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人工智能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专访科大讯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张羽

水木人工智能学堂

共 1286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10-24 05:15

正文共:1157-5图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记者 朱书灵 摄

科大讯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教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羽,长期从事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的关键技术、应用及区域整体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在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州论坛上,张羽对“双减”背景下推进智慧教育列举了诸多必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建议。

张羽说,AI技术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手段。要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创新信息化评价工具,全面记录学生学习实践经历,客观分析学生能力,能支撑各学段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张羽表示,当前,信息化时代依托AI技术,能对学情做分析,对学习做推荐,以成效促信心。个性化学习技术突破,能识别孩子最近发展区并给出动态学习路径规划,系统构建面向教育的知识图谱,使新课标知识点全覆盖。同时,运用智能学习,能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减少低效重复作业,提高错题解决率,从而减少学生40%习题练习量、减少48%的课后学习时间。

张羽说,智能批改能让教师精准教学、应教尽教,让学生及时获得有效辅导。因为,智能批改能依据学情数据及课堂表现,掌控教学进度,提升教学针对性。并聚焦教学重难点及时调整授课策略,典型问题重点讲解,个性问题针对性讲解,拓展资源举一反三。

张羽提到,课堂智能的运用,追根溯源为每个孩子规划学习路径,避免学生带着盲点上新课,提升孩子自信心。高效互动的课堂,使每个学生受到关注,提升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同时,为师生提供探究学习的专业教学资源和多元化演示、体验、探究学科工具,营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学科知识情境,解决常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抽象知识难理解、微观现象难展示、公式图表编辑困难等问题。

此外,助力课后教研与学习分享,基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对课堂教学全程化、结构化的记录,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集体研讨提供数据支撑。

为证明人工智能是如何助力教学减负增效,张羽特介绍了青岛市西海岸区和蚌埠市两地在这方面的探索,前者于2019年12月率先启动“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项目建设,覆盖学校148所、班级5159个、教师13961人、学生196343人,助推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后者于2019年底启动市级统筹、市县一体的智慧学校建设和因材施教提升工,覆盖875所学校,6292个智慧课堂班级、教师2万以上、学生39万以上。

“智能技术能促进‘五育并举’加快实施,构建环境、资源、工具一体化的素质教育生态体系。”张羽说。

THE  END



精选研究报告:
100份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等你来领取(十月福利)

来源 | 开州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本号内容部分来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和作者,如有侵权或出处有误请和我们联系。


浏览 5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