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只能用来避坑,提高下限
共 742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1-06-18 16:26
在探索产品改进方向、新业务的时候,不少公司都希望有一套方法论来严格推导出最优选择,经过多年的尝试,我基本已经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感觉到,更可能的,方法论只能告诉我们哪些方向是大概率要失败的,即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下限、避开天坑、做减法。更进一步,方法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发现错误,从而减少时间、人员、金钱的损失。
所以,我会说产品创新顾问有点像职业杀手,任务是把明显不靠谱的产品杀死的摇篮之中,而且是“早死早超生”,产生的结果是资源释放,让资源自然流向成功概率高的地方。
日常的表现呢,就经常做“劝退”的工作。可惜,这好像不是一个容易收费的活计。我总不能说“我跟你说别做了,现在就停掉,能帮你们省1000万,所以,给我100万吧”。而且,这么做很容易得罪人,有时候利益相关方太多,大家也都清楚事儿成不了,但要停下来,那可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再者,就算用一套方法论打下来,我们也只能追求“程序正义”,没法做到“结果正义”,这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死结,有时候真的要靠彼此的信任。
最后,就算结果对了,顾问者也没法证明自己的贡献占多少比例,没法量化。
咳咳,看起来还真是“医者无法自医”,研究方法论只能提高一点下限呢。
那突破上限的事情怎么做?貌似运气、灵感、情怀这些更重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场讨论的过程中,大家的情绪也很重要,在聊到某些方向的时候,如果多数人眼里无光、心中没火,只关注数字计算,那估计也是成不了的。
__________苏杰(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共4本书,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也是产品创新独立顾问。
如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产品创新相关领域的培训咨询服务,欢迎联系下面这个微信(i1375821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