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或诞生第二所“西湖大学”!中国芯片首富斥资200亿建“东方理工大学”……
共 3738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1-20 21:50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导 读
据“宁波发布”此前消息,宁波镇海中学85届校友虞仁荣先生决定捐资200多亿在家乡高标准建设一所理工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拟名“东方理工大学”。
据“宁波发布”此前消息,宁波镇海中学85届校友虞仁荣先生决定捐资200多亿在家乡高标准建设一所理工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该大学拟名“东方理工大学”,项目拟选址宁波镇海区庄市片区,占地面积1000亩左右,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一时引起轰动。
据了解,投资创办东方理工的虞仁荣是韦尔股份创始人。在2020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的“新上榜富豪”中,虞仁荣以60亿美元(折合约420亿人民币)的身价,跻身前三。而在“2020胡润全球百富榜”中,虞仁荣以550亿身家位列第281位,成为中国芯片首富。
尽管贵为中国芯片首富,但个人出资200亿元兴办大学的魄力仍实属难得。那么,东方理工大学从何时开始筹备,目前建设现状究竟如何?
东方理工大学的来龙去脉
东方理工大学筹备至今,已有近半年的时间。
查阅镇海区人民政府相关文件可知,去年七月份镇海区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中曾提到:陈大同、虞仁荣一行来镇考察,加强与市级部门对接,合力推进甬江大学及研究院(暂名)项目落地。
2020年8月份,镇海区政府的工作总结中曾提到:加快推进新建大学项目,促成合作办学及产业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完成新建大学选址(1000亩)实地考察,启动区域内拆迁成本测算等前期工作。
宁波市民政局2020年10月份公布的许可事项显示,“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已成立,许可内容的其中一项便是:“资助民办大学的建设发展”。
另外,镇海区政府官网2020年12月公布的《关于2020年镇海区财政收支预计完成情况和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报告》提到:推动大院大所落地,主要包括甬江实验室调增400万元、东方理工大学调增300万元、创业场租补贴调增300万元。
受相关消息影响,有网友在“宁波民生e点通”上留言称,听闻宁波要新办一所大学“甬江大学”,这名字不能体现学术价值和全国招生的优势,个人建议取名:宁波科技大学。宁波市教育局去年12月17日回复称,感谢您对宁波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目前并没有确定校名。
1月13日,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区政府2020年12月份工作总结》,明确提到:深入推进“六争攻坚 三年攀高”和“三个年”行动,抓实项目谋划。加快甬江实验室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两库两机制”,推进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建设及相关产业落地工作。做好东方理工大学规划范围(庄市片)征拆数据排摸及安置地块初步选址,验收通过筹建办办公场地。此后,镇海区相关公开信息中,新建大学均以“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的称呼出现。
而在具体的办学定位上,“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的定位是理工类新型研究型大学。这不得不让人将其与此前在芯片行业引发广泛讨论的西湖大学相提并论。作为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的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
同时,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起点更高,研究方向更为聚焦、灵活。但虞仁荣作为中国芯片首富,这所学校在芯片方面的投入想必也必不可少。
芯片或成东方理工的研究重点之一
近一年内,“卡脖子”一词在各大媒体上频繁出现,使得芯片产业一跃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面对美国的霸蛮打压,我们没有选择坐以待毙:从将光刻机列为中科院任务清单,到将集成电路调整为一级学科,再到中国首所芯片大学的诞生,芯片产业的自主化正在加速。
10月22日,曾经引发热议的芯片大学——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在南京江北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揭牌,标志着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正式成立。而如今,东方理工大学的成立,也不得不让人联想起芯片将成为办学重点之一。
2007年,虞仁荣在上海成立韦尔股份。成立之初,韦尔股份就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和销售。2017年5月,韦尔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随后,韦尔股份计划并购图像传感器(CMOS)芯片巨头豪威科技。
彼时,豪威科技的净资产是韦尔股份的8倍。然而,经过努力,2018年,韦尔股份以149.9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北京豪威96.08%股权、思比科42.27%股权、视信源79.93%股权。2019年5月,证监会通过了韦尔股份对豪威的并购。至此,韦尔股份终于从一家初创企业成为CMOS领域的一只独角兽。
截至2020年6月,特斯拉Model S/X/3/Y上的后自动驾驶摄像机使用的就是OV10635 720p CMOS传感器,这也为虞仁荣的财产增长带来契机。此后,韦尔股份的股票一路大涨。
得益于半导体行业带来的巨大增益,外加政策的大力支持,韦尔股份对于半导体行业的热情必将更加迅猛。作为一所理工类新型研究型大学,芯片想必也必然会成为学校主攻的重点方向之一,但恐怕并不会像南京集成电路大学那般独攻芯片。
更何况,芯片行业的当下困局,也不是仅仅只依托大学即可解决。
我国芯片领域人才之困
芯片行业由技术驱动,需要不断的研发、突破,技术壁垒是行业真正的护城河,所以行业的先发优势巨大。技术路径上,先来者甚至可以保持18个月的技术领先,而后发者想要自主研发就必须面对越来越高的起始研发成本,何况国产芯片业还要同时解决技术与硬件设备的双面夹击,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大学”能够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
同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制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显示,预计到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5万人左右,截至2019年底,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在51万人左右,这意味着将有24多万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而且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
此外,BOSS直聘曾发布《2019 年芯片人才数据洞察》,报告显示,2019 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月薪为10420元,十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资为19550 元,仅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人才薪资的一半。
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8-2019年版)》发布的信息中显示,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820万人,其中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总数约为19.9万人,而在这一年只有3.8万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本行业,即人才留存率仅有19%。
可见,芯片业的人才短缺,绝非学校可以解决。作为一所理工类新型研究型大学,或许不聚焦于芯片一隅,也是东方理工大学未来长远发展的更好道路。
发展教育或能制胜未来
仔细看来,无论是东方理工大学,亦或者西湖大学,都坐落于浙江这一东部发达省份。与此同时,位于华南的发达省份广东也在以雄厚财力,为教育业奠基。
2016年,深圳发布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深圳的大学计划”: 到2025年,深圳将拥有高校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top50,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实现路径是:以深大为根据地,以南科大为突击队,再“扩大统一战线”——把各大名校拉到深圳来建校区,由此形成合力。
早在2000年,深圳便率先开启了与清华、北大、哈工大等名校的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开建大学城。在2020年高考中,哈工深的分数线,在多地超越了位于哈尔滨的校本部。这也是中国高校第一次出现校本部录取分数落后于分校的现象。
不仅如此,即使香港的优秀高校,也在搬家式进驻广东。除了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建立校区之外,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建立校区,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建立校区,香港理工大学在佛山建立校区,香港公开大学在肇庆建立校区,此外,澳门科技大学在中山建校事宜也已基本敲定。另外,“所有设施和学科都按照一流大学的顶尖水平来配置”的湾区大学也即将破土动工。
无疑,教育与经济相辅相成。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省份,广东与浙江在教育领域已经率先迈出了步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一轮的时代变革,或就从教育界开始产生。
参考资料:
1.《官宣!南京“芯片大学”正式成立,工资给不够靠建大学有用吗?》,物联网智库
2.《中国芯片首富捐资200亿办大学!落地宁波镇海,拟名「东方理工」》,量子位
3.《宁波:将建设一所理工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东方理工大学”》,腾讯网
4.《一人投资200亿,东方理工大学正式落户宁波!选址已经确定!》,聊聊大学那些事
5.《广东,正在疯狂建大学》,博雅小学堂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