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石重磅|颠覆认知:巴菲特生意的本质和人生的真相!|盛景彭志强

亿欧网

共 16839字,需浏览 34分钟

 ·

2022-05-12 17:55

生意本质:实业+保险;选择:国运+关键点;做事:热爱+擅长|深研驱动的圆石


文|出新

全文16791字,阅读约需34分钟



彭志强先生:


盛景网联董事长、盛景研究院院长、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合伙人,致力于推动盛景成为中国领先的新经济平台。彭志强先生管理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30亿,投资了国联股份、汇通达、完美世界、分众传媒、沃尔德、康龙化成等明星项目,是中国、美国、以色列众多顶尖基金背后的投资人。彭志强先生著有《商业模式力量》、《低成本创新》等畅销书。


【精华速览】


1、巴菲特?


一个多元控股实业集团的企业家,领导力大师,投资只是他的手段。


2、伯克希尔?


(1)本质:进取心极强的保险(控股投资)公司和实业产业公司双轮驱动的公司;它重构了保险公司商业模型,由参股投资走向多元控股实业公司。


(2)伯克希尔基本盘是各行各业实业资产和保险业务,然后才是非控制性投资业务,伯克希尔基本盘就是美国的基本盘,只要美国基本盘不崩,伯克希尔就会持续地稳健地发展和成长。


(3)员工总数:伯克希尔只有一个不到30人的极小投资总部?真相:截止2021年底,伯克希尔及其合并子公司在全球雇佣了37.2万名员工,其中77%在美国。


3、其它:


(1)只有站在价值链的顶端,才有资格享受生活。


(2)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他等待机会时,像猎手一样愿等几年、几十年。进行谈判的时候,往往一周两周就结束战斗。


(3)绝对没法抄巴菲特作业,成功难以复制。但智慧可以传承,关键在于你能否战胜人性,战胜自己。


(4)一致性原则:十年几十年以来,一直这么讲,一直这么干。


(5)贝索斯:“你的投资策略实在太简单了,为什么没有人复制你呢?”

          巴菲特:“因为没有人想要慢慢变富”。


【正文】


今天这个时点讨论巴菲特有重大意义。为什么?因为A股又跌破3000点了,移民搜索的关键词热度也出现了指数级增长,企业家和投资人面对当下的环境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疑虑。


我们做创投,属于典型的长周期投资,短则7+2(年),长则10年以上,是重仓国运、重仓中国未来,这一点和巴菲特非常类似。我们认为当下恰恰要坚定对国运的信心,在这个时点学习和研究巴菲特具有重大意义。



01 伯克希尔的本质


伯克希尔哈萨维:多元化实业控股集团+保险业浮存金双轮驱动


巴菲特本质上是一个多元控股实业集团的企业家,投资只是他的一种手段。从早年的参股型投资,到今天的控股型实业并购,他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成为了价值投资的典范与标杆。


他早期的参股型投资目标是烟蒂股、差公司、价格便宜,后来逐步进阶到投资优质公司、净资产有很大折扣的价值性投资,成功的关键则是控制了美国经济各类基础设施企业。


大家过去可能更多关注到的是巴菲特股东大会谈到的投资观点,但伯克希尔最大的优势是超大规模、几乎没有成本、长周期的保险浮存金。


超大规模是多大呢?到去年年底,伯克希尔保险浮存金的规模是1470亿美金。现在巴菲特的保险集团由数十家保险公司构成,去年的营业收入规模是751亿美金。这样规模的保险浮存金几乎是没有成本的,在覆盖了保险赔偿金额以后,保险资金就可以用于投资。保险公司每年有赔偿支出,同时不断有保费滚入,金额不会有大规模的下降,所以保险浮存金可以做长周期投入。


这是巴菲特巨大的发动机、巨大的优势来源,是很多人学不了巴菲特的重要的背景。


巴菲特除了做控股型收购之外,还进行参股型、高股权占比的股权投资,这样他才有话语权、对这个公司才有影响力。伯克希尔不断通过持续扩大的保险浮存金、投资收益,以及它旗下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断壮大投资和收购能力。   


因此,伯克希尔的商业本质是一家进取性极强的保险(控股投资)公司和实业产业公司双轮驱动的公司。


我们在中国看到很多保险公司做投资,都是一些非常保守的小股权比例投资,投资回报率低得惊人,只有3%~4%。而巴菲特做投资,主要精力放在控股型收购上,即使是参股也是追求高股权占比。


这和传统保险公司完全不同,他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保险公司商业模型。一家VC/PE投资公司,难以获得像保险浮存金这样超大规模、超长周期、超低成本的资金,所以伯克希尔不是一家传统认知意义上的投资公司。


再来看伯克希尔哈萨维的股东架构,它是使用了美国很多公司使用的A/B股结构,B类股票可以获得的股息和分配权相当于A股的1500分之一,投票相当于A股的1/10000。


巴菲特拥有16.2%的整体股东权益和32.1%的投票权,查理芒格拥有0.3%的整体股东权益和0.6%的投票权,保险业务主席和非保险业务副主席持有的投票权和股东权益均不到0.1%。


伯克希尔现在的收购中通常使用纯现金收购,不太喜欢用换股型收购,巴菲特觉得伯克希尔股票的价值远远大于被投公司股票的价值。他曾经在收购一家鞋业公司的时候采用了换股,后来发现如果用股票折算,收购那家公司实际支出了150亿美金,非常不划算。从那以后,巴菲特原则上使用纯现金的方式而不是换股的方式收购。


