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WC2024大会,数智未来有了中国解法
阑夕
共 3386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4-11 03:28
作者丨江风
监制丨阑夕
时代的脉搏从未如此清晰地跳动在大众视野下。 数字社会的降临,是盖棺定论性的确定。与之匹配的数智生活,又将人们关于美好的一切注入。科幻小说中的幻想,在逐步走入现实时,如何找到通往这片美好的正确路径,却依旧是少数先行者的舞台。 5G-Advanced、生成式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无线专网、非地面网络和卫星通讯……2月26日,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4)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这场以 “未来先行”为主题的盛会,以将先行者们的实践,以论坛、主题展览等更直观的方式展现。 聚光灯下,中国企业们的身影并没有缺席。硬件厂商之外,更让人注意的是,在此前大会上亮点频出的中国移动,以“数实共生,智连未来”这一更为具象的主题登场,将自身实践与探索的路径,一一展示。 透过中国移动,或许可以看到实现数智未来的中国路径,逐渐清晰。 一、科技大潮,汛期已至 无法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所掀起的浪潮,并未退去。相反,其所吸引的关注更像是汛期已至的标志,各方势力轮番下场,技术产品你争我赶的热闹之外,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焦虑。 未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看来,一个必然的趋势是“数据、算力、人工智能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在MWC2024开幕式现场演讲中明确提到,数据、算力和人工智能的角色,已经完成了向新生产要素、新基础能源和新生产工具的根本性迭代。 这意味着,商业、科技甚至社会形态都在“被”重构。而如何获取、组合新生产要素数据、新基础能源算力和新生产工具人工智能,成为行业的共同探索。 一切看似又回到了各自探索的迷雾阶段。而在MWC2024展会现场,AI技术应用、5G/6G、算力网络、智慧家庭以及核心能力……中国移动展示的内容成果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无疑当下最新技术进展观察进度的一个窗口。 AI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身在现场,步入中国移动展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九天基础大模型。中国移动自研,涵盖语言、视觉、语音等多种类型大模型,正在成为诸多行业进行数智化转型的AI引擎。 以结合行业需要形成的九天·客服大模型为例,用户可以获得24小时在线的专属管家。而在此基础上推出的智能助理“灵犀”,则能为用户带来多轮交互、意图精准识别的拟人化伴随服务。 大模型应用之外,中国移动也在尝试将AI技术与理念融入生产实践中。最直观的方向,就是网络运维。中国移动的“自智网络”已经累计孵化了超过3000个网络运维AI能力。 在这些能力的支持下,自智网络已经可以实现端到端的业务开通配置、故障自动恢复和网络动态优化。传统时代,这都需要工程师现场人工运维,而现在一切都是自动化,甚至已经进化到了分钟级。 而AI的基础,是算力、网络这些信息基础措施。中国移动的一个创新是,提出了“以网强算”的算力网络理念。尤其是存算一体和算力原生的突破,配合可以统筹运维的算网大脑,让算力可能成为水电煤一样社会基础级服务。 成果之外,还有方向。结合本次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现场演讲的主题《从“5G+”到“AI+”,携手共创数智未来》,不难发现,在这一轮科技浪潮中,中国移动捕捉到的两个关键词,恰是5G与AI。 二、延续“5G+”,拥抱“AI+” 5G的边界,或许就是未来的基建。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发言中,一个很鲜明的观点就是“续航5G+,拥抱AI+”。 一个现实是,数据、算力、智能,即是通向数字时代的引擎,也是横亘在不同行业、群体间的鸿沟。毕竟,不同领域的数据规模与质量、共享与交互程度也有参差,高性能计算资源分配更是不均衡,AI技术走入应用也对使用者有考验。 这三道鸿沟背后,就是中国移动要不断拓展通信技术边界的逻辑所在。而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钥匙。它的深度与广度,往往代表着新基建是否足够承载。 以时下正火热的5G-Advanced(以下简称5G-A)技术为例,对比传统5G技术,它能带来的是10倍网络能力提升,可以支撑不同行业对网络的要求,也是迈向6G时代的承前启后。 这是基础,也是土壤。行万兆、上行千兆、内生智能……这些5G-A技术带来的能力,无疑会是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潜在动能。