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腾讯医学ME大会成为一个「现象级」话题
共 11511字,需浏览 24分钟
·
2022-05-25 18:51
编辑 | 王川
中国人向来惮于谈论生死。直到今天,我仍然能记得,第一次看到《人间世》时所带来的心灵冲击,在家消化了好几天,才从情绪中走出来。
在一期节目中,复旦肿瘤医院的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说:"做医生,就是永远小心、再小心。"忙完手术的他,两手搭在膝盖上,靠在墙上就已经睡着了。
我能直观感受到的是,2016年左右,医患紧张程度还像雾霾一样,一直消散不去。当时,医生群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另一方,网友的戾气很重,对医生已经是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所以,这样优秀的记录片,做了非常好的"科普"作用——在医院这样一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地方,让医生体谅患者的心境,更能让患者理解医护人员的辛劳。
"我们组织过成百上千次的抢救,我们成功,我们也失败。正是能体会这种切肤之痛,我们才能毅然决然地守护着心里的最后一亩田。医生是人,不是神。"
在《人间世》播出之后,舆论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
分享这个例子,是因为我觉得,医学是一个值得被持续普及的领域。受限于信息差,患者到了医院之后,普遍拥有一种"弱者心态",在不好的舆论环境下,在直面生死抉择时,这种心态会逐渐演变成焦躁、甚至偏激。所以,医生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病情,不夸大、不隐瞒。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2020年写过的一篇文章——《我们对腾讯战疫一无所知》。其中有一个数据:在2020年2月,短短一周内,腾讯健康的小程序日活跃用户超过了3000万。当时,这个小程序的开发,只用了4天。"疫情地图"、"在线问诊"的这些功能,非常有效地舒缓了民众的恐慌。这直接说明,民众对"医学科普"是有需求的。
当时,一位腾讯健康的高管对我说:"只要这件事情值得做,所有风险我们都愿意来承受,还是要看这件事情的价值。"
2022年5月,被疫情隔离在家的人,学会了用手机抢菜,也越来越接受用手机来学习疾病。这一切,都是科技与互联网带来的真实改变。520的前一天晚上,腾讯ME大会举办。周末,我找了一个时间认真地把视频回放从头看到尾。因为里面有几个重要的话题是我想看的:风湿免疫科、宫颈癌。
风湿免疫科里有一种病,叫红斑狼疮。这种病,好发于女性,容易在脸上出现蝶形的红斑。我的一位50岁亲戚得了这种病。她是一个爱美的人,不想因为"丑陋"伤了自尊,给自己的心理负担很大,总觉得自己自己拖累了家人,常常一个人坐在床上掉眼泪。她也害怕病治不好,放心不下自己的孙女。但是,经过规范的治疗,红斑狼疮的患者可以很正常地工作、生活。现在的她,肯定比我更需要听听专家是怎么讲这种病。
至于宫颈癌,与乳腺癌一块并列的"两癌筛查",在农村的开展不是那么普及,"讳病忌医"是一种普遍心态。在我生活的村子里里,患癌的人不在少数。有一位邻居得了乳腺癌,被迫做全切手术。平时有“社牛症”的她不太爱出门了,天气热的时候也会穿着厚厚的外套。有一些妇女患了宫颈癌,有早期症状的时候,羞于启齿也不会去看医生,心想着“扛过去就好”。后来,即便是坐在村口、已经看淡生死的老人,也常会在谈到某个年轻的逝者时摇头惋惜。
把时光往前倒推五年,那时的她们,肯定比我更需要听听专家是怎么讲这种病。除了这两种病,急性心梗、环状RNA疫苗,也都是值得关注和科普的话题。但是,谁来做这些事情?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希望腾讯ME大会成为一个"现象级"话题。它存在的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值得被每一个人看到。
从2019年开始,腾讯ME大会每年举办一次,本质也是做着和《人间世》等纪录片一样性质的事情: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正确的医疗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平常人的手里,让医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有,让每个人先成为自己的医生。
所以,在今年的ME大会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就说:"'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是腾讯的核心战略。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加速医疗创新的步伐,同时也能让医疗健康体系治理更高效、服务更可及。
以下是五位专家的演讲精华,篇幅有限,不能全文展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用腾讯视频搜索「腾讯医学ME大会」观看回放。
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认真看一遍。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风湿免疫病,
从"不死的癌症"到长期缓解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风湿免疫病,
从"不死的癌症"到长期缓解