巴菲特:多元控股实业集团企业家


巴菲特的父亲是股票经纪人,后来竞选了国会议员。巴菲特在父亲的公司实习了几年。


5岁的时候,就从祖父的杂货店批发可口可乐零售给邻居,做报纸投递生意,可以说是家学渊源。


客观地说,巴菲特本质上是美国的顶级企业家,投资只是他经营企业一个手段。2019—2021年,伯克希尔的保险和实业企业每年贡献可用于投资的净现金流达到了390亿美金,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即使在扣除铁路和能源业务相对庞大的资本性支出后,依然有非常充足的现金流可以用于未来投资。


我们看看伯克希尔的年报,从它的业务构成就更好理解伯克希尔为什么是一家实业公司了。


资料来源:伯克希尔哈萨维10-K


伯克希尔重仓了美国的基础设施,遍布各行各业且资产庞大。


比如铁路业务,巴菲特认为北伯林顿铁路业务如果改成卡车运输,美国的碳排放就会爆棚,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被取代。这家公司在去年创造了60亿美金的净收益,这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伯克希尔花了260亿美金重仓收购的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实业公司。


再比如能源业务,这块业务贡献了9%的营业收入和10%的利润。它是个公共事业的集团,在风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领域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公司。


巴菲特曾经说过,他的主要工作是看年报,要看到伯克希尔控制公司的年报、季报,同时还要看5—8家竞争对手的财报。


大家可能对规模没有概念,下面来看一下这是多么庞大的工作量。


先看伯克希尔的制造业,收入和利润贡献则更是双双超过25%。涉及了60多个国家、全球将近660多个工厂,包括工业品、建筑产品、消费品,多数是隐性冠军企业。


工业品领域代表性企业IMC是切削刀具公司,是以色列伊斯卡的母公司。我们带着企业家LP去以色列考察时,他们下午3点多钟就下班了,都去海滩玩儿了。中国的企业家问他们为什么工作这么轻松?他们的回答触动了我们的灵魂深处:“只有站在价值链的顶端,才有资格享受生活”。


工业品领域还有马蒙公司(Marmon),这一家公司就有10业务群,涉及到餐饮、水处理、汽车后市场等等。还有金霸王这样的电池品牌,也是伯克希尔收购的制造业的公司。


再看一下分销业务,麦克莱尔(Mclane)是给各种各样的便利店、销售商、药店等提供杂货配送、餐饮服务、饮料配送,即供应链服务。给沃尔玛提供的分销业务16.5%,7-11占13.9%,百胜品牌占11.5%,大客户占了麦克莱恩业务的40%。


第三块是服务和零售业务,比如说NetJets,是共享包机航空服务,这家公司还是非常有特色的,让大家可以共享私人飞机的航时,是比较早的共享经济。当然还有比较熟悉的DQ冰淇淋。零售业里面有非常多的企业,国内用户熟悉的企业比如喜诗糖果。


一定程度上,巴菲特不光是投资大师,更是领导力大师。能够把各行各业的这么多企业领导好,是非常有难度、非常惊人的一件事。伯克希尔的基本盘是各行各业实业资产和保险业务,然后才是他的非控制性投资业务。


如果说巴菲特是个企业家,很多人会认为和我们中国人关系不大,但当传播他是“股神”的时候,就一下受到了上亿股民的关注,就“出圈”了。



在伯克希尔的主要持仓中,占美国运通公司股份的19.9%,在苹果持股5.6%。苹果现在持有的股票价值达到了1610多亿美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这么大体量,赚了5倍。过去说巴菲特不投资科技股,但投资苹果他作为消费品看待的。苹果到底是科技公司还是消费品公司非常有意思的讨论。再有就是股民们津津乐道的投资可口可乐,占比9.2%。另外他最近连续买入了日本的几家公司,伊藤忠、三菱、三井等等,这都是非控制性投资业务。


伯克希尔持有了美国众多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等等,是美国的基础设施企业,各行各业的产业毛细血管。很多人在问,如果巴菲特不再担任伯克希尔的董事长或者CEO,退休了,伯克希尔会怎么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伯克希尔的基本盘就是美国的基本盘,只要美国基本盘不崩,伯克希尔就会持续地稳健地发展和成长。


伯克希尔2021年缴纳的联邦所得税是33亿美金(美国财政部报告企业所得税总额是4020亿美金),每天交税900万美金,这还没有包括其它各种各样的州税金。


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巴菲特在年报上表述用词都是“你的资产”,“你所投资的公司”,对股东来说很能体现主人翁精神,同时,他将美国政府定义为“合作伙伴”,为合作伙伴创造了非常高的税收。


中国很多媒体上传播巴菲特是“股神”,为了实现传播效果,说伯克希尔以小博大,只有一个不到30人的极小投资总部,以此创造神话一般的传说。其实截止到2021年底,伯克希尔及其合并子公司在全球雇佣了37.2万名员工,其中77%在美国。


真正的伯克希尔是一家多元实业控股集团,伯克希尔的基本盘是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和实业资产,几乎可以等同于美国的底盘。巴菲特要做的就是让控股企业独立经营自运转,而巴菲特专注负责做好企业的资本配置和CEO选择。


