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不再“唯论文”?手握520余篇SCI的“网红教授”郑强有话说

极市平台

共 4447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0-08-03 03:19

加入极市专业CV交流群,与 10000+来自港科大、北大、清华、中科院、CMU、腾讯、百度 等名校名企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

同时提供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干货资讯汇总,行业技术交流。关注 极市平台 公众号 ,回复 加群,立刻申请入群~

来源|科研大匠

7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日前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不简单把论文、专利、承担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等作为限制性条件。逐步规范学术论文指标,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引用榜单等仅作为评价参考,不以SCI(科学引文索引)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


这一意见一经发布,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也引发一些争议。支持者表示,学生苦只会闷头写论文、讲课烂到家的老师久矣,应当大力推广这一举措。反对者认为,教授应该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不然可以评高级讲师。


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节目采访了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听听他怎么说。


原贵州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副书记、现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

不唯论文不等于不要论文


今年刚刚履新的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曾任贵州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副书记,是一位“网红教授”,人称“强哥”。他作为网红的一个重要标签是——“论文等身”,他曾在公开场合说,平均每年发表SCI论文33篇,科研经费2300万元,累计发表SCI论文520多篇。 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研究项目20余项经费总额度3000余万元。(详见文末)


郑强认为这份《征求意见稿》的核心是“不唯”即从根本上扭转单一的学术评价方式。“过去我们没有对科学和学术评价进行实时调整,而是完全依赖于一种标准,所以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论文评价本身。”不唯不等于不讲学术论文。论文本身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论文评价体系。


“大学如果不以学术来教学,那么它就是高中的延续,是培养不出一流学生的。”郑强说,“如果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在还没有达到顶尖大学先进的教育和科研水平时,只用教学水平来评价,那么这些大学的高等教育将永远达不到先进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葛均波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表示,“破除唯论文,并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写论文了,而是要破除‘以论文论英雄’的人才评价机制,营造正确严谨的学术环境,反之则容易滋生诸如买卖论文的不正之风,让学术不端人员有机可乘。”



采取分类管理,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大学和老师。


不唯论文后该怎么办?


郑强表示,政府可以给出指导思想和原则性意见,然后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再结合实际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评价。


每一个地区和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如果用评价北大清华的尺子来评价所有的大学,其它学校也就没办法生存了。”比如,在同一的评价体系下,偏远地区的大学和顶尖大学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但是它们也有存在的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的价值不能只用学术这一把尺子来衡量。


管理者不能以单一的政策来管理大学。同样,我们也不能简单地以一个因素来评价老师。


郑强说:“很多成功的大学都把老师分为学术型、教学型、学术为主型,教学为辅型、教学为主型,学术为辅型以及服务社会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分类,也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


从科研和教学的实战经验来看,郑强认为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年轻的教师应该主要强调学术水平的提升。“当一个刚毕业的博士进入大学以后,如果他不抓紧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过早地所谓搞书本教育,不仅上不好课,也耽误了他在学术探索上的黄金时期。” 中老年的老师或者已经取得一定学术地位的杰出的学者们可以强调教书育人。“因为他们可以把课堂知识结合实际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比枯燥的书本要生动得多。”


郑强建议,“刚毕业的博士起码用3到5年的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同时跟着老教授、名教授当助教,到了45岁至50岁,有了一定的学术经历,甚至学术成就以后,开始把自己的荣誉和幸福转化为育人。”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任重道远


国内已经展开果多次关于破除“SCI至上”和“唯论文”导向的讨论。


今年2月,科技部和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和《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高校以及相关科研单位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破除项目评审、机构评估和人才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强调对科研成果实施分类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


今年两会期间,多名科学界和学界的代表委员都提到了破除“唯论文”的不良导向,建立正确科学评价体系。


郑强认为,“真正的改变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中国的教育管理者和科技管理者要在这方面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分会秘书长陈志文表示,破除“SCI至上”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实践中是艰难的。建立新的符合中国国情文化的科研、人才评价体系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需要注意的是,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改革就如同高考改革一样,需要要更科学全面,但不能缺了公平公正。


郑强,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郑强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1994年获四川联合大学(原四川联合大学由原四川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而成)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2012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6年12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郑强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流变学、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多相/多组分复杂高分子填充体系流变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提出被国际上誉为“The Model of Song and Zheng”的流变“两相”模型。 
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先后主持国家级研究项目20余项,经费总额度3000余万元。

项目来源

完成时限

项目名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1790503)

2018~2022

苛刻动态条件下橡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与非线性粘弹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333004)

2014~2018

高填充纳米粒子/橡胶体系的形态结构与流变行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3163)

2016~2019

基于聚合物原位核壳粒子增韧的高性能聚丙烯合金研究

企业委托重大横向

2018~2022

新型有机硅热熔胶制备关键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3157)

2012~2015

聚丙烯釜内合金的相形态形成与演化及其对流变特性的影响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

1996~1998

含核壳聚合物高分子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第一完成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273020)

1997~1999

多相/多组分聚合物熔体动态粘弹性及时温叠加可适性(第一完成人)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596088)

1997~1999

高性能聚合物/NdFeB永磁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第一完成人)

“863”重点项目(7150070080)

1999~2000

原位聚合聚烯烃导电复合材料及其系列化产品开发(执行负责人)

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

2000-11、2000~2002

多相/多组分聚合物动态流变学与临界相行为研究(第一完成人)

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

2000~2002

导电颗粒填充聚烯烃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973018)

2000~2002

组合场下高分子共混体系非平衡态结构演化与性能优化(第一完成人)

“973”三级子课题(G1999064800)

2000~2004

聚烯烃反应器内合金化及柔性聚合(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133020)

2002~2005

填充型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多元逾渗效应及其相关功能 (第二负责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0125312)

2002~2005

填充类高分子复合材料结构形态与动态流变特性的关系(负责人)

国家“863”重点项目(2003AA327031)

2003~2005

特种有机硅密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3037)

2004~2006

LCST型高分子共混体系非线性相分离行为的研究(负责人)

“973”三级子课题(2005CB623800)

2005~2010

聚烯烃的多重结构及其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 (负责人)

贵州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课题(2005~2007)

2005~2007

填充型低滚动阻力、高抗湿滑性胎面胶的研究(负责人)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335077)

2005~2007

苯乙烯-丙稀腈梯度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流变行为研究(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633030)

2007~2010

高分子电解质材料在工程应用中的基础问题研究(负责人)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2006.10~2008.10

水分散复合有机硅织物处理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4085)

2008~2010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粘弹渗流和导电渗流的相关性(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 (50728302)

2008 ~ 2010

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国内负责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7BAE10B04)

2008 ~ 2010

环境友好、高值化PVC树脂及其特种专用料生产技术开发(负责人)




推荐阅读



添加极市小助手微信(ID : cv-mart),备注:研究方向-姓名-学校/公司-城市(如:目标检测-小极-北大-深圳),即可申请加入极市技术交流群,更有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求职内推、算法竞赛、干货资讯汇总、行业技术交流一起来让思想之光照的更远吧~

△长按添加极市小助手

△长按关注极市平台,获取最新CV干货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在看啦~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