风湿免疫病患者超过1亿
风湿免疫病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疾病,会引起肢体的残疾,内脏损伤,比如慢性肾炎、肺间质纤维化等。
在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看的病种是最多的学科之一。它可以分成10个大类,包括100多种疾病。从患病人数上来看,类风湿关节炎450万,狼疮90多万,自身免疫病和风湿免疫病加在一起超过1个亿。
过去人们常把风湿免疫病叫做“不死的癌症”。这些年已经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可以得到缓解,甚至完全缓解。
慢作用抗风湿药,是类风关治疗的根本
下面来说类风湿关节炎。左边这个图就是类风湿关节炎手的畸形,可以看到手近端指间关节、长指关节、腕关节的肿胀畸形,有典型的纽扣花样的畸形,有天鹅颈一样的畸形。
风湿免疫专科医生看到这样的手基本上能够诊断是类风湿关节炎。如果看类似中间的图片,这是骨关节炎,这个疾病关节受累的特点和类风湿是不一样的。右边这个关节炎是银屑病关节炎,或者叫牛皮癣关节炎。
不同种类关节炎的表现不同,用药方法、治疗也不一样。要正确诊断,才能得到正确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可以缓解的,甚至完全缓解,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提高。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两方面来考虑。第一,要有很好的治疗理念和策略。第二,强调早期治疗、积极治疗和规范用药。在这个前提之下,要注意用药的方法和用药的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六大块。左边是一些的简单的症状缓解治疗。中间红颜色标的慢作用抗风湿药,也叫缓解病变的抗风湿药,这类药是治本的。很多患者仅仅是治标,病情改善而没有加上这些治本的药物,所以病情一直缓解不了,反反复复很多年,最后畸形、残疾。
绝大多数患者其实不需要手术就可以治的很好,除非是已经完全畸形,没有太多的功能。所以,如果可治的时候,用药能改善,就不要先去做了手术,这是我认为的治疗原则之一。
积极治疗可以使类风湿关节炎得到缓解,尤其是持续用药。左边这个图展示的是我们团队的一个发表的研究。
如果一个很好的方案,好好用药,患者的缓解率可以逐渐提高,每3个月可以提高20~30的百分数。这个方案已经被欧洲类风湿关节治疗的指南作为推荐。在全世界,很多患者都适合这样的治疗方案,积极、且持续。
狼疮治疗的目标,是综合手段达到免疫稳态
接下来说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引起多器官损伤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内脏的损伤越来越重。要纠正这样一种现象,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比较常用的一类药就是激素。很多患者往往开始使用的激素量比较大,时间比较长,导致很多不良反应,病情反反复复。因为一减量病人就复发,只好再加量,加量之后控制,又减量又复发,病情常年得不到缓解。
纠正的主要方法,应该是在病情比较偏重的时候,提供相对比较适量的激素,使病情得到很快的缓解,同时加上免疫抑制相关的药,使病人的免疫系统得到稳定,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免疫异常。从上图可以看到,狼疮发病的时候,人体好的T细胞,黑色标的Treg细胞是减少的,左边向上的白色细胞是增多了的,是不好的T细胞,因而导致很多患者出现炎性病变,发烧、皮疹、肾炎、血管炎等等,病变在进展。
治疗上,我们强调的一个词叫免疫稳态,对病人长期缓解非常重要,使好的T细胞减少的状态得到纠正,病情就会得到控制和稳定。一方面是经典的传统治疗方法,像刚才讲到的激素、免疫制剂等等,可以使病情得到改善。但靶向治疗应该是狼疮治疗发展的方向,可以使患者的炎性指标得到控制,免疫异常得到平衡。
风湿免疫病人群庞大,通过规范治疗,这些疾病其实已经能够实现完全缓解。所以患者要有信心,和医生好好配合,治疗疾病、战胜疾病,阳光总在风雨后。
2
北京协和医学院乔友林:
人类必将打赢和宫颈癌的战役
2
北京协和医学院乔友林:
人类必将打赢和宫颈癌的战役
宫颈癌是恶性肿瘤中唯一病因明确的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是引起宫颈癌的病因。200年前意大利的妇产科医生发现修女不患宫颈癌。
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的病例都与14种高危型HPV感染有关,最常见为HPV16型和18型。
德国科学家豪森博士找到病毒DNA与人类DNA整合的证据,病因盖棺定论,宫颈癌成为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中唯一病因明确的肿瘤,荣获2008年的诺贝尔奖。
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我们有了对抗HPV的现代化武器,那就是HPV疫苗和核酸/蛋白筛查技术。
HPV病毒样颗粒疫苗俗称宫颈癌疫苗。在我国,约84.5%的宫颈癌都与HPV16、18型持续感染有关。已上市的5种疫苗均覆盖了这两个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宫颈癌的型别。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这几种疫苗均有预防宫颈癌的功能,关键是应尽早接种。