当我们这么认识伯克希尔、认识到巴菲特的时候,对于巴菲特不再担任伯克希尔的董事长或者CEO,担忧就会少了很多。反过来说可能你才会发现,巴菲特也许有更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而不是当一个“股神”去崇拜。


当“股神”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难度极大,但是实业企业家、创业者是大家可以驾驭、努力的事情。


“类伯克希尔”模式的探索


伯克希尔拥有了保险业浮存金这个独特的发动机,使得他在投资过程中形成了更强大的规模、更快的发展速度。我们研究伯克希尔的时候,发现这个模式不只是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独有的,它是一个可以探索和研究的可复制的模式和模型。


DANAHER是我们经常给盛景企业家LP分享的经典案例,早年它是靠杠杆收购起家的PE公司,随后进化为控股型实业集团,历史上累计并购了400余家的公司,专注在泛工业领域收购整合。和巴菲特不同的是DANAHER进行了DBS强赋能的运营和提升,非常让人震惊的是它的失败并购,只有一次。


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源自于巴西的3G资本。关注投资领域的企业家应该有所了解,3G资本控股的百威英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甚至很多所谓打着中国品牌的啤酒公司,它们的大股东早已经是百威英博。另外3G资本还收购了汉堡王餐饮品牌、收购了卡夫亨氏。在收购成功后,都会采取强硬的手段,削减成本、降本增效。


DANAHER、3G资本和伯克希尔一样,都是从一家参股型的投资公司起步,初步进化为一个控股型实业公司,进而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估值。核心的差别是伯克希尔有巨大的保险业务,用巴菲特的话讲是“永不停止的奶源业务”。


中国的投资公司能不能这样发展?


高瓴资本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数百亿私有化百丽,2019年拆分滔博上市,今年“百丽时尚”也递交了上市招股说明书,同时高瓴成为了格力的第一大股东。高瓴迈出这一步,也是在向巴菲特学习。未来各行各业随着提升产业集中度、企业更迭、接班人更替,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并购整合这一趋势。


巨人成长史,巴菲特投资策略的演进历程


刚才讲到了伯克希尔现在的业务,我们再倒回去看看它的整个发展历程,可能对我们有更多的启发。


当你看到今天庞大的伯克希尔,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事我也学不了,这事实在太大了”。但是任何大公司都是从小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伯克希尔也是如此。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在1956年他26岁的时候成立了巴菲特有限合伙,把亲戚朋友的钱募集起来,投资组合业绩非常好。当他运作了十多年以后,他发现美国股市涨得非常离谱,买不到便宜的股票,就把合伙企业解散了。


1965年巴菲特收购了伯克希尔哈萨维,当时这家公司是做纺织业务的,给巴菲特造成了很大的烦恼,当时纺织业务江河日下。这次收购,好的方面是奠定了巴菲特控股实业集团的萌芽,当然他也反思不能再去捡“烟蒂”、不能只捡一个便宜货,而是要找到一家优秀公司,在它价值低的时候购入,这个投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


这里要非常重点地介绍巴菲特控制保险业务的过程:1967年他用860万美金收购了国民保险公司,在这之后,1976年起伯克希尔收购了Geico三分之一的股权,这是伯克希尔的关键转折点。


收购过程凸显了巴菲特的才华和坚韧,是他长期主义的典型案例。


Geico是非常有趣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曾经就是巴菲特的恩师、价值投资开创者格雷厄姆。巴菲特19岁读到了格雷厄姆的著作后,就不断搜索导师投资了什么公司、跟随买股票。


巴菲特自驱力非常强,在1951年21岁的时候,当他知道格雷厄姆是Geico公司的董事长,他就非常好奇,于是独自拜访了这家保险公司。因为他是董事长的学生,公司副总裁就和巴菲特聊了4个小时,当时巴菲特把所有的资产1万美金买了Geilo的股票,一年赚了50%。他也把这个公司推荐给他爸爸的证券经纪公司。


巴菲特1951年就独自走访Geilo保险公司,直到1976年开始批量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斥资4570万美金购买了公司1/3股权,再到1996年23亿美金完成全资收购,中间历时40年,这就是一个长期主义的典型案例,也可见巴菲特的起点之早,21岁时就已经独自走访调研企业,并用很大部分个人身家购买一家公司的股票。


2022年3月21日, 巴菲特以116亿现金收购了保险公司Alleghany,一家“迷你”版的伯克希尔,他跟踪了这家公司长达60年之久,直到伯克希尔的一名员工到Alleghany担任CEO以后,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决定出手。所以他会非常长周期地观察,寻找合适的时机,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去购买优秀的公司,他是非常有耐心的一个投资人。


看到巴菲特,我就想到中国的古话“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他等待机会的时候可以像猎手一样等待几年、几十年。他在进行谈判的时候,往往一周两周就结束战斗。


在中国,当下很少有机会收购一家保险公司,但是在事业与投资方面,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耐心?值得思考。


伯克希尔当前的市盈率8.5倍,巴菲特认为当前股价是被低估的,所以他在过去两年用570亿美元回购9%股份。最近几年美国上市公司大量用回购股票的方式推高股价,巴菲特非常鼓励这种上市公司回购行为。苹果公司更加极端,连续七八年巨额回购,推动了股价大幅上涨。


当我们看到这样一家公司发展历程的时候,你会发现巴菲特也不是第一天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他也在不断地进化和进阶。他的智慧加上上天的眷顾,踩中了美国七八十年发展的国运,同时他还把握住了对伯克希尔极为重要的保险业务控股机会,最终在投资端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02 如何向巴菲特学习?


