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详解了读博各阶段的行动指南,非常适合博士阶段的同学们参考。
本来想起一个更有学术噱头的题目,但是想想还是作罢,不做什么修辞,可能更让人理解。此文献给即将读博士、正在读博士的同学为鉴,献给已经毕业的同学共鸣。引子:为什么写这个题目
直接的刺激来源于不久之前朋友圈有篇《如何研究-以博士论文为例》,号称史上最全面的博士论文指导。看了之后确实感同身受,有些共鸣之处。但博士论文虽然是博士生研究的终极之作,但并不是博士生涯的全部,也不是博士生研究的全部。而与我而言,虽然毕业近2年,但仍以各种形式尤其是学术讨论会继续与学校保持着联系,因此,过往的经历以及正在目睹着的经历仍然十分新鲜。我以文科博士三年为例,总的说来,博士研究生的三年在流程上可概括为一个设定目标、做好规划、进而实践规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高效的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我想这与做任何其他社会工作并无二异。下面我简单按流程说说。
一、前提:为什么读博
大家读博的原因归纳起来其实就那么几条,有偏重外在压力,有偏重内在需求,而概括起来如果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读博的三年的总体节奏似乎也会紧张、无序和凌乱,延期的风险大大提高,科研质量和博士论文质量也稀松平常。相反,如果源自内心孤寂空洞而急需填充,且能在学校的环境中感觉到放松自由,有能力主动沉下心去做一番所谓的研究的话,似乎就会游刃有余,超额完成任务。我属于后者。
二、过程:水到渠成
读博士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不同,完成的程度也可以不同,但绝对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1)适合的要求。这个阶段很多人会选择毕业旅行或者其他放松的方式来庆祝一个新的开始。但是,其实大可抽出一点时间来,熟悉下学校博士生的各项任务,包括发表论文要求、毕业论文要求、参加科研活动的要求、导师的性格喜好及科研要求、中期考核要求、开题报告要求,甚至包括学校及导师的各种学术资源等等,尤其是上述硬性规定的时间要求,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熟悉了这些,你就知道那些是必须在特定时间完成的,越提前完成对你后面的工作越是有利。其余那些可以自由掌握,多寡随意。最后定一个大致的三年规划。有这样的准备,我想是入学的一个很好开始。
2)个人的例子。而我个例子可能极端些,不足为取,因为在我得知录取消息后(还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前),大概是5月份,我就提前准备发表论文,正式入学的时候,学校规定的发表论文要求我已经完成了(这里有个发表论文时间差,不细说了),还是那句话,硬性的、有时间要求的工作约提前完成越有利。1)合适的要求。第一年比较散漫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完成所有课程学分,但是你要知道,博士生不是以课程为主,这和硕士本科是极大的区别,如果你还停留在为上课而苦恼的阶段,那就还没有领会什么是博士生,如果还有不及格或者说学分不够的情况,那更让人大跌眼镜。而适度饱满一点的状态,应该是在顺利完成所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和导师的大部分对接,包括博士论文选题的确定、包括筹划部分1-2篇学术论文、包括参与导师的课题以及其他弹性自愿的学术活动,为后面2年打下基础,做好开头。2)我的例子。可能还是极端些,因为既然我开学之前就把论文发完了,所以第一年上学期一入学的前一个月我就在筹划博士论文选题,之后吭哧吭哧整出一篇题目及四万字的文献综述给导师看,导师可能也慌了,从没见过这么早就弄选题的学生,当即把我的选题否了,并告诫我一定要沉得住气,好好选题。我当时虽然心情低落,但转念想想,我的时间足足富裕,别人且都在应付上课咧。当然这一堆4万字的废料也不能浪费掉,我修修改改大致又发表去几篇文章,算对得起一个多月的心血。之后的几个月,认真选择了一个题目,大致得到了导师的认可,之后反复搜寻文献,修改框架,上学期基本定了题目和框架,第一年的第二个学期基本完了全部的文献综述,部分章节开始撰写。1)合适的要求。第二年学校大体有2项硬性规定,一是中期考核,二是论文开题,还有一项软性的规定,就是发表论文,因为大部分同学可能从这一年才开始发表论文直到正式答辩前。中期考核不难,无非对过去课程学习及前期科研成果(如有)的认定,可能采取考试形式,但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必赘述。再有就是博士论文开题,如果在第一年还没有确定选题,那么第二年的第一学期就应该尽快确定选题,并着手写作,不然会因为开题这一环节的出现而导致你的论文选题和写作限于恶性循环,与导师的关系也会变的紧张起来。最后是发表论文,这个一般是限定在答辩之前公开发表就可以,但是实际情况是,越晚发,越被动,耗时耗力耗财。
