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思享 | 杨春立:工业互联网未来10年以质取胜
共 2700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01-03 14:14
质变,才是工业互联网取胜之道。
2018年一直为视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灯塔的GE折戟而归,对外出售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MES软件Proficy、资产管理软件APM(如ServiceMax和Meridium),以及数据安全软件等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震惊业内。杨春立表示,从灯塔熄灭、路径依赖到探路破局,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通过补课、提升、创新并行的方式,形成了可行的认识体系和实践路径。国家层面更是发布多项政策文件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
自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已有五年时间。杨春立表示,过去五年,工业互联网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价值日益凸显。工业互联网应用已拓展至45个国民经济大类。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900万台(套),工业APP数量28万余个。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带动经济增长指数达到48.8.带动产业发展指数达72.8。埃森哲预测,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14.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中国工业互联网累计到2030年贡献GDP较常规预测水平提高1.3%。
对于工业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杨春立表示,从星星之火到燎原,未来五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将进入攻坚期。
平台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核心所在。但杨春立提到,当前,国内过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采用的却是国外的开源架构,与此同时,95%以上的工业网络协议由少数欧美日企业掌握,90%以上的CAD、CAE、PLM高端工业软件市场被欧美企业垄断。
杨春立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不是一场个人的百米赛跑,而是一场4X100米的接力大战,工业互联网平台表面上是平台企业之间的竞争,背后其实是一个国家智能装备、工业控制系统、工业网络、工业软件、工业信息安全等基础产业的竞争,需要数据采集企业、工业软件企业、设备和自动化企业以及工业信息安全企业共同来完成这场接力大战。
杨春立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仅是一场平台之战,也是一场基础产业的存量之争,需要有关企业共同努力,来夯实“一硬”“一软”“一网”“一安全”等平台四基,减少对国外的产业依赖。
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涌现了一批解决方案和典型应用案例,培育了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的制造业新模式,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数量显著增长。但杨春立表示,工业互联网需要动态平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多源异构数据采集能力、海量数据处理能力、行业机理模型显性化能力、工业大数据建模能力、工业APP培育能力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功能集成能力亟需提升,标杆典型的通用性、共性、可复制性还需攻关。
与此同时,杨春立还提到,工业元宇宙将推动其核心构成要素工业互联网优化升级为“五全”工业互联网:即实现工业生产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产品生命周期全连接;加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五化协同转型;推动形成新制造范式:新型工业数字空间、新一代信息物理系统CPS、综合集成的新工业四基、新工业智能、数据驱动制造模式,其特征是虚实密切融合、实时交互、高度协同,构建形成可视化、智能化的制造和服务体系。
最后,杨春立表示,未来十年,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要以质取胜,才是实现自立自强的根本。
“工业互联网是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杨春立表示,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以体系化创新带动核心技术群体突破是当务之急。同时,她还提到,要以5G全连接工厂建设为契机,解决工业互联网应用不深的问题,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载体,提升工业互联网综合公共服务能力,开展自主可控解决方案评估验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