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将全员开启大小周,你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办?

程序视界

共 2356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1-04 17:35

据报道, 快手人力负责人刘峰在快手全员会上宣布,快手将于2021年1月10号全员开启大小周。(大小周,指一个星期上六天班,一个星期上五天,往复循环。)
知乎上为这个问题炸了锅,刚好我经历过大小周,也一直在思考工作节奏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所以来谈谈这个话题。
最近几年,我一向是更关注作为个体的打工人,所以我接下来和你探讨的是: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突然要实行大小周或996,你是选择默默接受、发声拒绝还是法律维权?
不过在展开之前,先声明下立场——我个人坚决反对大小周的做法。至于原因,像违反劳动法、侵犯个人权益、接受会导致类似做法在社会上泛化等等这种特别明显的,就不展开了,对我来讲,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种做法剥夺了我的自主和自由,我最讨厌这个。

立场声明完毕,接下来说如果一个人身处这种被强制要求大小周工作的环境下,该如何做选择。
表面上看,你面前的选项有四个——默默接受、声明反对但行动上接受、反对并离开、法律维权。但实际上,一个人会怎么选,遵循两种模型——经济模型和心理模型
根据经济模型做选择,指的是通过利益权衡来决策。
比如快手的80后员工A,特别在意时薪和法律法规,他预测大小周制度施行,实际上不会按双倍工资来发加班费,这样既违法,同时又拉低了他的时薪,他认为这极不划算,于是他明确反对。那员工A,就是在用经济模型做选择。
再比如快手的95后员工B,现阶段时间很富裕,钱很紧缺,而大小周制度施行后,他可以拿到数额可观的加班费,那他就可能接受,甚至觉得还挺好——反正不上班也没啥事儿干,多上一天还能多拿点钱。那员工B,也是在用经济模型做选择。
根据经济模型来决策,典型的做法就是A、B这样的,算一算这件事对我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好处多就接受,坏处多就反对。
现在很多人拥抱996,甚至认为只要钱给够,9-11-6也没关系,基本的选择逻辑就是经济模型。
但实际上,我们的选择,很多时候还会发生在心理层面,甚至心理层面的因素,重要性会大过经济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我们做出那种让秉持经济模型的人大吃一惊的选择。
比如12月27号我的一个咨询客户L,就基于心理模型做了一次Offer选择。L拿到了HW的Offer,薪水比现在翻番,他很满意,已经和现在公司的主管提了准备离职的事情,可总是觉得哪里不妥。后来我们一起梳理了一下,我带着他看了下未来的生活状态,他心里的想法很快清晰了——他不想成为那种孩子睡着了还没回家的爸爸,也不想成为无法陪伴妻子的丈夫。于是L就决定放弃这个薪资诱人的Offer。
L的选择,就是基于心理模型做出来的。
所谓根据心理模型做选择,指的就是先明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想要扮演好哪些角色,然后根据这些来做决策。
2014年,我离开服务7年的老东家后,曾经加入过一家软件公司做项目总监。入职前,HR告诉我公司是大小周,我找老板谈这件事,老板说只是因为当前的项目太忙,临时实行大小周,于是我就加入了。刚入职第一周,就有两个项目组的Leader找我聊天,说公司已经实行大小周一年多了,想让我推动老板改掉大小周制度。我试着和老板谈了两次,未果,并且老板明确告诉我,短期还没有改变大小周的可能。我心里很烦躁,只觉这不是我想要的。
接下来那个上班的周六,我回顾在上家公司工作的经历,发现有一段时期,我每周工作六天半,每天晚上奋战到十点半,持续了四个多月,却没什么怨言。
这种反差,令我意识到,我其实想成为一个可以自主掌控自己工作节奏的人,我可以自己根据项目需要自主安排加班,但不想遵照着强制性的制度被动加班。
明白了这个,我一个月后就离职了。
我的这个选择,同样是基于心理模型做的决策。后来我做的很多次职业相关的选择,都是基于心理模型。包括2017年我选择走自由职业的道路时,能够看到的年收入,远远不如做技术专家,但是我觉得,这个选择符合我对自主掌控人生的需要,会在心理层面给我带来很大的满足,所以我最终跨出了自由的一步。
很多人像我一样,会基于心理模型做选择,当面前的选项使得我们可以成为想要的样子,就优先考虑它,哪怕经济上不是特别划算。反之,如果一个选项,会导致我们远离自己想要成为的角色时,不管经济上多划算,都放弃这个选项。
也许你读到这里,会以为我在推崇心理模型,贬低经济模型。但并非如此,因为经济模型和心理模型,本质上并没有优劣之分。至于我们在做选择时究竟用哪一种模型或者如何组合它们,取决于我们所处的人生阶段和个性特点。
我在刚毕业时做程控交换机的技术支持工作,能够接受一年300多天的出差,就是从经济模型来看的——一天有一百五左右的出差补助啊。而现在,每天给我300,我也不会接受这样的出差强度。
那么,换作是你,面对大小周、996、出差等等需要做选择的情境,该怎么做呢?
一定不要盲目听从外面的声音来做决定。因为别人的建议,都是基于他们的经历、经验和位置说出来的,多数时候都不会适合你,并且他们也不会因为你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而对后续的结果负责。
所以,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并不重要,你听一听就好,你要自己根据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和心理需要,组合使用经济模型和心理模型来做决策,并且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承担自己选择所带来的结果。

推荐阅读

为了照顾孩子,她放弃了产品运营总监职位
中年架构师,悲催的一天
如何从失败中找到新方向
忽视身体的代价,你承受不起
你的编程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飞猛进的?

欢迎添加安晓辉老师微信a32352937

一对一咨询识别上图二维码

文字咨询请戳阅读原文

浏览 6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