成功无法复制,智慧可以传承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抄作业”,背后体现了一种吃快餐、图省事的急躁心态。每个人所处环境,天时、地利、人和各种维度因素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全球疫情中每个城市、每个国家都是不一样的,怎么能抄作业?你没有一家1470亿美金浮存金的全资保险集团,抄巴菲特作业难于登天。


但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绝对是可以借鉴的,成功无法复制,智慧可以传承。比如前面提到的DANAHER、3G资本、高瓴资本,都参考了巴菲特的发展策略。


对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位企业家、每位创业者、基金管理人来说,巴菲特的智慧是可以传承的,关键在于你能否战胜人性?能否战胜自己?


巴菲特每年的年报、股东大会,我看完后都感觉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老爷子几十年说的观点很类似,看几份年报、股东大会就差不多了。他并没有什么新东西,讲的都是常识。


巴菲特特别推崇的理念叫做“一致性原则”,十年几十年前讲的话,今天还这么讲、还这么干,不是每天变来变去。但是恰恰这种常识被很多人忽略,或者说选择性忽略。我们希望巴菲特告诉我们一些“神技”、“神”的信息,但是我们往往会本能地忽略巴菲特讲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


回归到巴菲特几十年来原则性的理念和智慧,一定对你的企业事业、家族的传承、幸福人生等方方面面有所启发和启示。

坚持长期主义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核心底层逻辑是:长期主义。


我们看到他会持续60年观察一家保险公司,会用长达40年的时间从调研到参股、最后全资控股Geico保险。所以他一再强调,如果你没有持有一家公司股票十年以上的预期,就不要持有它十分钟,根本不要买它。


对应中国股市,很多人叫“炒股票”,快进快出才叫炒,不能快进快出的人就闷里头了,“炒”股票的这个“炒”字起得非常传神。巴菲特买入后一般不会有如此频繁的调整,过程中一旦出现调仓,往往意味着是不成功的投资,巴菲特买入股票是不愿意卖出的。这跟中国多数股民买股票、炒股票的出发点是完全相反的。


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好公司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既然全世界的好公司这么少,决定投资时就要重仓,就要通过高股权比例确保话语权。前面提到苹果公司的回购问题,是把大量的闲置资金用于股票回购还是不回购?这对于苹果市值影响非常大,在当年苹果股东里的争论、争议非常大。这个时候你有话语权,才能确保你的投资收益更为主动。


长期主义关注企业内在价值的长期性和护城河,市场价格和企业内在价值会背离,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忽略掉市场价格的噪音。


为什么巴菲特要待在奥马哈那样一个小镇上,远离华尔街?不仅是他的个性使然,很大程度上也是要想关注长期的事情,屏蔽掉短期干扰。巴菲特所投资的公司是长周期的成功,源自于他的思考:这家公司看着好像是普普通通,但是它是有护城河的、它是能够与时俱进共同演进的。


巴菲特对科技公司,或者狭义上说对互联网公司比较保守,就是这些公司看起来不太容易构成护城河。不仅要关注内在价值、护城河,还要相对低点买入,这个时候就把大多数企业淘汰掉了。按照巴菲特导师格雷厄姆的原则,要低于净资产的2/3买入,这种机会太难等了,除非遇到股灾、天灾或者人灾。


巴菲特说这几年没有什么投资的机会,因为他的标准要求太高了。


我在十年前也研究巴菲特,在这十年来,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企业间的历练越来越多,真的发现巴菲特的投资纪律太严格太苛刻了,所以也造成了他在投资这家公司以后,管理是相对宽松的,他没有像3G资本那么强调铁血的降本增效,没有像DANAHER那样强调赋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巴菲特苛刻的选择标准保障了良好的开端。


伯克希尔所投资的公司,不仅获得股价上涨的收益,同时还获得股息的收入,是双重收益。


伯克希尔的长期主义投资这件事情,看着难,但我认为通过理性思考、不懈努力还是有可能实现的。相比之下,短期判断宏观经济、股市、公司股价都是超高难度的决策,几乎和掷硬币掷色子是一样的,我认为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在这方面经济学家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虽然他给你讲出一堆模型,但也是掷硬币碰运气。


巴菲特长期主义的投资哲学,经过长期的修炼有机会学手,是一个不断修行、修炼的过程,等有一天像巴菲特一样老成精了,可能你就掌握这些本领了。


当年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经问过巴菲特一个问题“你的投资策略实在太简单了,为什么没有人复制你呢?”