而MWC2024现场,中国移动宣布2024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 畅想一下:5G新通话、云手机、云电脑可以规模化应用,VR、裸眼3D、元宇宙等能不断深入。无论是个人业务的体验,还是行业向数字化的转型,亦或社会维度的智能泛在互联,都有了更为强劲的“动能”。 与此同时,5G后续延伸的6G技术,也在积累中继续向前。就目前信息来看,中国移动打造的6G协同创新基地,目前已研发出业内首批15套6G原型机。而在2月3日,其更是成功发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星核”。 有了土壤,也要雨水。一般来说,一轮技术革新带来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周期,大约为60年,而以英特网为代表的上周期技术,所带来的红利基本耗尽。这意味着,甄别、寻找到未来决定性的底层技术,会成为下周期企业、行业甚至国力兴衰的“胜负手”。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未来社会信息的主体,已经不再只是人类个体,而是“人机物”共生。所匹配的信息基础设施,也从单纯的“支撑连接”,向着感知、传送、储存、处理的更深层一体化服务转变。 幸运的是,通用人工智能的进展,让AI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被认识到。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就在演讲中直言不讳地指出:AI技术是“支撑经济社会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 而中国移动设想的路径,已经十分清晰,就是“5G+”向“AI+”的延伸拓展。双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取代或是迭代的二元对立,而是互为你我的融合创新。 一方面,过往的技术积累并非无用,而是未来攀越更高峰的台阶。中国移动在数据、算力和网络等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恰好支撑AI从技术到实践再到社会基础的产业基建。 另一方面,技术革新和基建变化,也一定会带来产品形态、交互形式和用户体验多方面的重塑。这需要更多厂商与行业打破固有思路,得智能原生”打造真正符合AI时代的智能原生应用。 可以看到,中国移动的视野,是整个产业与生态。毕竟,新技术的铺开,是多主体、多产业、跨专业的真正联合,不是一家一户就能毕功一役,需要产业性的联合创新。这也是GSMA发起Open Gateway倡议的逻辑所在。 中国移动,显然是践行者。官方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移动对外开放的移动认证、话费支付等近千项共性能力,年累计调用量超5800亿次。且在近期还对全球开放了5G新通话、视频彩铃、超级SIM卡等特色能力在全球开放。而其下一步的终极畅想,是将AI大模型等能力提练,为行业提供算力、数据及训推一体化的模型即服务(MaaS)。 在MWC舞台上持续亮相的中国移动,持续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期待:一种“打造数智社会的中国方案”被逐渐揭开。 三、中国移动:数智未来的中国路径 融合创新,协同开放。 这个本来带着点务虚的概念,被中国移动的实际动作,以及董事长杨杰本人的多次对外发言填充成务实的动作,将中国移动的探索路径一步一步清晰展示。 在此前提出“两个新型”建设后,蓝图在逐渐走入现实,与中国移动捕捉到的趋势深度吻合。一方面是坚持自身技术创新、业务转型升级的纵向深耕,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则是横向推动产业焕新。协同产业伙伴共同推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新体验,也为各行各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充沛动力。 这种焕新,正在各行各业发生着。除了各类行业解决方案之外,中国移动已经打造了近5000个引领行业的5G工厂案例。 而“两个新型”建设背后,是一张已经画好的蓝图。5G时代,推动大众生活质量提升,也推动各行各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而在5G-A技术作为桥梁链接的6G未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中,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畅想,终将走入现实。 这一进程里,中国移动的角色,始终是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的探索者,也是引领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张张不同维度的拼图被收集、拓印,最终汇成中国乃至世界的数智未来。评论