我国研发的2个国产二价HPV疫苗分别于2019年12月和2022年3月获批上市。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继英美后第三个成功研发和生产HPV疫苗的国家,让我国女性都能尽快共享HPV疫苗这一人类科学进步的成果。
HPV预防性疫苗和筛查相结合,才是最佳的预防方式
宫颈癌的发展有个从HPV感染-持续感染-癌前病变-侵润癌的漫长过程,对成年妇女重点是定期宫颈癌筛查,所有有过性行为的25~64岁女性都应该定期参加宫颈癌的筛查。
发展中国家,女性至少在35和45岁的时间点上,分别各接受一次高精确度的筛查,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预防宫颈癌有两道关口,第一,在病毒侵入人体前打疫苗,体内抗体就会把病毒杀死。第二成年妇女需要定期筛查,若能在癌前病变阶段查出来就可以达到根治。HPV预防性疫苗和筛查相结合才是最佳的宫颈癌预防方式。
我们团队进行了大量癌症筛查技术和疫苗研究,希望研发一个既简单又便宜的技术,而且要能在沙漠高山等多种场景下都可以使用。
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适合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宫颈癌快速筛查技术国际合作研究。从2003年开始克服了许多困难,2007年中国项目组取得成功。中国主导研发并生产的宫颈癌筛查产品careHPV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通行证,为全球消除宫颈癌的危害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还与腾讯觅影合作研发宫颈癌人工智能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中国宫颈癌筛查技术发展较快,但传统的阴道镜检查活检已成为制约筛查准确性的瓶颈,是宫颈癌整个预防链条中的最后一公里。
AI阴道镜技术应用发展的目的,第一是解决基层妇科医生资源不足以及能力提升的问题。第二,提升阴道镜检查的诊断与质控的管理能力。第三,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造成的漏诊和假阳性造成的过度活检所引起的组织损害,更好的实现宫颈癌癌前病变精确定位和质控的管理。
将来,AI的贡献不仅是帮助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宫颈癌防控的工作,而且也是结合腾讯贡献给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妇女健康的善举,它将有力推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倡议的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服务国家大战略。
中国宫颈癌防治实践
在宫颈癌的防治方面我国也开展了很多的工作。2009年起在卫生部和全国妇联的关怀下,我国开始启动了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两癌检查”的项目。先帮助最需要的人群,年龄35~64岁,每3年一轮。到2018年为止,10年来累计为近1亿人次的适龄农村妇女提供了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作为中国首个宫颈癌消除探路者,鄂尔多斯两癌筛查和HPV疫苗区域性计划免疫从点到面,也成为了全国的榜样。
从2016年到2025年10年战略,鄂尔多斯依照世卫组织《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目标,开展实施宫颈癌防治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为13~18岁适龄女性实施宫颈癌的疫苗接种;二级预防继续为35~64岁适龄女性开展两癌筛查;三级预防为确诊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及时的治疗,进一步推动两癌的防治工作。
作为消除宫颈癌的创新试点城市,鄂尔多斯将在2023年提前7年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的阶段目标。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也越来越造福全人类,中国疫苗不但为国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还将供应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创人类生命共同体。
总结
第一,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消除宫颈癌,需要有各负责任的成员国的积极参与。
第二,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提前,防控刻不容缓。
第三,HPV疫苗越早越小接种越好,优先接种9~14岁女孩,其次才是15~45岁的成年女性。
第四,筛查方面,35~64岁成年女性定期进行高精确度的宫颈癌的筛查。由此,宫颈癌将成为通过疫苗接种、筛查和早诊早治来全面预防乃至消除的第一个人类的恶性肿瘤。
中国消除宫颈癌任重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打赢这场消除宫颈癌的战役,共同创造一个没有宫颈癌的美好世界。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救治?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救治?