2)我的例子。第一年论文题目定了,且开始文献搜集和综述部分的撰写。所以第二年我基本按照的我的节奏来完成了初稿的写作,学校的规定环节对我而言不过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过程,丝毫没有打乱我的节奏,相反这一些环节是帮助我完善写作过程。而至于发表论文已经远远超过了学校要求。1)合适的要求。第三年是血雨腥风、真刀真抢的一年,前述的要求大体完成之后,唯一的目标就是博士论文写作,而统共算下来,其实只有8-9个月的时间完成最后的冲刺,期间还可能由于自己的原因、导师的原因以及学校设定的其他环节(预答辩)的因素影响,导致论文难产。另外,一大部分同学选择在第三年的第二学期,也就是临近答辩前的4个月才开始着手论文发表,这时候只能对博士论文写作造成更坏的干扰。2)我的例子。由于第二年完成了初稿,之后到正式答辩之前的9个月,基本就是在修修改改。当然,期间对于已经成型的博士论文章节又陆续整理出来发表了去,当时的目的不是为了毕业,而是为了拿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了,想想这最后一次拿到学校的奖励了。以上整体的过程,取其精髓就是“有备无患、天道酬勤”八个字。我的导师不止一次提到过我,她说我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督促老师的学生,而其余都是老师督促学生。老师的话抬爱我了,但确实与我个性上那点顽固的时间控和过程控倾向有关,而读博的过程恰恰又提高了一个很好的校验和强化的环境。三、关键点:环环相扣
以上是流水线式的谈谈,这里我在说几个关键点,横向剖析。1)是必须要清楚的知道学校的科研论文要求,包括质量和数量。遇到一些同学,直至毕业都不知道什么是CSSCI,什么是学校要去的A类和B类,以及不知道要发表几篇,在那里发,怎么发,这些工作我说了恐怕是入学的时候就该了解透彻的事情。3)发表的论文最好和自己的选题相关,不要浪费精力搞其他不沾边的题目。
而2和3的好处体现在,一是最基本的,你完成了学校的最低毕业要求;二是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论文发表有利的佐证了你的博士论文,尤其是在答辩的时候,发表的越多、质量越高,就越对的博士论文答辩加分不少;三是如果毕业前评奖的话,这是最有分量的成果;四是小论文的撰写发表过程严格,审稿程序复杂,是提前演练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好机会。一箭四雕,何乐不为?!1)早选题,选好题。早选题,一是为选好一个合适的题目赢得主动思考、分析、判断的时间,二是起码为之后可能更换题目赢得了宝贵时间;选好题,首先必须和自己专业、研究方向、导师的研究领域相符,其次必须是可以操作的,可以展开写作的、预计不会出现走不通的情况。
2)主动沟通,会沟通,沟通好。从选题到写作定稿的全部过程都必须要导师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选题的主动权在你,但是决定权在导师。一个选题首先自己要深思熟虑、多方研究文献,具备可行性及上述1的要求后,再要找机会和导师交流,除非导师毫不犹豫的否决你的题目,否则你要有充分的理由让导师相信你能驾驭这个题目,说服导师的过程也是证明你有这个能力的过程。选题的过程不是导师选择的过程,而是让导师信服你的过程。最难沟通过程是选题,选题一旦确定,接下来文章框架乃至章节的撰写仍要不断和导师沟通,好的沟通的结果不是以个人满意为主,合适的情况是在导师满意的基础,对自己工作也是认可,而不是抵触,而最美妙的情况则是导师的思想火花能够将自己幼稚的想法变成熊熊大火一般通明热烈。我这里指的是大约07年开始的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也包括其他形式的访学或者交换项目,但不是攻读博士学位。这个时间大体也是6个月到1年的时间。