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笔记产品,它有点走歪了!
先说下,这篇文章是我上周末写好的存货。本以为手术完就可以恢复更新,但因为手上插着留置针,所以打字很艰难。
不管怎么说,能干活了就恢复,毕竟这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工作了,而是一种爱好和习惯。
好了,言归正传。
前几天有个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自己是「印象笔记」的用户,但最近对这款产品是越来越失望了。
原因很简单,营销过重。
印象笔记是 Evernote 的中国版,最早我是 Evernote 的用户,也用过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弃用了。
印象笔记和 Evernote 看起来虽然差不多,但实际上也是两套账户体系,两个独立的产品。
作为一款笔记类工具产品,为什么遭来了用户的吐槽呢?我到知乎上搜了下,看到了这些。
就像前面说的,营销过重是印象笔记被用户吐槽的主要原因。
工具产品本身的价值是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来自于实际使用后带来的直观体验。如果只是一味地靠营销驱动,难免遭人反感。
我看到有个网友发了张截图,时间是去年 11 月份的。光是在印象笔记的单个页面就出现了 6 个推广位,甚至还出现了某猫的广告。
用过这类产品的都知道,会员服务是他们的商业模式之一,并且也会开发出不同等级的会员特权。
如果你以为在印象笔记上购买会员就能免广告,那就太天真了。
我找到了他们最高会员等级「专业账户」的特权说明,其中有一项叫「去第三方广告」。
注意,是去第三方广告。
什么意思呢?
说白了,就是帮你去掉别人在他们这投放的广告,但自己的广告照打无误。
说得再直白点,就算你买了会员,他们还是要从你身上揩油。
有人可能会说了,我就是存存文档、做做笔记,用免费版应该也可以。可实际上,你去看免费版的权益,这就是妥妥的让你升级会员。
其实,在设计这种会员特权的时候,产品经理和运营都会经过仔细的计算,要么你付费买会员,要么你用起来会特别别扭。
按照普通用户的常规用法持续使用,免费版显然是不够用的。因此,你就会升级会员。
然后,通过不断的营销和撒钩子让你购买会员,基础会员不够,还会让你升级专业会员。
我看有人说自己续费的会员都到 2026 年了,可产品还在向他推广会员续费服务,美其名曰花更少的钱锁定更长期的优惠。
说白了,就是让你现在掏钱买未来还没交付的产品。你出钱了,他们啥也不用干,成本几乎为零。只要产品不挂,这件事就可以持续做下去。
所以,这就是印象笔记持续做营销卖会员或者让你持续续费并购买远期会员的原因。
其实推销会员也没毛病,毕竟这是他们的商业模式,可这是建立在产品为用户创造额外价值的基础上的。
可是,对于一款工具型产品来说,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我在知乎上看过一些印象笔记老用户的评价,其中有不少都表示了对产品的堪忧,有的甚至决定放弃会员做迁移。
比如,随着他们沉淀的内容逐渐增多,产品使用越来越卡,而且搜索功能体验并不好,很难从自己海量的内容中快速找到想要的知识。
另外,笔记类产品的沉没成本是逐渐提升的,如果哪天你想迁移了,也是件非常费劲的事儿,所以只能将就。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笔记内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毕竟是中心化的数据存储,万一数据出异常或者遭到某些攻击,自己的数据资产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还有就是不少人有过的体验,自己在本地编辑半天的内容出现同步失败,或者在不同终端上出现数据紊乱,这也是让人很头疼的事儿。
这些问题在老用户身上出现的概率比新用户高,伴随着这种体验,再加上产品不断加码的营销,用户自然会很反感。
其实对于一款工具产品来说,只要把基础体验做好、把功能价值发挥出来,就算收费,用户也是愿意买单的。
最怕的就是产品不怎么样,收钱第一位。
另外在续费方式上,印象笔记可以一次性购买之后很多年的服务,这种「期房式」的营销策略,实际上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划算。
一方面你将自己绑定在这款产品上,为后期更优秀产品的出现选择设置了门槛。另一方面,如果产品挂了就抓瞎了。说到这一点,很多人都还没忘记 ofo 小黄车吧。
当一款产品把自己的重点放在营销上而不是产品上时,产品原先的优势可能就会被稀释了,用户也会做出自己的投票。
产品不易,且行且珍惜!
················· 唐韧出品 ·················
估计我还得住几天院,这几天每天打三瓶点滴,一次就得四个小时,挺遭罪的。
再次奉劝大家注意身体,尤其是长期熬夜加班的,趁早投资身体建设,有些事没法重来。
接下来几天的文章可能不会太长,也会吃个饭赚点医药费,你们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