来?赶紧留言告诉小探吧!截止至本周五(11月6日23:59,以小编截图为准)点赞数量前三名的留言将获得《银河帝国》系列套书的第一本!快来评论吧!(点赞数相同按留言时间先后顺序,邮寄地目前只能是中国大陆地区,身在海外或港澳台地区的获奖小伙伴还请提供内地地址哦~) 



推荐阅读

Google、Twitter、Facebook听证会变「批斗会」,大选后的科技巨头何去何从?
后李健熙时代的三星,将迎来怎样变局?
你还有隐私可言吗?多家互联网巨头前高管警告人们与社交网络保持距离
17.5 亿美金只烧了 6 个月,最受瞩目的短视频应用「爆毙而终」
Waymo正式取消安全员面向用户,完全自动驾驶已经实现?
美国对科技巨头重拳出击,反垄断为何长久不衰?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