从我个人感觉讲,从国内大的气候和偏好看,能在国内读博期间增添一年留学经历要比规规矩矩在国内三年更有“包装”效果,在个人简历里绝对能“混淆视听”,“联合培养博士”搞不好会让人以为是双博士学位而肃然起敬,先不追究实质,表面上看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这是好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会不会影响顺利毕业呢?我虽然没有这个机会出国游学,但从回来的同学那里可以看出,出去并没有什么太大学业压力,相反,玩乐居多。所以,我想之前所说的那些规划和步骤大体仍可以在国外的一年顺利实现,只不过诱惑多了,导师的电话少了。而且,对于想追随一些国际前沿问题,或者说选题涉及一些国外领先的思想,那么出国可能会提供大量新鲜的研究文献和学术资源,能够利用这个机会谋划自己的论文才不会让这半年或一年沦落为纯粹的度假,也不会为回国而倍感焦虑。在这里,我很欣赏一个师兄的做法,他在纽约一所大学公派的一年,就基本完成了自己选题的整个框架,以及大部分的研究文献整理,这些资源都是就地取材。
最后,说说时间的问题。我说了,读博的过程就是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的过程。时间是硬性约束条件,三年不多不少(延期和提前退学除外)。与很多委培或定向读博同学相比,全脱产读博的同学时间更加充裕,没有社会工作,也没有家庭负担,按说毕业的质量应该更高,但现实情况并不完全是。全脱产读博的同学也大有踉踉跄跄毕业的,甚至是延期的,博士论文和科研论文也不完全尽如人意。这里面,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前者可能更有时间观念,尤其是社会工作的职业习惯和做事风格,用于博士生的研究上,在时间掌握、进度把控上更有经验。所以,全脱产的博士生们不能把自己在时间上的优势变成了劣势,一定要有更深的思考、更充分的准备和更丰富的科研成果,或者就是更高质量的博士论文才对。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在学校的各项硬性规定基础上,逐条给自己设定目标,你的目标或者是比学校的任务质量更高一些,或者数量更多一些,或者就是时间更早一些(具体之前已经阐述过了),除此之外的时间也不能太漫无目的,也要或近或远的与你的毕业、你的博士论文相关,这对各类博士都适合。
我个人的感觉,说做什么事情没有时间,首先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个人态度的问题或者偏好的问题。除了极端情况外,我认为任何事情都是有时间来准备、来操作、来完成的,只不过是时间多寡和完成程度的问题,这里能做到“尽人事,知天命”就可能完成平衡了。作者简介:王海军,中央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不良资产、互联网金融、海外投资风险等。先后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工业经济》、《改革》、《财经研究》、《中国金融》、《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等发表学术论文68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联合主编2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自科项目多项。兼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经济学季刊》《管理学季刊》等期刊匿名评审专家。
推荐阅读
添加极市小助手微信(ID : cvmart2),备注:姓名-学校/公司-研究方向-城市(如:小极-北大-目标检测-深圳),即可申请加入极市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工业检测/人脸/医学影像/3D/SLAM/自动驾驶/超分辨率/姿态估计/ReID/GAN/图像增强/OCR/视频理解等技术交流群: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求职内推、算法竞赛、干货资讯汇总、与 10000+来自港科大、北大、清华、中科院、CMU、腾讯、百度等名校名企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在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