巴菲特讲了一句非常睿智的回答,“因为没有人想要慢慢变富”。



如果这句话放在美国是非常恰当的,我想放在今天的中国则是振聋发聩了。


国人过去这些年一直热衷于挣快钱,上到企业家、下到年轻人,慢慢变富不是大家想要的。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投资大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人性,这也是恰恰学巴菲特既是最难,也是最容易的地方。


今年巴菲特表示说:“我91岁了,但仍然很健康。芒格98岁了,相比来说,我还只是个孩子!我们在做着继承者的准备,但我还没有准备要退休,我目前仍在加班工作,从来没有觉得累。我从事的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工作”。这段话很有意思,一个快92岁的、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前五名的老人,还是每天加班工作不觉得累,觉得自己做的是全世界最有意思的工作。


为什么?就是做这件本身。


我们看到的是热爱,说不出为什么,就喜欢做这件事情。你生来就是做这件事情的,你做这件事情你是最擅长,这种成就感让你觉得最有意思,既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名。我们找到这种感觉,无论做投资、做企业、做慈善、做政府公务员、做教师,都会觉得非常有意思,用巴菲特的话讲“跳着踢踏舞去工作”。


今天的年轻人衣食无忧,怎么样找到这种做最有意思的工作、这种feeling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对于企业家、投资人,肯定会面临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怎么样能够让你在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依然还能够做你的事业,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大家都不要那么早就退休了。


把握复利原则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第二层,叫“复利”。他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搭档芒格说过:“当你认识到复利的价值和难度,你就明白了一切”。


这里有段故事是伊斯兰教学者在1256年记载的,巴菲特在各个场合都讲过这个故事,听着像个成功学的故事,但巴菲特真正相信这个故事背后的复利逻辑,并且终生实践着复利的底层逻辑。


传说古印度的国王想要奖励发明国际象棋的宰相,宰相说:“陛下,我不要您的金银珠宝,你只要在我的棋盘上奖励一些麦子就可以了,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以此类推后面一格是前一格麦子数量的2倍,一直这样放满64个格子就行。


那么放满一个棋盘需要多少小麦?5500多亿吨,2021年中国小麦产量也只有1.37亿吨。


很多人把这种像成功学的故事当作垃圾扔掉了,其实我们要理解的是故事背后的哲理和逻辑。


巴菲特听到这个故事是怎么想的?他觉得他找到了商业的真经。


在伯克希尔哈萨维1962年年报里,巴菲特又讲了一个故事:1492年西班牙女王支持哥伦布航海用的财政资金,大约为3万美元。如果她没有把这笔资金用于支持航海,而是以每年4%的复利投资于某个具体项目,到1962年这笔资金将会增值到2万亿美元,到1999年就是8万亿!


巴菲特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是真正用复利原理赚到钱的人。



我们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经济增长平均水平每年在10%—15%之间,经济总量增长了数十倍,我们是受益者,身在其中。现在中国经济总量是美国的80%,只要再有10年的时间,即使每年只有大约5%的增长率,我们的经济总量就能超过美国,因为通过复利公式是能算得出来的!更何况中国按照平均购买力计算,现在已经是美国的115%,按照5%的增长速度再给我们10年,中国将重新成为世界中心之国。


我们各位企业家,如果未来的十年按照每年30%的复利增长,到时的规模就是今天的13.79倍,今天一家5亿的公司,在10年之后就是一家60多亿营业收入的公司。所以我们想的事情应该是企业未来十年能不能实现30%复利的增长,即使是20%增速,十年后也会有今天的6.2倍,同样是很振奋人心的数字。


所以说复利,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又那么神奇,只是它需要长周期,需要时间。


互联网高歌猛进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觉得,巴菲特老爷子过时了。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治理、股市的打击和疫情带来的冲击,我们回想巴菲特的话,会觉得更常态化、更具普适性。在15、16年,互联网思维高歌猛进的时候看巴菲特、在疫情之后看巴菲特,我想可能每个人感悟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1965—2021年伯克希尔的股票表现与标普500指数对比,57年之间标普500指数10.5%的年化复合增长,累计增长30209%,即300倍,表现出色。但是当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历史上不同时期美国的股价动荡非常大,越战、石油危机、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新冠疫情都对美国股市造成了巨大冲击,短周期惨不忍睹。但是长周期看标普500表现非常亮眼。所以巴菲特说“如果你自己不知道该怎么选股,就买指数基金,尤其要买标普500的基金”。


与标普500指数对应的是,伯克希尔哈萨维股价在同一时间段内实现20.1%的复利增长,累计增长3.6万倍。每一年的年化差距,一个是10%,一个20%,每年差得不多,但是以57年为周期,一个是300倍、一个是3.6万倍。


2015年中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时候,大家不太在意巴菲特的长期主义和复利逻辑,但是在今天这个时点上,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事情,我也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慢慢变富,因为你只能慢慢变富,过去快速变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再看一个例子,能帮助我们加深对复利的理解。


一个纸板后只有1厘米,对折20次最后的高度是多少?会达到飞机的高度,10485米。如果每次对折完以后消掉30%,最终的厚度会急剧下降,只有406米。


由这个例子引出的话题是格雷厄姆教给巴菲特投资原则中非常核心的一条,“本金安全”。


投资的第一条原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如果我们想要获得长期的复利,要尽最大努力去避免中间的亏损,可以少赚钱,但是原则上不要亏钱,一旦亏钱对于复利进程的损耗远远大于想象。


我们注意看巴菲特这些理念是一环连一环,是自成体系、逻辑自洽的,成为了可以闭环的投资理念和哲学。


要长期主义,关键在于复利;在追求复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你的“本金安全”,中途不要有大的亏损和折损。


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


坚守长期主义、期待复利奇迹,不仅要看到今天公司的价值,更要看到公司十年、二十年以后的内在价值和护城河,所以你对行业和企业要有深度的研究才能赚到这笔长期主义的大钱。