通常我们供应心脏血液的有三根主要动脉,叫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随着人的年龄增加,尤其是各种因素导致血管内的斑块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可以突然形成血栓。
血栓的形成和斑块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种像冬天房子上长上雪,房子是在那儿的,雪增加了房子的高度,在血管腔内使血管变得狭窄,或者是完全的血流中断,这样就会导致心肌缺血或者心肌梗死。
所以,心肌梗死实际上是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情况下,如果说不是突然血管的闭塞,仅仅是缺血的话,我们就叫它心绞痛。心绞痛如果发展到严重程度,容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冠心病,是目前看到所有疾病中间最危险的一种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通常有心前区、胸部,甚至腹部、咽部发生一种压迫感、紧缩感,或者说它疼。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你可能在一生中间所经历的最难受的一种症状,通常用一个词叫做濒死感。
出现了这种症状以后,不仅仅是时间会持续比较长,一般超过15分钟、20分钟、30分钟,甚至更长。更重要的是病人常常伴有大汗、伴有意识不清、全身无力、瘫软,这种时间的延长给病人整体身体状况带来极大的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往往突然发生,症状又很严重,目前为止是全世界死亡原因第一的疾病。
三个步骤,抓住心肌梗死救援黄金期
心肌梗死发生的场合既可以在家庭,也可以在工作单位,甚至在上班路途中间。所以,对于有心肌梗死危险,我们大家都应该了解一些知识,怎么更加有效地在心肌梗死发生的第一时间来救治心肌梗死的病人。
我们在中国心肌梗死救治日中,特别强调两个120,一个是告诉公众,告诉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要拨打120;同时也告诉我们的医生,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黄金救治时间是120分钟。
心肌梗死还有一部分病人,在发病的时候是以猝死为主要表现。对于公众尤其是像公众服务行业,像商场、超市工作人员、消防员等等,都更应该掌握心肺复苏或者说心肺复苏加上急救除颤。
在公众场所,我们都应该配备心脏自动除颤器AED,这样的话才能心肌梗死患者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患者存活下来的几率才能更高。
心肌梗死的抢救步骤,有三个步骤。
一个是现场,患者家属、目击者、同事等等可以帮助患者躺平、吸氧。如果发现心脏猝死,要进行心肺复苏。这个叫现场自救,但千万不要忘了第一时间拨打120。
除了在现场救治以外,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叫急救转运系统,拨打120的目的是在院前有效的通过急救转运系统,把患者送到能够有条件救治心肌梗死。
第三,急性心肌梗死最终要解决问题一定要到医院。没有医院,别的地方不可能救这些患者。
为了大家最容易识别的这个医院能不能有效救心肌梗死,我们都会用一个品牌,叫胸痛中心。所有有胸痛中心的医院一定有条件去救心肌梗死,更多的不仅仅是条件,而是能够把有效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流程,有效提高心肌梗死的救治效率,使心肌梗死患者在这些医院能够真正有效实现120分钟救治。这120分钟很大程度上还是有赖于患者和患者家属。我们的急救系统,院前转运这块非常重要。
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已经有5500家医院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间,有2000多家医院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已经初步形成了我们国家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网络。
这个网络将为我们每年200万心肌梗死的死亡的患者带来极大的福音,为更多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病过程中间得到更加有效的救治。
院内的救治,第一项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突然闭塞的血管能够开通。这种开通有两个方法,一个用药物,我们通常叫溶栓;另外一个是介入治疗方法。无论是溶栓,还是放支架,对心肌梗死救治都非常有效,但是都强调的要早,越早患者得益越大。
10个心肌梗死中,8个可以预防
此外,急性心肌梗死不能仅仅满足于救治,还有如何更加有效的预防。现有的科学证据告诉我们,急性心肌梗死是可防、是可控的。10个急性心肌梗死,9个可以预测它是否发生,另外有8个可以通过干预的手段来预防。
