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4位数学天才,如今齐聚美国搞科研,令人叹息

开发者技术前线

共 2364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0-07-27 19:36


点击“开发者技术前线”,选择“星标?”

在看|星标|留言,  真爱


回复“666”,获取一份专属大礼包

最近这些年,计算机、电子产业异军突起,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追捧和重视,电子产品智能化已经成为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与此同时,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40多年的时间,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从扫除文盲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乃至将来还有可能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都充分说明国民文化水平在不断提升。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可以大大提高国民素质,从而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作为我国的顶尖学府清华北大,自然成为我国高科技人才培养的肥沃土壤,每年全国各地的“天才”“学霸”几乎都被清华北大收入囊中。可是,我们也要认清一个事实,这些“天才”“学霸”最终能够成为国际顶尖科技人才的还是少数。可想而知,培养一个国际顶尖科技人才是多么不容易。
随着计算机、电子产业的持续发力,也让我们看到数学方面的顶尖人才炙手可热。因为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专业都是以数学这门学科为依托,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数学的发展,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低位徘徊,也可以说是比较低迷,相对于我国近代数学的辉煌逊色了不少。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我国数学教育尤其数学顶尖人才培养还相对落后,加强数学教育,加快顶尖数学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说到顶尖数学人才,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北大4位数学天才。他们作为北大“1号院系”培养出来的顶尖数学人才,如今却齐聚美国任教搞科研,除了其中一位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搞科研外,其他三位都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搞科研。他们同属于北大数学的“黄金一代”,都在世界数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堪称是世界数学领域的顶尖人才。
许晨阳
他们4位分别是许晨阳、恽之玮、张伟和朱歆文其中,许晨阳是其他三位的师兄,1999年进入北大数学系学习,而恽之玮、张伟、朱歆文是2000年进入北大数学系的,他们三位属于同届同学。
更为巧合的是许晨阳、张伟和朱歆文都来自于成都,中学时代分别就读于树德中学、成都七中和石室中学;唯独恽之玮来自于江苏常州,中学时代就读于江苏常州高级中学。
恽之玮
他们从小在数学方面就颇具天赋,而恽之玮可以称得上是“学神”。从小学到高中参加数学竞赛纷纷获奖,18岁时崭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满分金牌,并且进入国家数学集训队。
其他3位,从个人资料上来看,许晨阳、朱歆文也都进入了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只有张伟进入的是四川省数学集训队,不管是进入国家集训队,还是省级集训队,都说明他们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正是因为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出色表现,都是以保送的形式进入北大数学系学习。后来,都不约而同地出国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张伟
他们学有所成后,恽之玮、张伟、朱歆文直接留在美国工作至今,只有许晨阳2012年回到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教。回国效力6年后,于2018年秋又回到了美国工作。如今他们齐聚美国搞科研,这实在令人叹息。
他们先后获得了被誉为“科学界的奥斯卡”科学突破奖中的数学新视野奖,这个奖旨在表彰全世界最顶尖科学家。由此充分证明了他们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是货真价实的数学顶尖人才。纵观这几年他们取得的成绩,没能留在我国工作,真的十分可惜。但人各有志,选择在哪里工作是他们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
朱歆文
北京大学数学系被誉为“1号院系”,也足以印证数学这门学科在北大的地位。这些年来,从北大“1号院系”走出的数学人才有很多,但全世界顶尖的人才还是屈指可数,所以他们4位份量有多重就可想而知了。那么,我国人才流失,在令人叹息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呢?
首先,我国人才竞争力相对于发达国家还较弱。从发布的《2019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可以看出,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瑞士、新加坡和美国,而我国排在第45位,相较于2018年还下降了2位。该报告主要是从国家在人才培养、吸引、留存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这份报告显示出较高排名与较高的收入水平有关。
其次,我国论资排辈现象还很严重,有时资历比成果还重要。其实科研更应该看重成果,这样不仅能体现出公平性,还能激发出年轻人的研发热情。如果抛开年龄和资历,只以取得的成绩论英雄,这样的科研环境更有利于年轻一代大显身手。
最后,科研平台很重要。对于科研人才来说,好的平台更容易取得成绩,这样的平台不仅体现在资金投入,还体现在学术氛围上。许晨阳曾经说:“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系是全世界最好的数学系之一,我还是希望去看一看,一个顶级的数学系是怎么运行的。”由此可见,一个好的科研平台更利于有志之士施展拳脚,多出成果。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强大,人才流失的现象会有所好转,人才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END


前线推出学习交流群,加群一定要备注:研究/工作方向+地点+学校/公司+昵称(如大数据+上海+携程+可可),根据格式备注,可更快被通过且邀请进群,领取一份专属学习礼包

扫码加我微信进群,内推和技术交流,大佬们零距离


浏览 1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