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加过的班,却是你晋升的绊脚石

共 165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6-20 17:4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无畏的加班,成不了人才。成为人才,靠“π”型发展。

什么是“π型人才”?

为什么我们说CTO是典型的π型人才。


相信大家了解π型人才之后,都会好奇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复合型π型人才。在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先打破一个大多数人心中对自身技能成长的误解。


一万小时定律的失灵


通常来说,大多数人在看待自己职业技能增长问题时,会简单地认为是跟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有线性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我在某一个专项技术领域中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获得对应这个投入下应得的技能增长。


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万小时定律”,就是把时间投入与个人技能增长画上了等号。


但事实上,人们在某个专项领域上的技能增长与时间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对数关系,就如下面的图例显示的情况类似:



我们在刚接触一项新技能的时候,通过简单的学习就能突飞猛进。但是到后期,你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会越来越费劲。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专项的“刻意练习”,而且这里面还需要叠加个人天赋或其他不可或缺的条件,才有可能修炼成一流水平。


如果有人对这个观点持有异议,可以思考一下全世界有多少职业运动员。他们在个人有限的职业生涯中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各种专项训练,但又有多少运动员能够在奥运赛场上获得出线的机会,又有多少职业运动员能够站在奥运赛场的领奖台上。


同理,在各种钢琴训练、小提琴训练、舞蹈训练中,有多少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世界知名的钢琴家、小提琴家、舞蹈家也是屈指可数。


所以,依靠单纯的时间投入将自己训练成一个领域的一流行家,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


这意味着,想要技能精通、做到某一领域的一流水平,确实需要很多代价。但掌握一项技能,让这些技能在自己身上产生叠加复合作用,或许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就是说,就算你不能把第二技能修炼到一流水平,你也可以通过几个技能的叠加,来获得属于“π型人才”的成功。


主动跨界,立即行动


那么,如何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第二技能呢?我们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 不断跨界,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


润米咨询的创始人刘润老师,99年以工程师的身份加入微软工作。在其入职的第一周就被安排去客服部门接听了一周的客户咨询和投诉电话,见识到各种光怪陆离的需求和千奇百怪的客户;又在06年从技术部轮岗到销售部,在200多天的工作周期内,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一门生意;随后又被分别安排去负责江西、深圳、江苏的技术中心任职总经理职务,并在2011年被微软晋升为战略合作总监。


随后于13年创办润米咨询,并担任多家投资公司和社会名士的私人顾问,并结合自己在微软的管理经验,开创领导力课程《价值引力》。


刘润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程师开始,通过不断地轮岗跨界,让自己逐渐具备了技术和销售的双重视角。构建自己的全局商业观,让自己能够从技术工程工作转职到商业咨询领域。这离不开他对全局意识的刻意练习,才使得他成为一名典型的复合型π型人才。


  • 找到能让自己上瘾的兴趣点并开始行动


中关村才女梁宁就曾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上帝安排一个人的命运,或者给一个人的使命,就是给他一个爱好,一个真实的喜欢,一种叫做 瘾 的东西。”


兴趣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赋,也是我们的爆发点,我们为之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绝对没有错。当我们在自己的兴趣层面深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寻找机会将其变成我们真正的技能了,很多人的事业和名气都是从兴趣衍生而来的。


就像李诞能够成为国内脱口秀一哥,就是因为他在学生时代爱写段子,并且工作之后也没放弃这个爱好。最终被王自健发现,将其请上了《今晚80后脱口秀》的舞台。


我们在这里也必须要回答另一个问题:任何感兴趣的事情,是否都可以培养成第二技能?

我们的回答是:并不能。


因为浮在表面的兴趣爱好是没办法成为技能的。真正的喜欢,是要去践行落地,去做有结果的输入和输出。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能让兴趣真正成为技能。


相信掌握这两点,对大家培养第二技能、早日修炼成复合型π型人才会有所帮助。


本文部分图源网


关注我们,成为π型人才

浏览 6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