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功能,微信团队就是不做?

唐韧

共 3297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2-01-21 19:54

前两天,微信发布了最新的 8.0.17 版本。这是时隔两个月后的首次更新,也是微信在 2022 年发布的第一个版本。


按照以往的节奏,微信的版本迭代一般是一个月一次。虽然这次间隔时间比较长,但还是带来了一些改进。


如果单看微信的版本更新记录,祖传的「解决了一些已知问题」始终那么醒目,新功能主要靠用户去主动发掘。



关于这次更新的细节,你们在其他信息渠道应该都看到了很多,我就不再赘述。


这里主要说一个比较实用的改进,语音消息暂停功能。


简单说,这个功能就是能让你在收听语音消息时实现暂停,暂停后可以继续播放。


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上,当你收到一条超过 5 秒的语音消息时,点击播放中的消息条,语音就会暂停。


暂停时,消息旁边会显示一个「继续播放」的按钮,再次点击后,语音会继续播放。



这个功能的好处,主要是满足了一些长语音消息收听不方便的需求。


以前,别人给你发来一段 60 秒的语音,你听到一半突然被别的事情打断。回来后,只能重头开始听。


有了这个功能,你可以在当前界面点击语音消息暂停,处理完别的事情后可以回来接着听。


不过有一个限制,这个暂停功能在一个聊天窗口中只对一条消息有效。如果你点击了其他语音消息,之前的暂停是不会被记录的。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会说了,语音进度条啥时候上线?


还有人会说了,QQ 早就有了的功能,微信为啥还不上?实现起来就这么难么?


每次更新,都会有不少人催更微信,那些喊了多年的功能到底啥时候能上线?


在我看来,这些功能在技术层面都很简单。之所以不做,肯定有不做的理由和原因。


还是那句话,微信团队并不傻。


从我个人角度,我是不知道语音进度条功能有什么用。


单纯看获取信息的效率,我觉得文字最高。单纯看表达信息的效率,我觉得语音最高。


所以,才会有「文字解决不了的电话说,电话说不清的文字发给我」这样的场景存在。


我是一个不喜欢听语音消息的人,很多时候,我宁愿把语音消息转换成文字来看。当然,这是建立在对方普通话标准的前提下。


一段 60 秒的语音所涵盖的信息量可能是一两百字就能体现完整的,从信息获取效率来看,还是文字最高。


基于这个逻辑,即便有语音进度条的存在,获取信息的效率就一定会更高么?


我觉得不会。


语音进度条存在的场景只有一个会成立,就是听歌。


每一首歌基本都有「高潮」,很多人听歌会直接进入高潮而忽略前面的铺垫。


所以,进度条存在的作用就是在用户对已知信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


比如,一些听歌软件会在整首歌进入高潮的进度条那里打上一个「点」,明确告知你,这里是高潮的开始。



基于这个「点」,用户对已知信息是有确定感的。如果不想听前面的铺垫,可以直接拖拽进度条进入高潮。


如果把这个设计放到不确定性的未知信息上,比如语音消息,获取信息的效率其实不会得到提高。


有人会说了,自己听过一遍的语音到下次再听的时候,可以用进度条快速划过去。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你会知道你想听的那段内容具体是在进度条的哪个「点」么?


对于这个「点」,微信无法识别,你也同样无法通过视觉去识别。


可能你前后试了好几次才找到想听的信息,此时,还不如你转换成文字或者干脆从头开始听语音。


所以在我看来,微信团队没做语音进度条并不是这个需求不成立,也不是这个需求在技术上有难度,而是目前没有比现有方式更优雅的解决方案。


如果真的提供一个语音进度条,会比之前更好么?用户真的会用么?


我觉得不会。


不要听用户说了什么,而要从他们的行动中去观察他们做了什么。


每次微信发布新版本几天后,我都有一个习惯,即去 App Store 的评论区筛选最新评论看看。


每一次,我都能看到很多有趣的需求,这里跟你们说几个。以及,为什么这些功能都没有被微信团队做出来。


第一个:不是所有需求都要满足。



这是一个想把文字转语音的需求,同样,微信团队为什么没做?