菲特的能力圈原则是说:凡是在能力圈范围里的钱,就应该赚到。超出了能力圈范围,跟我没有什么关系,这份钱本来就不该我赚。如果你在能力圈范围内的钱没有赚到,那叫遗憾;如果超出能力圈范围内赚到了钱,也没有价值和意义,因为早晚会赔回去。


要识别自己能力圈的范围,要确认你自己是不是真懂。正是对能力圈有敬畏,所以巴菲特很少介入科技公司,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互联网公司”。


不是说科技公司不好,是因为他的能力圈有限,驾驭不了这些投资。


当然,人的能力圈可以拓展,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说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乔布斯去世之后,巴菲特选择投资苹果公司,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孙女一直玩手机却不和他聊天。同一时间,他的投资助手推荐了苹果公司。从消费公司角度巴菲特理解了苹果公司,最终做出了投资决策。另外,我相信未来巴菲特的接班人会增加科技的投资。


还有一种拓展能力圈的方式是,通过委托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巴菲特把他的主要财富委托比尔盖茨基金会做慈善,而不是自己做。


拥抱国运


第四个非常重要的、也是巴菲特非常有特色的投资理念——拥抱国运。


在今天这个时点,对今天的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乃至股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我愿意阅读巴菲特2019年年报中的原文,与大家共同感受。


“到今年3月11日,是我首次投资一家美国公司77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是1942年,我11岁,花了114.75美元购买了城市服务公司3股优先股,同时动员姐姐也买了3股,后来也赚到了钱。在1942年的春天,美国及其盟友在三个月前才卷入的一场战争中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坏消息天天传来。尽管有令人震惊的头条新闻,但几乎所有的美国人在那年的3月11日都相信会赢得战争的胜利。他们的乐观也不局限于这一胜利,撇开先天的悲观主义者不谈,美国人相信他们的孩子和后代,生活会比他们自己的要好得多。我们国家几乎难以置信的繁荣是以两党合作的方式实现的,自1942年以来,我们有7位共和党总统7位民主党总统。在他们任期内,这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经历了病毒式的通货膨胀、达21%的最优惠利率、代价高昂的战争、总统辞职、房屋价值全面崩溃、导致社会瘫痪的金融恐慌以及一系列其他问题,所有这些都产生了可怕的头条新闻,而现在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查理和我高兴地承认,伯克希尔过去77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应该被称为‘美国顺风’的产物,在未来77年,我们的主要收益几乎肯定将来自‘美国顺风’。”


我想对“中国国运”的投资也是这样,大家很彷徨、很迷惑的时候,长远看,当下的困难也会成为历史。我们终将迈过今天的挑战,因为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巨大市场的国家,一定会走向更大的成功,这是一个历史必然。当然这个过程当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烦恼、忧虑,每个人也会有生死离别的各种忧愁。从个体来讲,它确实是座大山;但是从国家来讲,它真的是一粒尘埃。历史的车轮,一定会向前发展的,从国家的整体大势上来讲,一定会不断进化和进步。


中国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的财富,未来只有一个可能,多数企业只能立足于中国本土市场,这是我们的Home market(母市场),国外市场更多是母市场的延展和外延,所以我们应该热切地企盼“中国顺风”。


即使有些企业家选择了移民,但是你的员工、客户、事业都在中国,我相信未来你的财富将依然主要来自于中国。这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天,就决定了的。


巴菲特说他作为一个美国男孩出生是80分之一的概率,所以人生中第一张彩票是“卵巢彩票”。在这个时点上,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大家可以抱怨,但是抱怨之后,还是要投身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之中,更重要的是建设性建言献策,是亲手创造未来的财富。可能每个人的观点不太一样,这是我思考后的一个结果。



03 投资人和企业家如何学习巴菲特


企业家如何学习巴菲特?


用12个宗旨审视自己的企业


首先是按照巴菲特的投资眼光,审视自己的企业。每一个企业家都是自己最大的投资人,你把自己的金钱、家族的金钱、你的时间、你家族的时间都投资在了这个企业里,所以要学会用投资人的眼光看这个问题。


从经营宗旨层面看:


●业务简单易懂吗?


●企业是否有一致的经营历史?


●业务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从管理宗旨上讲:


●管理层是否理性?


●管理层是否对股东坦诚?


●是否会抵制惯性趋势的诱惑?


财务宗旨:


●关注ROE净资产收益率;


●计算“股东赢余”;


●寻找高利润的公司;


●每1美元的留存收益,确保创造至少1美元的市值;


市场宗旨:


●企业的市场价值是多少?


●能否以大幅低于价值的折扣价格购买企业?


二级市场:学习巴菲特的长期主义


除了企业经营之外,巴菲特投资二级市场的策略,也是我们企业家进行资产配置时可以学习的。



二级市场投资,巴菲特会选择具有长期护城河、高ROE、高净利润水平的公司并长期持有,至少十年以上。在二级市场赚长钱,看似难度大,其实有机会。伯克希尔公司前十大持仓公司里,我们可以看到苹果是神一般的存在,ROE达到了143.6%,净利润率达到了27.94%。一方面是苹果公司较为激进的回购,导致ROE水平有点异乎寻常的高,推升了股价;另一方面也确实因为苹果公司一年净利润1000亿美金,是真的赚钱超级机器。


