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承载网里的FlexE,到底是什么?

共 3039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8-01 22:47

来源:鲜枣课堂

物联网智库 转载

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导  读

现在,FlexE已经是公认的5G承载网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第三代以太网技术的核心。



进入5G时代,我们学习传输网知识,经常会看到“Flex”这个前缀。比如说,FlexE、FlexO、FlexHaul、Flex Grid、FlexXXX……

那么,Flex到底是什么意思?


没错,Flex是英语Flexible的缩写,意思就是“灵活的,可变动的,柔韧的”。


那FlexE的E,又是什么呢?

E,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太网(Ethernet)”。

大家学计算机网络,第一课应该就会介绍以太网。什么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总线型拓扑、100BASE-T,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


最早的以太网,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

一个名叫Bob Metcalfe的哈佛博士,利用自己在夏威夷大学Aloha项目(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计算机通信网)学习时受到的启发,在施乐公司(Xerox)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和另一名同事David Boggs,共同设计并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太网。

Bob Metcalfe,以太网之父

后来,1982年,Xerox与DEC及Intel组成DIX联盟,共同发表了Ethernet Version 2(EV2)的规格,并将它投入商用市场,且被普遍使用。

没错,就是那个卖打印机的施乐

这个EV2,就是受IEEE承认的10BASE5。10代表速度是10Mbps,BASE代表传输信号调制方式为基带调制,5代表传输距离500米。

以太网诞生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从最开始的总线式以太网(也叫经典以太网),演变为交换式以太网。


以太网的速率,从最开始的1Mbps,10Mbps,100Mbps,慢慢衍生出了1Gbps,10Gbps,100Gbps……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也从早期的同轴电缆,变成了双绞线(80年代末出现),再到后面的光纤(90年代中后期出现)。

以太网演进(点击可看大图)


在OSI七层模型里面,以太网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技术。在TCP/IP模型中,是网络接口层。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光。

进入201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发现,光传输设备的发展,渐渐无法跟上需求。

一方面,光通信场景较多,UNI(用户网络接口)可能出现多种情况,而底层光传输链路接口和模块是固定的,难以应对这些变化。例如,光传输设备只有三个40G通道,而我们的业务是100G的。

另一方面,高速率光模块的价格太高,一时半会降不下来。行业需要寻找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例如,1个400G光模块的价格,比4个100G加起来还高。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绑定多个低速率的方式,实现高速率?

于是,人们开始思考,Ethernet接口的速率,和光传输的能力速率,能不能解除匹配关系。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解耦”。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2016年,OIF(光互联论坛)推出了FlexE。


FlexE的作用,有点像一个“超级变速齿轮”。


它在传统以太网架构的基础上,引入了全新的FlexE Shim层,实现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属于数据链路层)和PHY(物理层)的解耦。


上层和下层的数据流速率,不再强制绑定。

FlexE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 FlexE Client


对应于网络的各种用户接口(UNI),与现有IP/ETH网络中的传统业务接口一致。可根据带宽需求灵活配置,例如10G、40G、100G、200G、n*25G。

  • FlexE Group


本质上就是IEEE 802.3标准定义的各种以太网物理层(PHY)。

  • FlexE Shim


FlexE Shim是整个FlexE的核心。

它把FlexE Group中的每个100GE PHY划分为20个Slot(时隙)的数据承载通道,每个PHY所对应的这一组Slot被称为一个Sub-calendar,其中每个Slot所对应的带宽为5Gbps。

FlexE帧结构(来源:《灵活以太网技术白皮书》)

FlexE Client原始数据流中的以太网帧,以Block原子数据块(为64/66B编码的数据块)为单位进行切分,这些原子数据块可以通过FlexE Shim实现在FlexE Group中的多个PHY与时隙之间的分发。

由于FlexE Group的100GE PHY中每个Slot带宽为5Gbps粒度,FlexE Client理论上也可以按照5Gbps速率颗粒度进行任意数量的组合设置,支持更加灵活的多速率承载。

(注意,最开始的FlexE版本,每个slot带宽是5Gbps。后来的FlexE版本,又推出了其它大小。)

FlexE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三个:捆绑、子速率、通道化。

  • 捆绑(Bonding)

捆绑,就是多根小水管,绑起来,给一个大数据流用。


多路PHY一起工作,支持更高速率。

例如,4路100GE PHY实现400G MAC速率。

  • 子速率(Sub-Rate):

子速率,就是一根或多根大水管,给一个小数据流用。


单一低速率MAC数据流共享一路或者多路PHY,并通过特殊定义的Error Control Block实现降速工作。

例如,在100G PHY上仅仅承载75G MAC数据流。

  • 通道化(Channelization):

通道化,是一根或多根大水管,给若干小数据流(或大数据流)用。


多路低速率MAC数据流共享一路或者多路PHY。

例如,在100G PHY上承载10G、40G、50G的三路MAC数据流。或者,在两路100G PHY上复用承载125G的MAC数据流。

来几个动图,看得更明白一些:

通道化

通道化

通道化+捆绑


总而言之,FlexE在不同基础设施条件下,实现了对不同业务带宽的支持。这就是所谓的“灵活性(Flexible)”。

基于FlexE通道化功能,运营商可以在现有线路上,构建端到端的管道。这些管道的服务等级可以不同。

大家应该也想到了网络切片。是的,Flex也能够满足网络切片的需求。

基于FlexE的5G网络切片(来源:《灵活以太网技术白皮书》)


FlexE在现有技术标准和设备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小改动”,就实现了灵活的速率,更大的带宽,以及通道隔离。可以说是既省钱又好用。这样的技术,自然而然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目前,OIF已经将标准发展到了2.1版本。

现在,FlexE已经是公认的5G承载网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第三代以太网技术的核心。

三代以太网


版权声明:“物联网智库”除发布原创干货以外,致力于优秀科技/研究/投资类文章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或由于二次转载标错了转载来源,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微信Sun_moon_salvation


点击即可下载2020挚物大会演讲PPT


往期精选

又三家!遭国安法调查,与滴滴

同为6月赴美上市公司……

史无前例?滴滴遭国安法调查,

新用户停止注册!官方回应……

上汽不接受华为自动驾驶,OPPO

曾冷嘲鸿蒙,为什么华为……

“吊打鸿蒙”or“黯然失色”?一款硬件

都没有的苹果开发者大会……

我在“别人家的学校”,看到了

智慧食堂的未来……

598亿总规划的济南泉芯也烂尾了,

“烂芯”操盘者曹山的回应能安人心吗?




浏览 8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