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坦白了,我是王小波的粉

共 3491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4-18 23:43

对,我是王小波的粉!郑重其事宣布一下。

从我的笔名就能看得出!我取“沉默王二”这个名字就是为了致敬王小波的。懂的自然都懂,不懂的话我来解释下,哈哈哈。

“沉默”取自《沉默的大多数》这本杂文集,同时它也是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写得相当的幽默风趣,每次看,每次笑,每次都笑出我的大白牙和右边脸颊上的一颗浅浅的小酒窝。

再加上作为一名正儿八经的程序员,我本身就不太善于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能沉默就不吭声,和大多数的程序员都一个德行。

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对,能动手就不哔哔。这需求能不能做出来,要不要这么做,老板和领导要这么做,那就动手呗,反正发声反抗也无效,客户至上,我懂,程序员都懂!

“王二”呢?王二是《黄金时代》这部大作中的男猪脚,他和陈清扬搞破鞋,他嘴贫但深情,荒诞中透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深深折服着我。每次看,我都把王二的形象 YY 成王小波的样子,瘦瘦的,高高的,感觉王小波就是王二,王二就是我。

当然了,实际上呢,王小波的确排行家中老二,哥哥王小平写的书也特别逗,就是那本《我的兄弟王小波》,夜里本来想读本书睡觉,结果越读越兴奋,兴奋的笑出猪声。

王小波他哥王小平也是人才,搞哲学的同时还搞商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当的丰富。

王小波稍有不同,他之前在北大教书的,结果四十多岁的时候突发奇想就搞了写作,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块写作的料。

其实私底下很多读者问我,问什么叫“沉默王二”,这就是缘由!

当然了,王小波本身也是一名程序员,他自己搞了一套输入法,牛逼得很,为了提高写作的效率,也是很拼的。

基于这样的缘由,我特别喜欢“沉默王二”这个笔名。以至于我都不太喜欢父亲给我起的真名了,哈哈哈。

有读者叫我王老师,我觉得还好,就是帽子有点大;有读者叫我“二哥”,我觉得很舒服,很自然,“二二的”,带有一点逗比的味道在里面;还有读者叫我“二叔”,多半都是上初中高中的小朋友,听起来有点像“韩片”中的欧巴,感觉也不错;过分的是,有读者叫我“二爷”,我一个 18 岁的小年轻,别把我叫老了呀!

更更过分的是,有读者叫我“沉默哥”,这称呼,嗯,我接受。。。。。。不吭声。。。。。。

我是啥时候开始喜欢王小波呢?

这事说起来也巧,早年间听一档播客,里面有个朗读者,读了《沉默的大多数》,有趣得很。

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这个故事太过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远做小孩子岁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共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底下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

这段开篇妙趣横生,瞬间就勾住了我的魂。

“呀,这世界上还有这么有趣的书呀,比我看那些‘成功学’好太多了吧,比如说那本《穿布鞋的mayun》。《沉默的大多数》这么好的文字为什么没有让我早一点发现,《穿布鞋的mayun》这么烂的书,我竟然读完了,读完了什么都没记得,只记得了“装逼”二字,简直造孽呀!”

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后来,我就去搜《沉默的大多数》,原来他的作者叫王小波,已经去世了!

啊,怎么可以这样!

高一某一天,我突然听到了一首 beyond 的《真的爱你》,然后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原来粤语歌可以这么好听!我就买了 beyond 的一盘 CD,可以放在影碟机里看视频的那种。

哇,他们的演唱会好酷呀!弹着吉他,弹着贝斯,敲着架子鼓!

每播一首歌,都会显示一遍歌曲的词曲作者,包括演唱者,我天呐,基本每首歌的曲子,都是黄家驹所做,这也太有才华了吧!

高二的时候,我第一次去网吧,就迫切的打开某度,搜了“黄家驹”,结果资料里显示他已经离世了!

我当时有点接受不了!

这里要说明一点,我高中的时候很讨厌周杰伦,讨厌他吐字不清,听不懂在唱什么。

上了大学后,有个同学某一天给我看了一个视频,迈克尔杰克逊的一场演唱会,就是那个晕倒了好多粉丝的那场,在布加勒斯特,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唱歌这么好听,舞蹈这么吊炸天的歌手,然而,大二的时候,意外死亡了!