说到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我们要强调急性心肌梗死是如何发生的,主要是哪些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通常讲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另外还有吸烟。这四个因素,几乎占了心肌梗死发病的80%。肥胖、饮酒、睡眠不足或者说情绪激动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诱因,比如说暴饮暴食、剧烈运动、过度疲劳、季节变化。比如,冬季就比夏季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和诱因,只要是有这方面的相对高风险人群,就应当在各个方面加以控制。
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应该是两大部分,一大部分应该公众自己要做好,因为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充分休息、心情愉悦、定期体检。
另外一部分,就是要有医生来帮你,如何使危险因素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我们提出叫三高共管,降压、降脂、降糖,更多的是要达到要求的目标值,持续达标。同时,有些药物一定要使用,比如说他汀的药物,控制和稳定斑块。另外对于相当一部分病人要用预防血栓的药物,比如通常知道的阿司匹林。
祝愿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一颗健康的好心脏。
4
北京大学魏文胜:从基因编辑入手,
创造预防新冠的环状RNA疫苗
4
北京大学魏文胜:从基因编辑入手,
创造预防新冠的环状RNA疫苗
基因序列研究的三个层次:读、写、编辑
所有的生命都是被编码的,整个密码由ATCG4个字母来组成的。这4个字母有不同的排列组合,它的变异其实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主要来源。但同样,这样一个基因在序列上面的突变,哪怕是单个密码的突变,都有可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严重遗传病。这也是为何这个密码本如此重要。
我们对这个序列信息是非常痴迷的。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序列有三个不同的诉求。
第一个,我们想读出来,想知道它的排列顺序是什么样子,为何最后会影响到最终的蛋白序列,以及它的功能。序列读取方面的里程碑事件就是测序技术。不久前,《Science》6篇文章同时宣布,我们已经对整个人类基因组完成全测序。
第二层次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参与来写。写的话,其实在人体体内原始机制上面,就有这样一个非常高效精准的机制,其实就是复制,一个细胞变成另外一个细胞。以人的细胞为例子的话,我们3×10的9次方这个密码子这样一个序列信息,能够在很短时间之内精准的完成复制,它的精准度、效率是非常高的。相比较而言,我们人为的这样一个书写动作,就是所谓的序列合成,它的精准度、效率和体内固有机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第三个层次,就是基因编辑。在海量的序列信息面前,我们不去从头到尾做书写,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希望对希望改变的地方做精准的改变,就是所谓的编辑。
谈到基因编辑,我们会介绍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定位,就像导航系统,能够精准的知道我们的位置以及我们走的这个方向。那么在基因编辑这个层面来讲,这个定位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它的难度是最大,也是最关键的。第二个动作才是所谓的编辑,我们对序列信息如何做调整和改变。
基因编辑对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系统就是CRISPR系统。这其实是我们从细菌学到的一个花招。
细菌在长期的进化和演化过程当中,它其实有一套机制能够保护细菌不被它的病毒,就是噬菌体的侵染。这个系统其实是它的免疫机制,这个免疫机制,它能够有机会记住敌人的序列信息,能够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通过第二次展示完以后,调动自己内源的机制攻击敌人。
这样一个机制被搞明白以后,它的里程碑事件其实是变成了基因编辑的工具。这也是Jennifer A.Doudna和Emmaeuelle Charpentier 2012年在《Science》发表的文章。通过两个组分,一个是RNA来定位,一个是通过Cas9来做编辑。这样的一个CRISPR系统来第一次诞生了基因编辑新的工具。
基因编辑的应用:遗传性疾病治疗、诊断方方面面
说到基因编辑,我们其实特别希望能够利用这样一个分子剪刀直接介入到治疗,不管是感染性疾病还是癌症,还是遗传性疾病。我们希望在没有替代疗法的情况下,这个新式武器能够带来一些机会、新的治疗希望。
