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为什么写游记

Python七号

共 169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8-16 10:26

前段时间看了《明朝那些事》,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个人物,一个是徐霞客,另一个是王阳明。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提到徐霞客,你一定会想到他写的《徐霞客游记》,即使你没有看过,也一定会记得,因为徐霞客实在太出名了。

不过徐霞客穷其一生去旅游,去记录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出名,也不会料到会出名,那时候去旅游根本不可能成为网红,考取功名才有可能。

徐霞客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这得从徐霞客的爷爷的爷爷徐经说起。

明朝的时候,要想出人头地,青史留名,只有一条路——考试(似乎今天也是),徐经当初在江南也算是一个又有钱又有文化的小才子,徐经在乡试考取第一关后,结交了几个朋友进京赶考,考完后一起吃饭,成绩还没下来,徐经就高调的预知自己金榜题名,结果被人举报行贿考官,提前预知考题。不管是否含冤,最终结果就是被剥夺了考试资格和今后的功名,一起牵连的还有铁哥们唐伯虎。

自此徐家对科举考试心灰意冷,去他娘的,爱考不考,反正有钱。

到了徐霞客爸爸这一代,更不愿意做官了,虽然可以花钱买官,但他对此嗤之以鼻。他爸爸有个爱好,就是没事就带家人去旅游,游山玩水,饱览名山大川,因此,在徐霞客很小时候,就对外面的山山水水很兴趣,别人上课看《孟子》、《中庸》,他看《水经注》,放学后就去外面打野。

有了这样游手好闲的孩子,徐霞客他爸不但不责骂,反而还表扬,曾对人说「次子弘祖眉宇之间有烟霞之气,读书好客,看来可以继承我的志趣,我并不愿意他富贵。」有了父亲的支持,徐霞客对科举考试也毫无兴致,第一次童子试也是名落孙山,于是就再也不考了。

这种态度就相当于今天不好好学习,还拒绝参加高考,要是放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肯定是要暴打一顿,要是再不学,就撵出去打工。

还好徐霞客的父亲母亲都是比较开明通达的人。19 岁那年,父亲去世,守孝 3 年后,尽管徐霞客出游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去处,但目标是清晰的:游遍大好河山。他母亲为他做了一顶「远游冠」,鼓励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约定每年春天出去,秋天回来。

出游最重要的是要有钱,现在在外面的吃穿住用,哪一样不花钱?古代也是如此,没有免费的服务和商品。

但即使徐家有钱,也只是相当于一个今天中产的水平,按今天的标准,一年去旅游一次,也就够了,但徐霞客旅行日程是:一年休息一次。而且,徐霞客游了 30 年。

因此,钱成了问题,不过徐霞客的旅游跟你想的不一样:

交通费:他不坐火车、也不坐汽车(想坐也没),少数骑马,多靠步行(骑马爬山试试)。

住宿费:基本不需要,徐霞客去的地方,当年大都没有人去,别说三星级,连孙二娘的黑店都没有,树林里、悬崖上,打个地铺,也就睡了。

餐饮费:基本也没有,徐霞客去的地方,也没什么餐馆,每次他出发的时候,都是带着干粮,而且他很扛饿,据说能扛七八天,至于喝水,山里面,那都是矿泉水。

就这样,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徐霞客,穿着俭朴的衣服,没有随从,没有护卫,带着干粮,独自前往名山大川,风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饿,一年只回一次家,只为攀登。

从俗世的角度,徐霞客是个怪人,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业,按很多人的说法,是毁了。

其实讲述这人的故事,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他为何要这样做。

一个富人加贵族,放弃锦衣玉食的安稳生活,没有资助,没有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究竟为了什么?

其实答案就在其中,因为徐霞客想这样做,也确实这样做了。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疑问,那只是因为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干一件事情非得有个世俗的解释么?

其实并不。

这个世界只有一种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徐霞客做到了,因此徐霞客是一个伟大的人。

这一点让我感触良久。

也请你说说你的读后感。

推文计划:周一至周五写 Python 相关话题,周六周日写随笔,尽最大可能保证文章质量。如果可以给个在看鼓励一下😄。

浏览 6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