奇怪不奇怪,我最喜欢的两个音乐家,黄家驹和 MJ,离开了。最喜欢的作家,王小波,也离开了。

近两三年,重听周杰伦的歌,到 B 站上重看周杰伦的演唱会,我觉得好遗憾!当年杰伦来洛阳开演唱会的时候,我竟然没有去!再想听杰伦的演唱会,不是没有机会,恐怕杰伦已经无心再开了!

人总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分开了才知道痛

当然了,好的作品是永恒的。小波的文字、家驹和 MJ 的音乐,每次看,每次听,都不觉得烦!而烂的东西,看一遍、听一遍,就觉得多余!

有人说,王小波的小说写得好,比如说时代四部曲,《黑铁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但我个人的感觉可能比较浅薄,反而认为王小波的杂文更耐看,更有趣。

我有一些读者群,就是以时代四部曲命名的。你在青铜时代群里并不代表你是青铜,哈哈哈,之前还有读者说,我想进黄金时代,不想去青铜时代,别呀!我就愿意做一枚青铜。

每个作者都有每个作者的时代背景,所以读王小波的作品,可能并不会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很难理解王小波到底在写什么,在表达什么,因为没有深处过那个草率的年代。

我喜欢王小波,喜欢的就是他的那种黑色幽默,他的那种苦中作乐,他的那种俏皮淘气,他的那种思维的乐趣

比如王小波说“体验生活”,不应该是“体验艰苦生活”,只多了两个字,就很妙。老一辈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不应该也让子女去体验艰苦的生活,然后才能成长。好的教育环境更能培养出社会的栋梁,哈哈哈。

时代和时代不同了。苦大仇深的东西已经不是社会的主流,年轻的一代,比如说我们程序员,哪怕是卷,哪怕是苦逼,哪怕是修福报,我受了,但你不能强迫我在这种情况下还得昧着良心说“我爱你”、“是你给了我成长的机会”、“是你让我生活变好了”!

去他喵的。

人不应该是趋利避害的物种吗?谁喜欢天天苦哈哈~

我在读王小波的小说时,总有这样一种奇妙的感觉。

王二好好笑→笑容逐渐消失→王二竟然是我自己

但说句实在话,我是不太推荐大家去看王小波的小说,因为还真不一定能看得懂,他的那种幽默是建立在一种时代背景下的。没有那种经历,想畅快淋漓的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许只会感觉:“这写的什么玩意~”

人和人注定是不同的,可能会共情,但绝不会所有的事情都能共情。

尽管我喜欢王小波,尽管他极力推崇《情人》这本小说,但有一说一,《情人》这本经典的中篇小说,我读起来就不是特别的过瘾。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重读一遍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从这本杂文集里汲取黑色幽默的养分——尽情、放肆的吸收,然后尝试驾驭它,用我的文字把它传达出来~

第一次关注我公众号的读者应该能记得这句话:

优秀的你一关注,我这张帅脸就泛出了笑容。

用谷歌去搜这句话,结果还挺有意思的,我在知乎上的几个高赞回答都出现了。

其实这句话的原稿出自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他写给李银河的一篇情书。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

虽然一开始我想用“丑脸”不想用“帅脸”,但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一米七三的大个,就忍不住得意的笑,总觉得自己还配不上这个“丑”字,哪怕是。。。。。。这让我不禁想起脱口秀演员杨笠的一句话,“为什么男人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哈哈哈哈

王小波带给我的,不只是文字表达上的那种幽默风趣,不只是有好书可读的快感,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和成长的一种思考。

我们可以随波逐流,也可以特立独行;可以对熟人畅谈心扉,也可以对领导保持沉默;我们不应该只为他人活着,也不应该眼里只有自己;我们可以变得有趣,也可以变得乏味;我们可以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我们也想要甜言蜜语,也想要舒坦,想要快乐,想要一丢丢幸福。

好了,就缅怀到这里吧。我这个粉不一定称职,没有在第一时间缅怀,为的只是不想蹭这个热度。我之所以还是缅怀了,是因为我的确是有真情要流露。

最后,送大家一段话吧,王小波写的。

不相信世界就是这样,在明知道有的时候必须低头,有的人必将失去,有的东西命中注定不能长久的时候,依然要说,在第一千个选择之外,还有第一千零一个可能,有一扇窗等着我打开,然后有光透进来。

共勉~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