这个技术平台在很多遗传性疾病上面,其实已经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或者理论上的可行性通路。
比如说β型地中海贫血就是一个典型的遗传病疾病。这个疾病其实是已经可以被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来有效治疗。我们可以通过把病人的有问题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出来以后,在体外做基因编辑来修复底层的一些突变,然后把修复的造血干细胞重新回输到病人体内,重建整个造血系统。这种方式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根治这个严重疾病,而这种根治是没有任何替代疗法的。
在中国,其实我们有大概30万中型和重型的地贫患者,而我们自己的转化团队已经能够成功地帮助病人完全达成一个治愈的效果,这是基因编辑在治疗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突破。
基因编辑它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间。整个应用层面,不管是从直接介入治疗,治疗遗传病疾病或是某些癌症,包括和CAR-T的结合,还是说可以用来做一些诊断,甚至在畜牧业、农业,方方面面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但基因编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免疫原性问题,脱靶或者安全性的顾虑,递送等方方面面都存在一些瓶颈。
底层基因编辑突破:从外源蛋白递送到招募内源编辑酶
我们的团队也在思考有没有一些其他可能性来发展新的基因编辑工具,突破现有的一些局限。
我们注意到,人的细胞里面有自己的编辑系统,比如说我们有固有的内源RNA。最终2019年我们实现了叫做LEAPER的这样一个技术。
通过一个简单设计的特殊RNA,把它给递送到细胞里面去以后,就可以招募内源的编辑酶为我们所用,来做精准的单碱基编辑。这个单碱基编辑只需要递送RNA分子,而不需要像CRISPR系统一样,一定要把外源蛋白从外边带到里面去。这样的话,它可以一下子解决很多的一些问题,比如说递送的负担就不存在了,同时它的免疫原性包括它的效率,安全性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这个新的技术诞生发明之后,我们也在不断去优化。今年我们也发表另外一篇文章,推出LEAPER2.0这样一个新版本。
这个版本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特殊的旁位编辑被我们给解决了。第二就是我们把效率做了一个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样的话,就是说在未来利用LEAPER RNA编辑的体系来用作治疗上面,就有了更加强大的有利武器。
这个效率优化的版本其实是用到了环形RNA,也就是我们把RNA分子首尾相接、环在一起以后,就可以极大提升它的稳定性。
新冠广谱疫苗候选:全球首个环状RNA疫苗
疫情期间,我们又做了一个新的尝试,用环形RNA来表达蛋白。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它有非常多的优点,特别跟mRNA疫苗来对标的时候,它的稳定性比较好,导致表达的蛋白数量比较高,持续时间比较长。
也就是说在细胞里面,它产生的免疫原性其实是有一些优势的。同时它在体外,作为疫苗本身来讲的话,不太受核酸酶的攻击,所以在热稳定方面是有优势的。我们用这样一个环形RNA平台制作了新冠疫苗,发现把它注射到动物体内,能产生比较高的中和抗体活性,同时也能够产生很强的T细胞免疫。而这些疫苗的免疫反应,在攻毒实验上面都能够证明能够很好的保护动物,不受病毒的侵害以及感染。
我们还用这样一个新的技术平台,来应对新的不断出现的变异株。我们发现环状RNA德尔塔疫苗有广谱抗病毒这样一个效果,也就是说它能够保护动物不受原始株、德尔塔株以及奥密克戎的侵染。我们迅速制作的奥密克戎疫苗能够保护动物不受奥密克戎的侵害,但它不能够保护德尔塔的病毒株。所以,目前德尔塔版本的环状RNA疫苗是非常好的广谱疫苗选择。
总结
我们都非常熟悉神话故事里的哪吒,他有非常多的武器,其中两大武器非常引人注目。一个是混天绫,一个是乾坤圈。
从我们的LEAPER技术来讲,第一代其实是混天绫是线性的。第二代变成了乾坤圈以后,它的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疫苗的应用上,我们其实是做了乾坤圈版本的,也体现出一些很重要的优势。但更多时候,这些技术其实是各有有所擅长,不同的技术路线给我们不同的机会,作为科研工作者和技术发明者,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多不同版本的技术路线,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应对现在以及未来的疫情。
5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健康和生命,
是人类的终极福祉
5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健康和生命,
是人类的终极福祉
什么是医学?
