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600万公款打赏主播,95后女白领被判刑

共 4487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4-06-12 18:05


  “榜一大哥”不好当。


出品 | 电商行业    作者 | 李响

为打赏主播,女白领半年侵占公司600多万
 
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有人为了打赏网络主播,把自己送进去了,你们敢相信吗?
 
有消息称,一名在上海工作的95后女白领曹某,利用公司财务管理的漏洞,在短短半年时间内非法侵占公司600余万元的资产。其中,大部分被其挥霍在直播平台上进行打赏。

图源:劳动报微信公众号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依法对此案进行了审理,并依据相关法律,以职务侵占罪对曹某进行了判决,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半,并处罚金20万元。
 
主编了解到,曹某于2019年4月大学毕业后,入职某大型公司担任出纳员,主要负责公司的现金使用、报销及网上银行支付转账工作。

2022年2月起,曹某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将公司现金和通过转账方式侵占的资金共计600万余元,直到2023年3月,公司查账发现才报案。
 
目前,曹某在直播平台用于充值打赏的涉案资金,总计600余万元,已被冻结。
 
不知道大家觉不觉得离谱,主编反正是被震惊到了。主编震惊的点并非曹某的“大胆”,而是她竟然能豪掷600多万打赏主播,这般大手笔简直令人咋舌。

更为惊人的是,曹某这样为主播一掷千金甚至不惜铤而走险的狂热粉丝,并非个例。
 
去年9月,有媒体披露,某公司资深会计刘某因沉迷网络直播,竟利用职务之便,从公司账户中挪用了高达1.23亿元的公款,打赏给网络平台女主播K宝9000万元,其他的钱也被他挥霍一空。

图源:极目新闻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主编原本以为曹某侵占的600万已是天文数字,没想到刘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属实是离谱。
 
除了上述两个案例,相关新闻也是层出不穷。诸如“小伙痴迷打赏美女主播,不惜花光26万的房款”,还有“贫困生贷款十几万伪装富二代在直播间挥金如土”,以及“公务人员挪用公款高达700万,只为在直播平台打赏主播”……
 
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缺乏判断力的未成年人。
 
今年5月,天津法院审理一起未成年人打赏160万元的案件;6月10日,湖南衡阳一名年仅11岁的男孩因沉迷游戏直播,短短两个月内竟充值近4万元;6月1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打赏310万元的案件……
 
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因沉迷网络直播而陷入疯狂打赏的漩涡,甚至因此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些案件不仅揭示了直播打赏领域监管的严重缺失,更折射出当今社会各界在网络直播素养培育方面的迫切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直播打赏的失控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

直播打赏走向失控
 
最近几年,网络直播行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其影响力和覆盖范围日益扩大。

我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显著增长,达到约7.03亿,较上年同比增长16.7%;2023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上升至7.51亿左右,同比增长6.8%;2024年全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首次超过了8亿,达到8.16亿人左右,同比增长8.7%。
 
当使用者群体持续膨胀,行业乱象也就越来越多。
 
例如,一些主播利用“感情牌”诱导粉丝进行打赏,导致一些粉丝倾家荡产;不法分子诱导网络主播的粉丝参与集资活动,进行诈骗和洗钱等非法行为“榜一大哥”为追求与女主播,不惜重金刷礼物,最终却陷入骗局……
 
结合前文所述,一系列因沉迷直播打赏,把自己“搭进去”的案例警示我们,直播打赏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上个月,歌手海来阿木在微博发文,怒批直播打赏。海来阿木说,“直播打赏”在让这个时代的“祖国花骨朵”的志向在崩塌,苦读几十年不如街头三分钟的搔首弄姿……

图源:微博


他表示,以前自己发新歌时,偶尔还会开个直播向歌迷推荐新歌,但是后来他发现直播打赏真的太快,快到对方点一下几百上千就没了,他拦都拦不住,最后索性他就不再开播。

 
海来阿木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声,迅速引发了公众对于直播打赏现象的热烈讨论。
 
一些网友对海来阿木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认为为了维护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需要呼吁相关部门迅速介入,对直播打赏开展明确的规范和监管。
 
不过,也有另一部分网友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打赏是观众的个人自由,是对主播付出努力的认可和支持,不应对其进行过度干预。
 
尽管关于直播打赏的争论双方各有其立场和道理,但从长远来看,整治直播打赏已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文化和旅游部于2022年6月22日联合发布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规定了在提供网络表演及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网络主播必须严格遵循并避免出现的31种不当行为。
 
其中,包括通过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宣传“刷礼物抽奖”等手段,暗示、诱惑、鼓励用户大额“打赏”,引诱未成年用户“打赏”或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展示或炒作大量奢侈品、珠宝、纸币等资产,展示无节制奢靡生活,贬低低收入群体的炫富行为等行为。
 
从中也可以看出,上级部门对直播打赏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主编认为,直播打赏作为一种现象可以存在,但其形式或许真的要变一变了。毕竟,当前行业已显露出失控的迹象,若不及时加以遏制和调整,恐怕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整顿打赏乱象,依旧任重道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早年间的直播生态中存在一种复杂的操作模式。一些直播公会与平台勾结,通过投入巨额资金为旗下主播刷礼物,以此作为诱饵,诱导普通观众跟风打赏。
 
这些公会投入的资金往往只是暂时流转,最终会通过各种方式回流到公会手中,而普通观众的真金白银则成为平台和公会分账的源泉。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操作模式甚至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洗钱的机会,他们通过与公会、平台的合作,将非法所得伪装成合法的直播打赏收入。
 
许多因挪用公款或诈骗而打赏的人,往往就是在这种精心设计的圈套中上当受骗。
 
最近两三年,在平台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下,直播打赏中的诱导和欺诈行为有所减少,但那些为了迅速获利而不择手段的人,仍然试图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谋取打赏。

这些行为虽然隐蔽,但其潜在的危害却不容忽视。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到网民打赏低龄化、打赏金额天价化的现象,同时,跟随式打赏、竞争式打赏仍然难以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
 
在打赏背后,主播既是知情者也是受益者,肩负着规范自身行为的责任;而平台和有关部门作为监管方,更应当肩负起监督管理的重任,确保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用户作为参与者,也需要自律,理性对待打赏行为。
 
总之,整顿直播打赏任重道远,无论是主播、平台、有关部门还是用户,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THE END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
可以点击右下角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浏览 804
8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8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