把文字转语音的难度很低,而且精确度很高。相反,把语音转文字的难度相对较高,而且精确度很低。


尤其是面对一些方言或发音不准,转出来的文字可读性不高。


微信团队之所以没有反向做这个功能,在我看来就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效率比语音高,这一点我在前面已经说了逻辑。


第二,文字转语音的场景要么已经有解决方案,要么就是不能做。


这里对第二点展开说下。


文字转语音是有场景的,比如盲人使用。但是,盲人使用手机软件依赖的不是独立软件本身,而是操作系统。


比如,iOS 系统里就有盲人模式,开启 VoiceOver 之后,手触及到屏幕有文字的地方,系统都会自动朗读。


而且,盲人用户使用手机也会默认开启这种模式,而不是到微信里针对某一条消息单独去点击转换。再说,也做不到。


还有一个场景是开车场景,开车不方便查看文字,想转成语音收听。但是,开车本身就不应该用手机,干脆断了用户这个路径是最安全的。


哪怕是再小的概率,这个功能也会在开车场景引起事故。所以,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你看,凡事不止有现象,还有逻辑。


第二个:用户都是存在多面性的。



这应该是一个被灰度到「朋友圈折叠」功能的用户。


所谓「朋友圈折叠」,就是将那些短时间内发布多条信息或重复内容的用户信息进行折叠,这样能很好的避免一些广告党、烦人精、暴晒狂。


当没有这个功能的时候,很多用户会说赶紧出吧。


当这个功能真的出现时,又有用户会说你不要自作主张帮我折叠。


你看,用户是有多面性的。他们在不同的场景和立场下,可能对同一个产品方案表达出不同的观点。


做产品,真难。


第三个:用户只会考虑自己。


这个用户提的需求从他自身的角度是成立的,但是从全局的角度就不成立。


图片大小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全局体验权衡问题。


发的人想发,但收的人不一定乐意。


微信是一个有十几亿用户的产品,针对不同的手机、网络条件和使用习惯,微信必须给出平均方案。


单个用户只会从自身局部视角考虑需求,但产品必须从全局视角给出最优解。


这个思考,其实在微信的很多设计思考中都能体现出来。


并不是做不到,也不是不做,而是不满足平均方案。


第四个:产品是否应该从善?



这个功能想必很多人都想要,但是,这是从个人私欲角度出发的。


先说一个场景。


以前只有纸质电话本或者功能机的时代,我们彼此留下的联系方式要么记在纸上,要么记录在本地通讯录里。


当你不想和对方有往来的时候,你可能会撕掉那一页,或者把对方从本地通讯录里删掉。


此时,你希望对方知道么?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当然不希望,因为我本身就不希望跟他有任何来往了。


同样,换个视角,如果你是那个被删的人,你为什么又想知道呢?


这就相当于绑架产品让它一定告知你对方的真实意图和行为,其实这是不善良的。


对方不想让你知道,产品没有这个义务去作恶。


从善,是产品的底线。


第五个:用户想要的,或许就是他讨厌的。



很多人都说微信不如 QQ 功能多,但是,他们为什么没去用 QQ 呢?


事实是,很多人都在用着微信的功能去吐槽微信。他们只是想要那些暂时还没有的东西,一旦给他们,或许就是他讨厌的东西。


你看,用户是不是很有趣?


第六个:用户是有想象力的。



用户都是侦探,也都是想象力丰富的人,他们会给产品下各种结论,而且都会坚定自己一定是对的。


看到这,我笑了。



产品洞察


微信的用户量级是十亿级别的,而给微信提需求的用户是个体级别的。即便是很多个体,也只是茫茫十亿中的一个点。


如果微信的产品经理用个体视角去做产品,我不知道微信会变成什么样子。


当我们以为自己能做好产品经理的时候,其实只是在用个体视角去思考全局问题。


很多时候,对产品的思考难点在于:决定不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留一个思考题:为什么微信不做朋友圈可编辑功能?



今天,与 70083 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后台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推荐阅读


只用了 3 天,我就出版了一本新书
亏掉 5 位数,我发现弱者的 3 个特点
浏览 4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