前面提到了中国经济总量是美国的80%,但是中国A股市值只有美股市值的1/5,这就是中国未来经济的成长空间,国人未来财富的主要来源。中国A股何时市值能够大幅跃升,有赖于更多的好公司涌现出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市场从快速变革到成熟期的演进中,会有类似符合巴菲特投资逻辑的上市公司出现。


拥抱一级市场新经济投资,做优秀基金的LP  


对于企业家的资产配置来讲,20%的长期复利回报还可以通过一级市场实现。


从美国和中国等新兴国家来看,风险投资前1/4分位的GP机构可以获得20%~50%之间的回报水平。一家一线的一级市场基金,20%左右的年化回报率是有可能实现的。



对于高净值的企业家群体,一级市场投资是一个捷径,不用自己费心费力选股票,也不用每天辛辛苦苦做企业运营了。但是它的挑战,第一是这类投资针对高净值甚至超高净值企业家群体门槛比较高、流程比较复杂;第二是周期较长,七八年起,需要企业家有长久的耐心;第三是总规模体量比较小,每年一级市场优质项目的投资机会也就在几千亿元,在百万亿的金融产品中只能是一个“小而美”的细分市场。


总结一下:对企业家来说,向巴菲特学习、思考长期主义的投资,第一条把你自己的企业做好,你就是你企业最大的投资人,所以你要对照巴菲特选择企业的12个宗旨和标准,让你自己的企业变得更好;第二,在二级市场投资用巴菲特选择股票的方法,长周期地持有那些有护城河、高ROE、高利润率的企业;第三,成为一级市场优秀基金管理人的LP,委托专业人士帮你管理。


中国和美国的差异、跟巴菲特的差异在于,中国的传统产业今天是下行的,新经济是在不可逆转地上行。我坚信中国资本市场将有远大前程,只有权益性市场发展才能对冲房地产市场下行,同时,在权益性资产中,新经济占比会大大超过传统经济占比。巴菲特投资苹果公司的种种理由,在美国已经发生;而在中国,会在未来二十年、三十年陆续发生。


所以要借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哲学,而不是照搬;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中国未来发展的进程综合考虑。


投资人如何学习巴菲特


今天在座不少朋友有投资人背景,或者是一家GP管理人、或者是一个产业集团CVC、或者是一个家族办公室。对大家来说,控股型并购是早晚要走的路。对于有进取心的、不仅仅满足于做一家VC/PE的公司,在可预测的10年周期内,控股一家中国保险公司几乎不太可能。既然控股保险公司在短时间有难度,那么作为一家管理公司,怎么样能够低成本地获得更多的资金,这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命题。


在全球,在最近几年掀起了VC/PE公司上市的浪潮,在中国还没有破冰,一些主流管理公司还没有走向资本市场。作为有强赋能能力的投资平台,只有获得了低成本资金,才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投资和实业双轮驱动的新物种。



04 幸福人生、慈善公益和家族传承


工作中追求卓越,生活中知足常乐


巴菲特的人生哲学:工作中追求卓越,生活中知足常乐。这句话是我早年对自己、以及我团队的希望和要求。巴菲特做一份事业的时候,全力以赴,而在生活当中他非常简朴、宁静、简单,这样一种反差,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生活中也追求卓越,弦崩得太紧,可能会断。如果在生活中知足常乐,在工作中也知足常乐,则可能一生都碌碌无为。而如果在生活中追求卓越,在工作中知足常乐,则会非常痛苦。


巴菲特说,他每天早上下床之前就在盘算如何挣钱。


他真正想赚钱吗?他的钱都捐出去了,我想是他追求的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工作状态。他要阅读大量的年报,涉及美国各行各业这么多的公司,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同时还要读竞争对手的5~8份的年报。只有当你真正沉浸其中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累。


所以工作中追求卓越,真正的障碍在于——你是不是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如果找到了,再高远的目标都不难做到;如果没有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可能就是一种煎熬。


巴菲特喜欢吃汉堡,他住在奥马哈,上班的车程只有5分钟,他经常自己开车,路上经过麦当劳的汉堡店,如果今天股市比较好,就奖励自己3.15美金的汉堡,如果股市不好就买一个2.65美金的汉堡。我们并不是让大家都去吃汉堡,不管你吃什么,都要能够感到很快乐,这是最重要的。你吃着松露、戴着奢侈品手表还这不满那不满一肚子抱怨,这就没有必要了。


巴菲特的办公室相比国内很多老板的办公室,寒酸很多。我们并不要求中国的老板都把办公室装成这样,但是我们要看到:巴菲特在这样一个简朴的办公室里,让他有更多留白、更多思考,让他能够更专注于商业本质的东西,而不是一些浮华的人际关系和交往。


几年前,我们带着盛景LP去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时候,大家都到巴菲特的房子前合影留念。在他第三个孩子出生后,巴菲特才买下一套包含5间卧室,现值大约300万人民币的房产,很多参观者房产的价值都远远超过了巴菲特的房产价值。


他的座驾也让我们大跌眼镜,不是豪车,只是几十万人民币的大众车(凯迪拉克)。按照巴菲特自己的话说,每年驾车只有5000公里,不会购买新车。


巴菲特的简朴,有很多家族传承的因素。早年,巴菲特在爷爷的杂货店里打工,爷爷给他的工资比其他人低,甚至会从里面拿出钱来交保险,以此告诉他:钱,来之不易。

我们不需要照搬巴菲特这种节俭的外在表象,这些更多是在提醒我们:工作、人生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内在本质是什么?我们应该专注于我们的能力成长,专注于我们的价值增长,其它都是次要的。


