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互联网人的焦虑
共 190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19-09-08 23:21
过去的两天里,读了一篇《中国工业三十年》的文章,文章里描述了中国工业发展三十年来的历史和变迁,给了我更大的震撼 。
个人的命运跟大时代的潮流真的太相关了,在大时代面前,无论你有多么的努力,有多大的能力,似乎都躲避不过历史的潮流,只能顺着这个潮流或兴盛或衰落。
中国的工业化改革是80年代初开始的,在此之前的工业基本都是钢铁厂,军工厂,这类大型工业。80年代初兴起的,是沿海城市,比如珠三角地区的低端制造业,一般的玻璃制品,铝制品等,更偏向日常消费的工业产品。
这一变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国家的一个选择。
当时的大型工厂,效益日益变差。像军工厂这类的,因为许久不打仗,生产了很多军工用品,无法销售出去,造成巨额亏损,但当时的大型工厂都是国有制的,有国家的股份,就算工厂亏钱,还是能由国家供血来维持。
那时候大型工厂的工人待遇是极好的。
在那个电视,冰箱,烤炉还是稀罕品的年代,大厂的工人,几乎家家都有这些家电。一个大厂圈起一大片的地,周围用一个围墙围起来,里面有工厂的各个车间,有工人的宿舍区,有学校,有商店,有电影院,KTV, 几乎一应俱全。大部分的工人都是双职工,拿着优厚的薪资,享受着完善的福利。他们都自觉高人一等,跟工厂周边的居民几乎是不相往来的。
我看着这些描述,感觉跟我们这些互联网精英们也有几分相似之处。行业内的工资收入和各种福利比起其它行业确实是比较好的,在一些大公司或较大公司工作的同学,拿着高薪,心里自也是带有一份优越感的。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我也不会有什么感慨了。
但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之外。
因为这些大型工厂的效益日益变差,亏损加剧,国家不得不做出改革。于是出现了一大波的下岗潮,有不少的工厂直接倒闭。下岗潮,工厂的倒闭,这些都是历史的潮流,但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工厂工人的人生轨迹自然也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那些在大厂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员工,他们把自己的青春,自己所有的人生都寄托在了工厂上。他们有的也受过不错的教育,但大家都有一个共性:在工厂没有倒闭之前,大家都觉得工厂是不会倒的,美好的生活是会一直持续的,自己可以干到退休。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变化会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大部分人的思想完全没有转变过来。
放不下自己的优越感,放不下自己的身段。开个早餐店,本可以赚钱养家,觉得丢面子,下海做生意,觉得不够正道,走投无路了。所以当年出现了很多的悲剧,比如大年三十,受不了生活的巨变,家主人包毒饺子,全家一起 “离世” 的,比如白天骑着自行车送老婆去“特殊场所”上班的,这些在如今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看的时候觉得荒唐不可理解,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又是何其的相似。我们的优越感,我们的互联网行业,大厂,大公司,高薪酬,高福利。如果有一天这个行业真的发生了巨变,难保就不会重演当年的那一幕 ?
我身处大厂,可以很明显得感觉到大厂员工透露出的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站在行业的顶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连出去创业,都要追求情怀,要有几千万,上亿估值的事情才会去做。类似做个抖音的运营,写个公众号啥的,大部分的高级工程师,高级产品经理是不屑的。这似乎就是当年大厂的工人,只不过时代变了,具体的事情变了,但人性依然。
我估计,写下上面这些,有人要喷我吧,当然,这并非指所有人 ,不过确实有不少高级程序员,高级产品有这种优越感。
有同学可能会问,如果未来真的会发生巨变,那还要不要做程序员,要不要继续在这个行业待。
我觉得这是个富有哲理的问题。
就像问,人终究是要死的,那人还要不要活着一样。
我觉得待吧!
尽量多赚钱,除了技术,也要培养自己的产品,商业思维,配以良好的心态,我想就算发生了巨变,也依然可以在洪流中存活下来吧。
今天跟一个同事聊天,他提到了他的焦虑。我们开始感慨,其实这个公司,这个行业也慢慢形成了一种体制,让人形成了一种心里依赖,当我们把未来,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部寄托于行业,寄托于公司的时候,我们的安全感就变得极其脆弱了。
后来,我说,焦虑是好的,当你焦虑的时候,你会去思考,会去突破,当你觉得一切都如此美好的时候,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人都喜欢窥探未来,但未来难于预测。学会摆脱对公司,对职业的心理依赖,摆脱对安全感的心理依赖,才有可能打开内心去拥抱新的变化和未来!我们的焦虑,或许可以避免历史的覆辙!
推荐阅读:
喜欢我可以给我设为星标哦
好文章,我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