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组队讨期权,为什么出现在阿里?
最近几天,一个新闻冲上了热搜,那就是阿里的员工组队维权讨期权,原因是因为当初员工转移到部门的时候签订了期权回购协议,公司承诺会以市场价格进行回购,但迟迟若干年没有回购。
前阿里本地生活员工已组建多个500人维权群,其核心诉求是公司按照授予价格进行期权回购。
看这次维权由离职员工、在职员工内外组成,人数之多,才有了这样的新闻事件。
大厂谈薪,职级越高,股票期权一定会有
我曾经在大厂待过,非常清楚在像BAT这样的公司,入职谈薪资待遇一定是现金加股票组成,如果公司没有上市就是期权加现金组成。
薪资待遇要求越高的同学,会有很大一部分被化为期权(股票),再是每个月固定的薪资。
当然,在大厂打工,有时候也会遇到“阳光普照”,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有。
比如在腾讯18岁周年时,对公司每一个正式员工提供300股腾讯股票。
还有在互联网景气时候,只要校招进入大厂,也可以获得公司的股票。而公司股票要想进行变现,就需要呆到对应的年限达到解限,比如4年时间长度,每呆满1年回购25%。
在大厂,随时可见项目“子公司”化运营
但有的时候,大厂里面难免有一些收购过来的项目,因为业务独立会有拆分上市的计划。所以会在财务、行政等各个方面独立运行,类似于早期的“子公司”,因此会给项目早期人员单独配发期权,作为筹码。
往往这类子公司是被收购的剩余前员工、以及自己公司抽调部分人员来完成团队的组建,这类员工一般会具有期权给予作为创始团队、核心团队。
他们离职即使所在的项目子公司没有成功上市,也可以对照当初谈的期权价格,将期权售卖给公司,最终也能够获得“股票套现”
那些在大厂职位等级越高的,薪资组成里一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比例是这这样组成的。
为什么这类事件爆发生在阿里?
其实讨薪的事情,在各个大厂都有。但这次不一样的是离职员工、在职员工组队联合维权,并且人数多。
这个就比较少见了。
员工呆在大厂的这些“子公司”项目,往往薪资是用于保证基础生活不会特别高,只有通过期权回购,才能实现真正的“赚钱”。否则就和其他“打工人”一样,在工作环境上仍然不稳定、压力大、存不到钱的代名词。
毕竟生活在大厂所在的城市,生活成本就不低。
在BAT原有大厂里,阿里的未来我认为不太明朗
曾经都说BAT是互联网三大巨头,后面冒出了字节跳动弯道超车。BAT一度被改为BZT,百度落位了在市场价值上成最弱的大厂之一。
而进入AI时代,早早布局AI赛道的百度,通过文心一言远超国内各大模型,拿到了不错的数据,国内排名第一。
而腾讯通过视频号力挽狂澜,视频号活跃月用户达到了8亿,而阿里却仍然在吃老本。
在短视频电商时代,大家购物的渠道太多了,不只是在淘宝、京东。这也是为什么京东、淘宝的股价都在大迭。
阿里通过淘宝起家,随后有阿里云、支付宝、飞猪、淘宝等众多项目业务,但他们实际都依附电商B端商家资源起家的。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直是贯穿着阿里文化,可要是商家都离开了,那这个文化就岌岌可危了。
只有拥有了B端商家在淘宝上开店,才可能衍生出云服务器、支付、旅游等分项目的土壤。
而这一切,进入短视频时代就逐步被剥夺了
现在打开淘宝主页,除了有一些商品店家会引导用户进入移动端才能查看外,热卖的商品都拥有短视频内容形态的商品介绍。
现在淘宝开店,只会认为淘宝开店也属于一个电商渠道之一罢了,而用户消费短视频为主时代,商家一定会在短视频渠道为主的视频号、抖音商家店铺开通店铺。
用户在哪里,商家才会去哪里
拼多多打出的游戏化、社交化的电商,以砍价拉走了淘宝原有的部分用户,提供了更加便宜的电商购物体验。
而随着短视频用户的聚集,短视频电商也逐步成为用户购物的习惯,现在打开短视频抖音、头条、视频号,都会有商品广告,点击就可以购买。
毫无疑问,短视频吸引住了用户,所以也吸引了商家卖货。从以前的引流到微信、淘宝店铺,变成了直接在短视频上开店。成熟的支付路径,更多的用户形成更多订单,才有办法让用户购买到更便宜的商品,商家也有足够的利润。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上购物过的消费订单。而这以前是没有的,短视频之前以前无非就是京东和淘宝2个选择。
围绕电商的其他业务,都会被重新再造