我希望以我的价值观来总结巴菲特的人生哲学:工作中追求卓越、生活中知足常乐。


巴菲特的慈善观


巴菲特承诺捐赠99%的个人财富,他曾经来中国做了一个中国富豪慈善晚会,想动员中国富豪把50%的个人财富捐赠出来,但是当时没有知名企业家给予反馈。


今天回看这件事,如果当时参会的中国富豪响应巴菲特慈善的号召,也许很多事情可能都会完全不同。


巴菲特的善款主要捐给了比尔盖茨夫妇,这个决定和他的第一任夫人有关。巴菲特年轻时就奉行简朴的生活,不善于社交,而他的第一任妻子苏珊热心社交与公益事业、喜欢奢侈品,愿意享受旧金山这样的繁华世界。所以在巴菲特的第三个儿子成年以后,苏珊就到了旧金山。苏珊去世以后,巴菲特最终决定把99%的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


今天,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之下,中国的富豪如果像巴菲特这样更主动地拥抱慈善和公益,社会美誉度和公众认可度可能会更高。


巴菲特年轻的时候,性格也不那么讨喜,外人看来每天想着挣钱的他基本上是钻进“钱眼儿”里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活得更圆润了,对世界的看法更通达了,所以他才会说:那些真正把时间贡献给公益慈善的人,比他自己只捐钱更重要、更伟大。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弘扬的社会价值观和理念,不仅仅是唯金钱论,而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时间的出时间。他说,“如果我和我的家人继续用我1%的财富来改善自身的生活,我们的幸福和生活质量都不会得到明显改善。相比之下,剩余99%则可以对他人的健康和福利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实现,让我和我的家人明确了行动路线:保留我们自己所能想象所需要的一切,并将其余的分配给社会,以满足其需求。”

巴菲特的的子女教育和家庭传承


巴菲特一直都是非常节俭和抠门的人,对子女也是如此,也许巴菲特家族多年经营杂货店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巴菲特祖辈早年经营杂货店,是相当不容易的营生。后来他父亲开股票经纪所也是特别艰难,遇到了1929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巴菲特的节俭流淌在他的血液中。对他的孩子,巴菲特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用这种方式告诉子女:一切都是来之不易,这样孩子才能自立。


说起来可能有点残忍,但是对子女严格的爱,可能才是更加长久的。巴菲特胖胖的二儿子是个农场主,他致力于给非洲提供各种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巴菲特的二儿子当时想租一个农场,巴菲特出了28万美金,但是这个农场不是送给他儿子的,是租给他儿子的,租金是土地价格的5%,再加农场总收入的一部分。非常有趣的是,租金的比例跟他孩子的体重挂钩,体重控制在182.5镑以下,就提取22%的营业收入;如果超过这个体重,就提取26%的营业收入。


巴菲特的几个孩子,现在都有各自的事业,也都在公益慈善领域非常活跃。他的大女儿跟他关系最好,现在管理着巴菲特基金会,在早教等领域做了很多工作。三儿子是音乐家、演奏家,大家熟悉的《与狼共舞》等很多音乐作品出自于他的三儿子。他曾经来中国大陆,他的书在中国非常畅销,因为他有一个有光环的爸爸。巴菲特给每个孩子10亿美金做他们的慈善事业,既解决了这些子女未来的财富基本保障问题,也解决他们事业成长和发展承载。


对子女的教育,可能我们未必要像巴菲特那么严苛,但是基本逻辑是应该更多着眼于给孩子一种能力。现在子女教育比较两极化,有的特别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矛盾很尖锐、不可开交,我想中国第一代家族企业家都应深层次探讨家族传承的事情,子女教育依然是今天这代企业家最关心,也最应该关心的话题。


总结起来,今天用了两个多小时和大家分享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人生哲学、公益慈善和家族传承,对我自己来说是非常有收获的一次总结,也能帮助我自己在未来更好地实践巴菲特的投资和人生哲学。


总的来说,巴菲特的投资哲学,这四句话可以总结和回顾。


第一,在企业经营或者投资上要追求可持续的中长期复利回报,要接受一个现实,在今天中国所处的环境和发展之下,只能慢慢变富。投资我们这个国家,有可持续、中长期的复利回报支撑,是让人非常振奋的未来。


第二,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在生活中知足常乐。千万不要搞反了。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人生哲学以后,会过得更幸福、更潇洒。就像我微信的名字叫“宁静以致远”,我们既要内心安静,又要看到远方。


第三,保留生活所需的一切,其余帮助他人。未来我们更多的财富是帮助需要的人,现在也叫共同富裕,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享受生活,因为这些财富是经过我们努力打拼创造出来的,包括子女未来发展成长需要的资源都要给予充分考虑。实现家族财富的传承是我们所应承担的责任,未来应更多地参与到ESG之中。每个企业、家族,在你力所能及的时候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整个社会环境更好了、不撕裂,企业家才会更安全。


第四,给予子女所需的资源,但不要给过多。在家族传承子女教育上面,钱要准备好,发展的资源要准备好,但是不要过多。我们要更多培养下一代的能力、传承家族价值观和长期主义的精神。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传递给子女不要被浮躁社会干扰的人生哲学,是最有价值的家族传承。


这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核心观点,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浏览 3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