首先,我们定义一下医学。它是为了恢复、维护和增强人的健康而发展出的一门知识、技术、艺术的学术体系。
医学的一部分是重点专注于眼前这个具体的人面临的健康问题。它对个体是不厌其精、不厌其深、不厌其个体化的。
但医学不仅仅要关注一个具体的病人,还要关注人群、人类乃至众生。这门学问实际上叫做群医学,研究共性的发病原因、致病因素、维护健康原理、社会科学和相关手段等等。这两个没有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融通。
医学有六个学问体系。
一个是健康促进学,这门学问体系是在人相对健康的情况下,它怎么能够让人变得更健康。
另外一个是预防医学,是指存在一定高危因素的情况下,怎么防止人由高危因素到得上病。
诊断学是知道人已经得了病了,诊断出得了什么样的病,这门学问和技术体系叫做诊断学。
疾病控制学实际上是当人已经得上病之后,怎么能够防止小病变大病、轻症变重病、一个人传给多个人。
治疗学是纠正病人身上或者一群人身上所存在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康复医学在急性病来说时间上能够快速的恢复,对慢性病来说能够动员机体综合的机能状态,使肌体处在一个相对好的健康水平上。
概括起来,这六个方面,就是“促防诊控治康”,构成了医学的学术体系根源部分。
什么是卫生?
协和医学院对它的定义是,依据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为了恢复、维护、增强人的健康所采取的行动。医学是学,卫生是行,这两个概念上尽管密切相连,但它们是不同的,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卫生作为维护健康的行动,不只受到医学,还有政治、经济、人口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比如说我们要消灭血吸虫的话,那么医学上知道了血吸虫是怎么样感染的,由什么样的致病源,经过什么路径来感染,怎么在体内繁殖的,知道了驱虫的方法、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是真正要想控制血吸虫病,要消灭钉螺。灭钉螺的行动必须政府组织、民众参加,团体一起做事情。所以,卫生维护的行动是个综合的行动。
怎么实施公共卫生体系?要点是为了达到健康的目的,将群医学的医学原理转化成为相关社会行动和政策的过程,也是一个协同包括医学界、大卫生界和社会各界在内,从个体到群体,到社会到国家到人类共同维护健康的过程。
世界上没有哪个学问体系、技术体系,没有哪个人,没有哪个行业和卫生是没关系的。这就是公共卫生实施的要义,必须由小众而大众化。
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人一种良好的,至少是相对良好的生命状态。健康没有绝对的状态,我们可能每个人身上健康都存在着不同的不健康的一些因素。
比如说填表的时候,健康状况填的是良好,实际上指甲有劈了吗,有倒刺吗,有脚气吗,有皮疹吗。这样的话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健康的因素,没有绝对的完全健康人。
健康是通过医学的原理、卫生的行动,所达到的一种目标、一种结果,一种民生的状态,这也是医学、卫生、健康三者之间的联系。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提法,英文表示是One Health,中文可以翻译成“同健康”。人类要真想健康的话,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健康,还要考虑周围其他生物、植物、生态和环境的健康,才能够真正维持住人和人群和人类的长远的更高水平的健康。
所以,关于医学、卫生、健康,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这辈子都应当深刻了解的内容。了解这样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真正成就自身的圆满。
END
腾讯Q1财报:To B的深度、广度与健康度
一位高考状元,决定去深圳再造生物信息学的奇迹
巨头的云计算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