随着电商商家在品类、数量的持续增加,在短视频里你可以购买到小到卫生纸大到汽车、房屋各种品类。
最终:不去淘宝的事情,短视频、直播都能干了。
在2021年9月,抖音上线了抖音支付,2023年3月1日抖音外卖也逐步上线,这也是因为用户客观趋势不可阻挡,大家都聚集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而导致这些服务的入口变了。
未来会不会有抖音云、抖音旅游单独的子品牌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也就是商家越来越多聚集在短视频平台后,那么一定会有云服务的需求,从信息化要求、数据化打通等等,稍微大一些的电商商家都需要这样的系统化能力。
阿里云的降价,预示着压力
2024年,阿里云也在全线降价,其实本质上也是用户的消费端发生了,原有的淘宝的电商赛道挡不住客观的短视频趋势,发起了营销策略。
所以围绕淘宝起家的核心业务,都逐步被下一个客观趋势替代。
从现在来看,至少未来5-10年短视频、AI都是未来用户趋势,只有成了用户的主流入口,那么就有支付、云服务等类似机会。
现在阿里云虽然有技术壁垒,但技术壁垒并不重要,但是用户趋势在哪里,那么这个地方才会有技术的生命力,以往的技术壁垒只是一时,但是不是永远的。
随着大量的B端商家越来越多不再只是依靠淘宝甚至是离开淘宝,那么阿里的营收就会越来越差。
比如现在就连小红书都在为小红书电商提供运营服务,甚至是为商家提供代理运营。
未来阿里会:越来越难
从国内来看,国内用户对于短视频、AI的走向是大趋势不可逆转。
那么阿里一定会越来越难,主要原因是他不在用户的前侧。
要想构建自己产品的电商场景,一定要有能够持续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前端。
作为人类来说,看视频就是比看图、文字体验更好,自己也更愿意。但是短视频、直播生产上,阿里是没有这样的土壤,而最多的就是一些商品短视频,还是来自于其他短视频平台提供的,显然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
最后阿里也没有什么直播平台够吸引用户的。
比如你会在支付宝、淘宝上刷短视频、看直播吗?
显然不会,除非有人给你转钱了。
在以上客观趋势,导致了如今电商商家一定是多元化渠道,重点布局的渠道一定是短视频、直播电商,要是短视频、直播爆了,订单才会有更多。
在2022年12月25日,马化腾在内部员工大会说:“视频号是全场的希望。”
当初直接迎战抖音的微视已经败下阵来,若短视频持续吸引用户,最终可能连微信也岌岌可危。
看着抖音推出“多闪”这类社交产品,腾讯也是背后发凉。通过视频号的成功,2021年视频直播带货GMV翻了15倍。
视频号让腾讯也终于有了做电商的基因。要知道以前做拍拍网的时候,外界曾说:“腾讯没有做电商的基因,只有电商的土壤”,最终腾讯当年的拍拍也只有卖给京东。
视频号之前,腾讯的主要营收除了游戏和广告就是投资并购,电商在里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视频号之后,腾讯也有了电商的主要营收。
阿里的组团维权,其实很难
在现在资本市场行情里,一家普通公司想上市本身就难上加难,要想把业务发展做大,也很难。最好的方式是被并购,至少可以卖出一个可以保本的价格。
口碑从被阿里收购之后就一直命运多舛,从归属到阿里的本地生活后,就一直在整合,到现在被和高德进行合并。
不管是拆分上市、还是独立盈利,都是难上加难。
所以企业没办法承诺回购期权也是正常,不过迟迟不给员工表态,当做没这会儿事,那就又是另一码事了。
这就像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一样,如果真的要裁员了,至少要提前通知并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签字之后才能开始裁员。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
最近Kevin的原创
Kevin的产品设计电子刊
讲解了需求调研&用户研究、功能减法、组合、微创新、迭代框架的5个步骤。每周更新2-4节,是一套非常好用的产品设计方法论。
电子刊新书:累计20万字,8个章节,一个简易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