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集体受挫,二十余支“优等生”赴港上市前路几何?
共 3171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3-26 09:48
作者 | 刘光潮
3月24日,仅一夜之间,美股中的中概股全线几乎全线“奔溃”,一片惨淡。截至当地时间3月24日收盘,理想汽车跌3.48%,小鹏汽车跌15.08%,爱奇艺跌19.85%,唯品会跌21.43%,连年度财报利好的腾讯音乐都跌27.08%。
据报道,SEC在2020年进行初步调查后,预估有273家公司可能被列为“委员会认定的上市公司”。而这273家公司中,在美国建立的公司大约有22%,78%在美国之外建立的公司大约有78%。
此事主要归结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3月24日通过了一项法案——《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最早是由特朗普提出,202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主要包含两项内容:
1、如果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
2、外国上市公司需披露自己与本国政府的关系。
2020年5月和12月,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先后对美方出台的改法案进行过回复,回应称:
从法案内容来看,该法案对外国发行人提出的额外披露要求,包括证明自身不被外国政府所有或控制,披露董事会里共产党官员姓名、共产党党章是否写入公司章程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均非基于证券监管的专业考虑,因此坚决反对这种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以这些规定强制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市场退市,将对美国投资者利益乃至全球投资者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但美方还是直接实施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面对来势汹汹的SEC,中国的科技企业们怕以后在美股市场上,或将进退两难。
1
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直指
中国美股上市企业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一些条文内容直接针对中国,而非基于证券监管的专业考虑,我们坚决反对这种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该法案对双方利益都会造成损害,不仅会阻碍外国企业赴美上市,更将削弱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及其国际地位。
客观来讲,《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确是适用于全美的上市公司,并且美国本土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有所受损,但法案本身并不指美国境内企业,相反来自中国的上市企业是美国股票市场最重要的外国上市公司群体之一,总市值超万亿美元。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其主要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如阿里巴巴、拼多多、中石油等。
在2020年12月2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众议院本周可能会通过关于限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的议案。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答是:在资本市场已经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有关各方开诚布公地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就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议题来加强对话和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我们坚决反对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我们希望美方能够为外国的企业在美国投资和经营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而不是想方设法设置层层障碍。
国际时评发表言论,总结其意为,“证券监管政治化”在资本市场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几乎是逆势而为的,是损人害己的行为,美方执意要执行该法案可能迫使中企改变上市地点撤离美国或选择私有化,这些都将损害投资者利益。这更是一种政治偏见,中方希望以加强监管的方式互相合作,为外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
2
备受影响的美中概股
回顾美中概股回归港股/A股的历程,阿里是第一个回港交易所的互联网企业。随后腾讯、网易也相继选择了回归。
由于回归港股仍需要一些条件,受限于此,许多企业虽有此番意图,但并未能及时执行。当时阿里遇到的难题仅仅是:由于美股普遍对中国公司的不了解,股价普遍偏低。因此企业可以选择回归港股的方式,给更多内地投资者带来中概科技股投资机会,缩减过去像海外投资者不完全了解中概股,以及前期部分中概财务风波偏见所影响的估值折价。其次就是回归港股便有中概股打新的机会,中概股回归是未来打新的亮点。
2020年开始,中概股就已扎堆回乡。2021年3月仅过半,从汽车之家到哔哩哔哩,已有多家中概股或成功在港股二次挂牌,或开启公开认购,或对外放出回归的消息。
一时间,港股似乎成为回归的聚集地。中信证券早前发布的“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报告”更是预测,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根据银河证券今年3月2日发布的研报,有48家符合在香港二次上市要求的中概股公司。
但即便如此,中国的二百多家在美上市企业,仍会有许多企业一时半会无法满足港交所的条件,而这些企业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此外,这中间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回归港股并不一定要退出美股,意味着企业将在两边上市,这并未解决《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监管带来的困扰,如美方坚持要基于此法案对企业审查,则企业还要被迫选择退出美股,显然这将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
3
面对此问题国内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向?
应对策略必须加快实施,中方自然不可能在此处被“卡脖子”,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留给国内资本市场做准备的时间不多了。
目前来看,绝大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国内科技企业较多会选择在美股上市,首先是因为美国的资本市场较之中国开发较早,募资能力强、条件相对开放、监管力度大等等。对比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多发展空间,不过近些年来,国家对市场化进程有所加速,开放了比如科创版的注册制。
面对此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该如何应对?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总结各权威人士及媒体观点得出以下结论:
1、共识度比较高的比如,可以通过A股和港股回归的方式解决,但回归A股和港股仍然需要达到一定条件。因此,港股以及A股的再次改革是值得期待的。
2、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重要的是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除了港股和A股之外,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实施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次质的飞跃。同时去年,科创板已经推行了注册制,今年创业板马上要推行注册制,未来要全面推行注册制。注册制的好处在于信息披露方面往更加透明公开的方向,加快审核,缩短审核周期,应该是更加市场化,增加了企业融资便利性。
3、有网友表示:“可以尝试人民币全球化”。事实上人民币全球化也是中国央行的关注点。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曾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自然过程 不是试图替代美元”。
周诚君并且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公开发言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新一轮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调整过程中,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对于所有与中国有密切投资贸易往来的国家而言,将是一个多赢的格局。
参考链接:
https://www.chinaipo.com/news/145290.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067833666730958&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038990616411736&wfr=spider&for=pc
谁是芯片晶圆厂“基建狂魔”?| 十城造芯记
新基建一周年,狂热、下沉与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